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很火的456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他们!最新奖项揭晓,这些名字太眼熟了
导读2020年极不平凡抗疫、抗洪、疫后重振武汉一仗接着一仗打有一群“热心武汉人”深入一线,活跃在各个领域为长江日报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创造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影响的新闻报道7月9日2020年度长江日报优秀通讯员系列奖项揭晓我们邀请1...
2020年极不平凡
抗疫、抗洪、疫后重振
武汉一仗接着一仗打
有一群“热心武汉人”
深入一线,活跃在各个领域
为长江日报提供了
大量的新闻线索和素材
创造了一大批
有思想、有温度、有影响的
新闻报道
7月9日
2020年度长江日报
优秀通讯员系列奖项揭晓
我们邀请
12名优秀通讯员
12名新闻贡献奖获得者
10名网民互动奖获得者
共聚一堂
这些名字看着太眼熟了
2020年度
长江日报优秀通讯员

2020年度长江日报优秀通讯员获奖者上台领奖。
武汉市中医医院张姝
为张伯礼院士系列报道提供重要线索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张姝密切张伯礼院士动向,协助多次争取到专访机会,最终刊发了《把胆留下的张伯礼院士今天回来了:喜欢这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武汉》《“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再次来汉:武汉疫情防控卓有成效,秋冬季仍不能松懈》等一系列有度、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
武汉市肺科医院王敏
深入重症病区讲好战疫故事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王敏身在医院抗疫一线,不惧危险屡次深入重症病区,多次提供有重要价值的独家新闻线索。战疫期间由王敏提供线索、帮忙联络在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刊发的稿件近百篇,多篇稿件登上热搜。
东湖高新区宣传部张珊妮
高质量发展的光谷“信号员”
高质量发展看光谷。围绕“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建设,张珊妮积极挖掘并提供高新区新闻线索,配合做好各类采访活动。去年,张珊妮参与采写反映光谷营商环境的“光谷金牌‘店小二’”系列稿件,广受好评。
洪山区委宣传部李涛
笔耕不辍的“新闻老兵”
李涛扎根新闻宣传一线,勤于学习,笔耕不辍,全年提供新闻稿件和线索200余条。特别是疫情和防汛期间为长江日报的采访报道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给武汉捐10个口罩,10公里村道这个11岁女孩跑了三趟……》《日夜不休看顾家园天兴洲30名勇士坚守江心孤岛》等报道引起广泛社会反响。
武昌理工学院新闻中心刘明杨
善于捕捉新闻线索的有心人
刘明杨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处处留心,遇到突发事、新鲜事总不忘拨打长江日报新闻热线。2020年他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长江日报采纳近30条,其中《惊险!武汉2岁小女孩10楼坠下,万幸的是只受了皮外伤》在长江日报平台发表后,阅读量10万+,迅速在线上线下成为。
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张易博
鲜活报道扬廉政清风
张易博密切长江日报开展宣传报道策划,全年共在长江日报(含新)推出200余条稿件。积极为长江日报“2020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专栏提供线索、采写稿件,《探访进口冷链食品监督检查现场》《一场特殊的“通报会”让在场领导面红耳赤》等重点报道社会效果好。
武汉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鄢祖海
全传播绿色生态理念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鄢祖海始终冲在第一线,奔波于多个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现场,传递正能量声音。在新闻传播中,鄢祖海不断尝试新产品,世界环境日前后,连续5天开展现场活动+直播+抖音+新闻报道+专题宣传等全推广。
武汉市公安局政治部应后威
挖掘生动感人的警民故事
应后威长期活跃在公安宣传工作一线,善于挖掘生动感人的警民故事。2020年,应后威提供大量新闻线索并形成100余篇报道,其中《武汉举办警营开放日,万名群众“逛”警营》《最高礼遇送别援汉医疗队》《武汉抗疫中的警医伉俪》《武汉警方启动百日集中行动》等多篇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央媒转载。
汉阳区教育局杨学工
一年提供新闻线索335条
2020年,杨学工共向长江日报提供新闻线索335条,疫情防控期间采集了大量教育战线抗疫报道素材,《开饭啦,武汉高三学生这样吃午餐》《武汉高三学生返回阔别百余天的校园》等视频新闻成为爆款,更有多篇报道被央媒转发。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周栋
精心策划“打卡大武汉”全网热传
周栋长期从事武汉城市形象推介策划工作,通过与长江日报密切合作共同推广城市形象,创意迭出。去年推出的《武汉成国内“樱花第一城”》《武汉十大赏樱点八大赏花地》等重要报道在全网广为传播,“打卡大武汉”成为武汉最火的“国民情怀游”线路。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黄敏
跟踪活鱼保供十年禁渔
2020年疫情防控初期,面对养殖户池塘里的水产品严重滞销和市场上无鱼可卖的供需矛盾,黄敏排除困难跟踪活鱼供应市区全过程,及时向长江日报提供信息。长江武汉段宣布十年禁捕,黄敏又提供了大量鲜活报道素材。
空军预警学院韩昶光
“城市摄影队”供最多的摄影师
2020年7月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成立,韩昶光第一时间加入。线上主题摄影征集时,他及时投稿,是供最多的摄影师。线下摄影采风时,他积极参与,在汉阳江滩七夕文化节、柏泉摄影小镇、仓埠摄影小镇等地采风现场,都能看到他专注拍摄的身影。
2020年度
长江日报“新闻贡献奖”

2020年度长江日报“新闻贡献奖”部分获得者上台领奖。
1.作品:《稻田中学里的“愚公接力”》 通讯员刘慧
2.作品:《他站在街头,身上挂满了药袋,原来……》 通讯员刘张星
3.作品:《我的名字叫“武汉”,凭什么不来保卫她》 通讯员吴玉芳
4.作品:《群山归来》特刊 通讯员赵旋
5.作品:《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他了》 通讯员蔡敏
6.作品:《95后女医生骑行300公里回武汉》 通讯员张春红
7.作品:《厢见》视频专栏 通讯员黄彦
8.作品:《周二之约》专栏 通讯员涂莉、李金星、王甜田
9.作品:《疫情防控期间无法到校 2700多名师生每周一“空中升旗”》通讯员蔡育平
10.作品:《武大华科书记“同框”揽才:武汉是最安全的城市,欢迎来上大学》 通讯员王潇潇
2020年度
长江日报“网民互动奖”

2020年度长江日报“网民互动奖”部分获得者上台领奖。
王芳 王荡荡 贾力 耿湘 严松毅 骆昊 刘仁钊 彭荣镭 孙建彬 张雨
座谈会上
大家结合作品各抒己见
分享经验
“好新闻,往往都要做好准备工作。”
作为医卫领域的通讯员,武汉市中医医院宣传科张姝多次为张伯礼院士系列报道提供重要线索。
“好新闻,往往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她坦承,与长江日报合作采写的《把胆留下的张伯礼院士今天回来了:喜欢这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武汉》,提前两天做了充分的策划,才争取到了单独的采访时间。该篇报道后,“火”遍全国。

张姝
“这个奖不是授予我一个人的,而是授予传递同心抗疫正能量的每一个人。”新闻贡献奖获得者刘张星感慨,自己当初拍下“药袋哥”的照片,是希望大家看到,在疫情面前武汉人民没有屈服。我们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构建安全防护屏障,用奋斗的姿态对病魔说“不”。
点击下查看“药袋哥”
网格员丰枫的事迹
▼

网格员丰枫将装不下的药挂在身上。刘张星 摄

刘张星
从大学生到高校干部,优秀通讯员刘明杨连续投稿15年,遇到新鲜事总不忘拨打长江日报新闻热线。他说:“我们提供线索,并不是为了博取流量,而是希望通过传递信息,展示城市新面貌,助力城市更好地发展。”

刘明杨
在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创刊72年来,一直根植于武汉的长江日报陪伴读者成长,以更优质的内容和创新的传播手段传播践行党报责任和担当。
“长江日报的早安武汉栏目是我的信息早餐,大武汉的头条信息让我纵览天下大事,民生信息让我知晓公共服务信息,城市留言板让我及时反映疑难问题并对城市治理建言献策。”刘张星介绍,长江日报为城市代言、为市民发声,是其了解世界的窗口,是理论思想的加油站,是生活办事的工具箱。
自2020年7月底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成立以来,5000名摄影师积极分享武汉的美美景,传递市民的幸福生活。网民互动奖获得者、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队员王芳说,很欣喜加入了城市摄影队,找到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长江日报既有深度,又接地气,让我一步步成为长江日报的铁杆粉丝和忠实读者。”刘明杨说。
进一步合作,继续聚焦大武汉、展示大武汉
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把武汉故事讲好、传播好?
刘张星认为,当前,武汉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任务,自己将继续积极讲好武汉故事,做美丽武汉的发现者和传播者。
“当下,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张姝表示,将进一步与长江日报合作,讲好中医故事,弘扬中医文化,擦亮汉派中医药品牌,更好地为更广泛的人民群众服务。

王芳
“我第一次用无人机拍摄的解放公园航拍照,很荣幸被用作大武汉的开机页。”王芳积极投稿,多个摄影作品刊发在长江日报各个平台上。她表示,将继续用镜头聚焦大武汉,展示大武汉。
“去年在武汉城市留言板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后,在家门口出行更方便了!”网民互动奖获得者刘仁钊建议更多的市民发挥主人翁意识,为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李玉莹 摄影:杨涛 :王戎飞 :毛欣
: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