慈禧生前最后一幅画像:外国画师被她迷住,称70岁的太后不到40岁(慈禧太后十八岁时的照片大全)
导读现今慈禧太后存世的照片,都是出自一人之手,裕德龄的哥哥裕勋龄。这些照片基本上都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裕勋龄在颐和园中为她专门拍摄的。照片的慈禧太后面无表情,不怒自威,很难想象这就是晚清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在北京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里有一幅慈禧太...

现今慈禧太后存世的照片,都是出自一人之手,裕德龄的哥哥裕勋龄。这些照片基本上都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裕勋龄在颐和园中为她专门拍摄的。
照片的慈禧太后面无表情,不怒自威,很难想象这就是晚清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在北京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里有一幅慈禧太后的画像,与照片不同,这画像中的慈禧太后看起来只有40岁左右。
这张画像是慈禧太后生前最后一幅画师用笔画出来的画像,它的作者是荷兰人荷兰人胡博·华士,也是唯一一位为慈禧太后画像的外国男画师。

1905年,华士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二次北京之行。这次之行,源自慈禧太后看了奕劻的画像后非常满意,决定让华士为自己画一幅画像。
华士的职责是这样的,在西苑连画四天,酬金是1.3万两白银。为了画好慈禧太后的画像,华士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提起准备好一切绘画用品。
很快,一名官员来到华士的住处,说是太后已经准备妥当,可以去画了。“(慈禧太后)坐在椅子上,腰挺得壁纸,显示出强大的意志力。她面容亲切美丽,我立刻就喜欢上她了。”这是华士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的回忆。

可能华士不知道,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70岁了。纵然享受大清帝国最高的生活水平,此时的慈禧太后早已老态龙钟,哪里还有美丽可言。
慈禧太后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他命令翻译人员,“眼睛上下和鼻子处的阴影,眼睛要加大,嘴唇要丰满,嘴角要向上,眉毛要直。还有,就是尽可能要画的年轻点。”

华士的绘画技艺高超,面对慈禧太后的苛刻要求,他高水平的完成了。用了四天时间,华士终于将慈禧太后的画像画完,当华士将最终的画像送呈太后御览时,慈禧太后非常高兴。
完成慈禧太后画像后,华士还根据慈禧太后的照片另外绘画了一幅,被华士带回了国内。资料显示,慈禧太后一生共有6幅油画像,而华士的绘画无疑是其中最精美的一幅。
参考资料:《揭秘慈禧太后》
慈禧年轻时有多美?咸丰帝对她如痴如醉,妃子们都嫉妒她
从此君王不早朝
她是后世人们口中的“老妖婆”,也是让咸丰帝“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美艳宠妃,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慈禧能够走到权力的巅峰,就是因为她有着无双的美貌。

在她16岁那年,正好赶上咸丰帝刚刚登基,于是按照大清的规矩,入宫参加选秀了,刚刚进宫时她还没有获得宠爱。
进宫的秀女太多了,咸丰帝根本就记不住这么些人,于是慈禧就想办法买通值班的侍卫,知道了咸丰帝每天的行程。
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她使用的方法很老套,就是在皇帝的必经之路上弹琴。

这天咸丰帝正好经过一处宫殿,只听见里面传来非常美妙的琴声,咸丰非常好奇,于是进去查看,这一看不要紧,竟然看到一个容貌惊艳的女子在弹琴。
他当即就惊为天人,感叹还有这样美貌的女子在后宫,于是当晚就宠幸了她,因为当时她的周边种着兰花,衬托女子的脸庞美轮美奂,于是咸丰就将她封为了兰贵人。
后宫妃嫔众多,美貌者不在少数,但是咸丰唯独对慈禧非常偏爱,在这之后的几年间,她几乎独宠六宫,咸丰帝对她爱得简直无法自拔。

不得不说,除了美貌,她的手段也是无与伦比的,后来咸丰帝更是为了她连续几天罢朝,慈禧颇有了一些“红颜祸水”的味道了。
最终皇后钮祜禄氏看不下去了,跪在咸丰帝的殿外读了大半天的祖训,这才让咸丰帝答应重新去上朝。
也就是因为这次事件, 慈禧在皇后的手上吃了第一个大亏,咸丰走后,皇后对她狠狠施了一顿仗刑,两人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这个皇后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精明如慈禧,却一生都没能将她给扳倒,可见后宫的女人真的不好当,没有一点手段傍身,早就“灰飞烟灭”了。
从咸丰对她“一见钟情”中不难看出,她的美貌是胜过后宫中的妃子的,至少达到了让咸丰帝一眼就惊艳的地步。
而现存的慈禧照片中,几乎已经都是老年时期了,怎么看都跟“美丽”不搭边。
那么年轻时候的慈禧到底美不美呢?其实看看这几件小事就能明白了。

慈禧到底多有手段?
慈禧身边的女官裕德龄,曾经亲口称赞慈禧年轻时是一位大美女,究竟美到什么地步呢?
“太后当伊在年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排挤,入于老境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
从她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慈禧的美貌是后宫中人人称道了,到了被普遍认可的地步,足以可见她的美貌一定是宫中的佼佼者了。

裕德龄随身伺候慈禧,当然也不排除拍马屁的成分,不过还有一个人说出的话,比裕德龄更有说服力。
这个人叫何荣儿,原先是伺候慈禧的宫女,后来回忆了很多宫廷中的旧事,被编著成了一本书,名叫《宫女谈往录》,里面就记录了有关慈禧的事。
在她晚年时期,大清已经亡了,所以并不存在“拍马屁”的成分,更多的是她印象中不带任何有色眼镜的回忆。

她在回忆起老佛爷时是这样说的:
“太后是那样爱美的人,而且年轻的时候又是色冠六宫,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底下踩的,没有一处不讲究。”
她13岁进宫,跟着慈禧长达8年的时间,见过慈禧宠冠六宫时的样子,也见过慈禧一步一步走上掌权者之路的样子。
即使后来慈禧的相貌已经越来越老了,但是何荣儿依旧记得年轻时的兰贵人是多么的美艳,也足以看出,慈禧是个爱打扮的人。

从进宫时的兰贵人,到最后的懿贵妃,慈禧从少女时期就展现出了不一般的手腕,为了能往上爬,慈禧没少用手段。
当时慈禧寻找了不少的驻颜术,她早前听说用牛奶泡澡能够使皮肤光滑,于是每天都会吩咐宫女出宫去采集新鲜的牛奶。
后来她听宫女们说有一种叫做“驻香露”的东西,其实就是用花瓣跟香料做成的一种香薰,如果每天坚持使用,时间长了能让皮肤散发微微的香气。

慈禧就花了大功夫弄来了这种“驻香露”,每天不懈怠地使用,更重要的是,她总是能学到最新的化妆技法,还有宫外最新流行的发型。
每天这样极尽所能打扮自己,再加上她那种美艳绝伦的脸庞,咸丰帝对她沉迷地无法自拔,没用几年功夫,慈禧就从几乎最低等的贵人升到了贵妃的位置。
咸丰六年,慈禧生下了咸丰帝的长子、也是唯一的皇子载淳,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帝非常高兴,连夜将她晋升为懿妃,第二年又晋升为贵妃。

此时她的地位仅次于正宫皇后慈安,甚至比起慈安,她更大的靠山就是咸丰帝的宠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身上的少女感渐渐褪去,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成熟的女性魅力,而已经在后宫中站稳脚跟的她,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计划。
能靠着美貌走到这个地步,历朝历代都数不出几个人,可以说慈禧是一个貌美如花的蛇蝎美人也不为过。

25岁的慈禧有多美?
有人将慈禧的容貌复原到了25岁,顿时引起了人们的惊叹:原来慈禧年轻的时候这么美!
在现存的慈禧照片中,都是慈禧60岁之后的样子,在此之前,倒是有不少的外国画师来给慈禧作画。
当时宫中有个叫胡博的荷兰画师,他是唯一一位为慈禧画像的外国男画师,在他的眼中,慈禧是一位非常吸引人的魅力女性。

当时的慈禧已经逾60岁了,但是看起来却像是40岁的样子,看来在民间流传中,慈禧那些千奇百怪的保养方子的确很有用。
不过据说,当时胡博在开始画像之前,慈禧曾经下过一道命令,大体意思是说,眉毛要画的直,嘴角不能向下弯,皱纹不能太明显,尽可能画的年轻。
虽然慈禧有了这个命令,但是毕竟还是写实的油画,所以其实说白了,胡博应该是尽可能还原了慈禧年轻时候的样子。

而慈禧的第一张真实照片,是裕德龄的哥哥裕勋龄为她拍摄的,当时在德龄的建议下,她将自己的哥哥推荐给慈禧。
慈禧对这些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将裕勋龄封为了御用摄影师。
那时候的裕勋龄还不到30岁,但是慈禧已经非常年老了,不过尽管这样,仍旧能从这些照片中窥见慈禧脸上残存的美貌。

她五官端正、穿着打扮极为讲究,坐在位子上仪态大方,不过可能是因为长期掌权的缘故,又多了许多的威严,让人感觉不可侵犯。
这些留存下来的照片非常珍贵,足以让人们一窥宫中的真实生活、贵人们的容貌,
除了裕勋龄之外,还有很多外国宫廷画师有给了慈禧非常高的评价,并且让人惊讶的是,在这些外国人的眼中,慈禧竟然是个“美丽又富有魅力的女子”。

1903年,一位叫做凯瑟琳的美国女画师在宫中为慈禧画像,此时的慈禧已经是68岁的高龄,不过凯瑟琳却说道:
“太后身材匀称……面相端正,耳部轮廓极佳,黑发如漆,鼻梁高而直,唇形优美……所有这些都显得魅力十足,假如我事先不知道她已经近69岁,一定以为她才40岁。”
凯瑟琳的评价与其余的画师、宫女等人的说法如出一辙,足以可见,慈禧的容貌足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审美,再加上保养极佳,所以已经70岁的年纪,还形同中年妇人。

怪不得年轻时的慈禧能将咸丰迷的神魂颠倒,那么你觉得慈禧年轻时漂亮吗?
慈禧皇太后年轻时这么美
这引发了“慈禧皇太后年轻时有多美”的讨论,有人还将此照片与故宫博物院起来。不过,这张照片真的是年轻时的慈禧吗?

网传“慈禧皇太后年轻时的彩色照片”。片:片原作者的绘制过程视频截
故宫否认:不可能,不是真的,没在故宫
对此,故宫博物院官网近日刊发了专门的考证文章。
文章明确,近传“慈禧皇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认定为伪造照片”。
文中指出,该“照片”并不是故宫博物院收藏;近代摄影史与清宫人物同摄影术的交集表明,19世纪80年代慈禧皇太后不可能留下彩色照片;“慈禧皇太后彩色照片”为在故宫博物院藏“光绪癸卯年照片”的基础上加工、上色而成。
其实,依据常识来看,这张“慈禧皇太后年轻时的彩色照片”就有诸多漏洞。
据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室王志伟考证,紫禁城历史上第一张单体建筑照片拍摄的是午门,当时正值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后。但摄影师并未获准进入紫禁城,只从外面拍摄了这张照片。摄影术大张旗鼓地走进清宫,是在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

紫禁城历史上第一张单体建筑照片——午门。中新网 宋宇晟 翻摄
此时的慈禧皇太后已经68岁了,远算不上“年轻”。
另外,在摄影史上,虽然第一张全彩色影像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但一直到1910-1914年间,德国费舍尔研究减色法彩色片,获得成功并取得德国国家专利,才标志着彩色摄影开始找到自己发展的正确途径。
而慈禧皇太后在1908年便已去世。

故宫博物院刊发的《青春倩影未曾留,只因岁月太匆匆——近传“慈禧皇太后彩色照片”辨伪及其他》截。
“那张‘照片’是我画的”
“慈禧皇太后年轻时的彩色照片”肯定不是真的,但它从何而来呢?
中新网到了这张“照片”的原作者居旭东。他向承认,是自己“创作”了这幅“照片”。
“这是我2018年年底画的一幅作品。”居旭东说,“因为自己是做写实方面绘画的,后来偶然看到慈禧的老照片,就根据自己对这个人物面部结构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美术基础画了这张画。”
在经过大约一个月的绘制后,2019年1月,居旭东将这幅作品以及他绘制过程的视频发到了网上。

片原作者的绘制过程视频截。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此后与这幅作品的“传言”越来越多,还出现很多不同版本的说法。“有传是专家用AI等科技手段修复的,有传是故宫专家发现的慈禧旧照,甚至还有说是医美整形什么的。”
诸多流传版本也让这幅画的原作者居旭东哭笑不得。他说,自己也曾尝试和这些网上的自、营销号沟通,但他们“都不予理会”。
自己的作品闹出这么大的误会,居旭东也希望向公众表达自己的歉意。“虽然并非我本意,但确实给专家们添麻烦了。”他同时也坦言,自己创作这幅画时曾仔细研究过一些历史资料,不过由于对历史了解有限,细节难免有出入,因此这张作品也不能算是“修复”。

资料:7月21日,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留影。中新社 杜洋 摄
清宫人物照的历史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今天收藏有大量的清宫照片。
1839年,是公认的摄影术诞生的年份。仅仅5年后,由西方传入的摄影术,在中国被率先应用于外交领域。
目前有据可查的最早清宫人物照片拍摄于1844年10月24日。这是时任两广总督的耆英,在代表清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黄埔条约》时拍摄的。
1860年,紫禁城历史上第一张单体建筑照片被拍摄于午门之外。同时,当时与洋人打过交道的少数清朝宗室王公也留下了自己的照片。
但这些摄影作品毕竟都在紫禁城外。
1886年,醇亲王巡阅北洋的一些照片被“进呈”给慈禧皇太后。可见此时的照片已进入清宫。
今天尚存的大量的慈禧皇太后照片出现在1903年。

资料:观众展览中的慈禧太后像。中新社 廖攀 摄
这一年,清政府驻法国公使裕庚任满回国,68岁的慈禧皇太后让裕庚的女儿德龄、容龄随侍身边,并命其子勋龄为自己拍照。
故宫博物院官网文章不完全统计,勋龄为慈禧拍摄了至少15个场景不少于62张照片,并一连冲洗了700余张。其中就包括了近期被传为“慈禧皇太后年轻时的彩色照片”的原版照片。
这些原本明晰的历史,不应因不真实的网络传言而模糊。
|中国新闻网

越赞越好看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