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解密  >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巨型蜈蚣虫图片)

  • 浏览4218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一到夏天,蜈蚣可能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估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种多足的动物,只是我们平时见到的蜈蚣基本只有在10-15厘米之间,很少会出现更大的蜈蚣。但是,在互联网上却经常流传着巨型蜈蚣的传说,其中包括近几年一直在流传云南“巨型红龙”。比如上...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一到夏天,蜈蚣可能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估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种多足的动物,只是我们平时见到的蜈蚣基本只有在10-15厘米之间,很少会出现更大的蜈蚣。

    但是,在互联网上却经常流传着巨型蜈蚣的传说,其中包括近几年一直在流传云南“巨型红龙”。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比如上面这张片。

    从片上看这条蜈蚣估计起码得有一米,而伴随这个片传播的还有一个故事,说这条巨型蜈蚣是云南某工地施工的时候挖到的。

    不管片是真是假,这条蜈蚣成功吸引了华希昆虫博物馆的昆虫学家赵力注意,2019年的时候,他携手《地理·中国》摄制组前往云南考察,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中国红巨龙蜈蚣上。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红巨龙是世界上最大的蜈蚣品种之一,通体红色,神出鬼没,异常凶猛,生活在热带雨林之中,在云南的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它的传说。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赵力一行花了几天时间都没有找到这种蜈蚣,不过在他们即将收工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只是那条红巨龙只比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蜈蚣大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真的有可能存在一米长的巨型蜈蚣吗?又是什么决定了蜈蚣的体型呢?

    蜈蚣是如何长大的?

    蜈蚣和千足虫一样,都是地球陆地上最早的居民之一,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蜈蚣化石可以追溯到4.3亿年前,即便是在数亿年前,蜈蚣的身体结构也基本和现在差不多。

    由于生存的时间足够长,蜈蚣分布非常广泛,甚至连北极圈以内都有它们的足迹。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据统计,全世界可能有超过8000种蜈蚣,其中只有3000多种已经被描述,不同的蜈蚣长相上差异不大,我们可以不知道一种蜈蚣的学名,但当你看到它的时候肯定知道它是蜈蚣。

    由于蜈蚣的种类繁多,且适应完全不同的栖息地,所以它们的生存策略也完全不同,比如在繁殖和生长上。

    和许多节肢动物一样,蜈蚣也是产卵的,但是不同蜈蚣对待卵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

    有些蜈蚣是把卵产在泥土里就不管了,有些蜈蚣则是像螃蟹等甲壳动物一样把卵放在自己的腹部,有些物种甚至直接是卵胎生的,有些则会像章鱼一样守着自己的卵直到孵化,甚至是到第二次脱壳之后才会离去。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携带小蜈蚣的物种

    当卵孵化之后,蜈蚣也有两种不同的生长发育方式,主要体现在它们身体节数或者腿的数量上。

    一些种类的蜈蚣是从孵化开始就拥有全部的腿,除了大小之外,它们的外观和它们的父母一致,然后可能以每年一次的蜕皮速度完成生长。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蜈蚣生长解

    有些蜈蚣则不同,它们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只有四节,这些蜈蚣比较有意思,它们成长过程是每完成一次蜕皮就会长出两节身体和两对腿,以此来延长身体。

    世界上最大的蜈蚣

    由于蜈蚣的寿命很长,很多蜈蚣可以存活超过10年,同时它们又以这种蜕皮的方式来让身体变大,所以我们经常会认为蜈蚣可以长到很大。

    事实上,现代的蜈蚣体型并没有特别的大,因为它们和我们一样一旦成年,就不再蜕皮长大了。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亚马逊巨人蜈蚣

    现在,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上能够查询到的世界上最大的蜈蚣长度只有26厘米,而这个纪录的保持者是亚马逊巨人蜈蚣,这些蜈蚣主要生活中美洲和南美洲。

    很多人看到26厘米可能会有点失望,但这个就是有据可循的最大蜈蚣了,那些动不动一米长或者三四十厘米长的蜈蚣基本都是有夸大成分的。

    当然云南的红巨龙大概率也是这种情况,那张广为流传的片,很可能是经过修饰的,或者蜈蚣是假的。

    亚马逊巨人蜈蚣和中国红巨龙长得很像,都是通体红色——许多巨型蜈蚣都是这个颜色,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讲究的。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中国红巨龙蜈蚣

    这些巨型蜈蚣可以捕食包括蛇、老鼠、鸟类、蝙蝠在内的小型脊椎动物,算是非常强大的捕食者了。

    不过和它们的一个远亲——远古蜈蚣虫相比,现代的巨型蜈蚣就逊色太多了,这种远古节肢动物的身体可以长到2.5米以上,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陆地无脊椎动物。

    远古蜈蚣虫在身体结构上和现代的蜈蚣差不多,只不过它们成年之后就成了食草动物了,而现代的所有蜈蚣的任何阶段都是肉食者。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蜈蚣体型小了这么多呢?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远古蜈蚣虫大约在2.9亿年前就全部灭绝了,这些动物之所以长这么大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氧气水平远高于现在。

    蜈蚣和昆虫一样都是通过气孔呼吸的,这种呼吸方式效率非常低下,如果大气中的氧气水平不够高的话,它们将很难获得足够的氧气来维持更大的身体消耗。

    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捕食者,远古蜈蚣虫生存的年代,陆地脊椎动物还没有完全崛起,当时的它们没有任何的捕食者,这让它们的身体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它因素则包括它们是植食性的,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食物,而且为了减少能量消耗,食草动物往往更容易让体型变大。

    现代蜈蚣生活的年代,不符合这些条件的任何一个,同时它们还是不折不扣的肉食者,所以体型小是自然的。

    蜕皮一次长两节,蜈蚣到底能长到多大?云南真有1米长的红龙吗?

    最后

    不过,我并不认为现在26厘米就是蜈蚣体型的极限了,如果按照远古蜈蚣虫能够长那么大的原因来推断的话,那么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更巨型的蜈蚣完全是有可能的。

    比如一个“孤岛”形式的峡谷,由于峡谷在更低地方,会有较高的大气压,换句话说蜈蚣每次呼吸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这点可以参考我们到了高原地区每次呼吸得到更少氧气的情况。

    而峡谷也非常容易形成一个孤岛,外界蜈蚣天敌无法进入,它们可以自由发挥,而身体大小是最容易发生改变的,甚至可能只要几千年时间就够了。

    很多动物在孤岛上都会发生夸张的体型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孤岛巨人症”和“孤岛侏儒症”。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西游记中,昴日星君大战百足虫的情节很多朋友应该都看过或者听说过吧。

    我们都知道,有喙禽类一直都是蜈蚣的天敌,那些尖锐且坚硬的喙,会将蜈蚣啄成数段,并且无力还击只能沦为盘中美餐。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然而万事无绝对,一种以飞鸟为食的蜈蚣,却实实在在地生存在独树一帜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一个区别于正常生态圈子的国家,他四面环海隔离于其他生态圈,因此他的生态种群与大部分的拥有成片草原的国家截然不同,从袋鼠到骆驼,再到兔子、老鼠,似乎我们想象不到会泛滥的动物都会在澳大利亚撑起一片天。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在澳大利亚的菲利普岛上生活着蜈蚣家族的另类分子,这种蜈蚣以海岛命名——菲利普蜈蚣,体长目前已知可以长到30.5厘米,这个长度大概是一个160cm左右的成年人的小臂到指尖的长度。它们背甲暗红油亮反光,触须较一般的蜈蚣灵敏,且有剧毒的附肢。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虽然说,菲利普蜈蚣并不能算是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但的确是蜈蚣家族的扛把子。那些被天敌吃掉的蜈蚣比比皆是,但把天敌杀了打牙祭的蜈蚣却是少之又少。

    看来菲利普蜈蚣有望打破传统,冲上了菲利普岛的食物链顶峰啊,毕竟它们以海鸟为食,年消耗将近3700只海鸟呢。虽然这3700只海鸟里面有一部分是海鸟的幼鸟,但就算是这样,平均下来一天也得吃十只海鸟呢!这可都是大补啊,怪不得这家伙能长到30厘米,这营养跟上了,“个子”肯定蹭蹭蹿啊,看得我都羡慕了。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蜈蚣的狩猎方式

    在菲利普岛的飞鸟种类繁多,但以一种浑身黑羽的海鸟为主,这种海鸟学名为黑翅圆尾鹱(hù),其体长大约为30厘米,翼展可以达到70cm,按道理说,海鸟一般都有厉爪和尖喙,再不济它飞上天,也不可能让蜈蚣得逞不是?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但这菲利普蜈蚣强就强在,它会偷袭,懂战术,而且以大欺小。

    蜈蚣,能被写进五毒之中,可不是浪得虚名,在它的口器前方,有两个强壮的钳状附肢,在这里面可是储藏着剧毒的毒液,由于多足,因此他行动起来悄无声息且迅速,而且即可攀岩爬树又能溜缝扒土,危险来了还会钻洞,那些栖息在岩石上、树梢上的海鸟,总会变成这些剧毒蜈蚣的狩猎对象。一觉睡过去,也许就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这种蜈蚣还会以大欺小,一些有本事的成年海鸟它们还是不敢硬杠的,毕竟那锋利的爪子和喙是不容小觑的,但这不代表,那些可怜的幼鸟就有自保之力。

    专门研究海鸟的动物学家在观察菲利普岛的海鸟生活习性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非正常死亡的黑翅圆尾鹱幼鸟尸体,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亲眼目睹了一只蜈蚣悄然靠近雏鸟,并且猎杀的全过程,这些蜈蚣的附肢中不仅有剧毒,而且还可以轻易的切开幼鸟的肉吃掉。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根据以往的菲利普海岛的生物种类记载,这种蜈蚣在1980年的时候,只有小小的几只,根本没有本人放在眼里。研究人员推测,是因为当时菲利普岛上刚刚引进了羊等以蜈蚣为食的动物,因此对这些蜈蚣来说算是飞来横祸。直到1984年,这些蜈蚣才有幸被人类记录并且命名。

    但这过去的几十年,没有人这种小小的蜈蚣,更没人想到他们会在这种逆境之下出圈,不仅长到了可以上榜的长度,竟然还学会了战术狩猎。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蜈蚣的这种猎杀方法,在自然界中是可以称得上是猎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生物链条。但正因为蜈蚣这种偷袭的猎杀模式,再任其发展下去,难以想象它们会长到多大。

    根据研究人员表示,该岛的生物链中,原本是不存在着捕食性哺乳动物的,也就是说在这里原本这些海鸟是没有天敌的,因此海鸟栖息泛滥也是正常现象。但是这种“大蜈蚣”的出现,就弥补了猎食者的生态位,这也预示着,在这个岛上,形成了一个蜈蚣为最顶的这种奇特的生物链。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也正因如此,澳大利亚诺福克岛国家公园有了针对性的保护,希望以这种天敌压制的方式,限制飞鸟的泛滥,从而恢复该岛的森林和植物,甚至用这种方法可以保护一些濒危的野生植物,例如菲利普岛木槿花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黑翅圆尾鹱已经对“大蜈蚣”的捕食习以为常了,毕竟与几万只成员相比,一年被吃掉三四千,海鸟群还是能接受得了的。

    不过,就我看来,虽然现在能够维持这样的平衡,但也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这种蜈蚣,用几十年的时间崛起,就站在了该岛生物链的顶端,从猎物转变成来猎食者,说明他们在渐渐的“变聪明”,不难推测,再有个几十年,这些蜈蚣在没有天敌的状态下,会不会越来越大,捕食的能力也会多重多样了,到时候想要再压制,那就更是难题了。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会恢复到巨虫时代吗?

    又到了我们操心的时候了,那么这种偏离我们常识认知的“巨虫”,会不会真的继续扩张,成为带着我们回到“巨虫时代”的风向标呢?

    “巨虫时代”,也就是距今3.55亿年的石炭纪,在这个时期,由于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很高,因此很多虫子非常的大,例如巨型蜘蛛、巨型蜻蜓、巨型马陆(多足纲,是蜈蚣的亲戚。)据悉,在这个时代的蜻蜓可以长到一米,而马陆可以长到三米。

    最大的蜈蚣能有多长?30.5厘米的蜈蚣,每年能吃3700只海鸟

    虽然现在地球的含氧量肯定是比不上石炭纪,不过在这种没有天敌的状态下,菲利普岛的蜈蚣还会继续进化,变得越来越聪明,或许到时候他们可以跟飞鸟打架,可以下海吃鱼,成为一个全新的物种。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石炭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地质时代。它开始于距今大约3.55亿年前,结束于距今约2.95亿年前,延续了大约6000万年。石炭纪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它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不过,石炭纪的另一个名称更让我们感兴趣——“巨虫时代”。例如,石炭纪出现了身长近3米的巨型蜈蚣。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巨型蜈蚣

    我们知道,作为五毒之首的蜈蚣一般身长也就在10厘米左右。即便是这样,蜈蚣看上去也是非常可怕的。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蜈蚣是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它能长到30厘米。但是它的体长只不过是石炭纪出现的巨型蜈蚣的十分之一罢了。

    其实,石炭纪时期出现的“巨型蜈蚣”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蜈蚣。它实际上是一种史前倍足纲动物,叫作节胸。它只能算是蜈蚣的远古亲戚而已。实际上它和马陆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即使节胸只是蜈蚣在石炭纪的远古亲戚,那为什么能够长到3米呢?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石炭纪的森林

    这其中的原因和石炭纪当时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石炭纪时期,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是温暖湿润的。温暖湿润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时期。植物从沿海地区延伸到了陆地内部,陆地上出现了大面积的蕨类植物森林。

    植物的繁盛导致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急剧增加。科学家研究表明,石炭纪时期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了35%。这要比现在的氧气含量高出了14个百分点。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石炭纪的动物

    空气中的含氧量增加为什么会导致节肢动物的体型变大呢?蜈蚣之类的陆地节肢动物主要通过器官系统呼吸。它们依靠气管系统的通风和扩散作用使体内的各组织直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它们这样的呼吸方式和陆地脊椎动物有所不同。它们的呼吸绕过了血液循环系统。只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陆地节肢动物就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更多的氧气。这样也就造成了很多节肢动物的身体都长到了非常大的地步。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地球含氧量变化

    除此之外,石炭纪温暖湿润的气候,茂盛的植被这样的环境是非常适合昆虫类动物生存的。所以丰富的含氧量加上理想的生存环境让节肢动物们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所以,石炭纪还有一个别名——“巨虫时代”。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巨型蜻蜓

    既然是巨虫时代,那么也就意味着石炭纪时期的很多节肢动物都长得非常大。除了我们所说的“巨型蜈蚣”——节胸,还有人头般大小的巨型蜘蛛,翼展接近1米,像老鹰一样的巨型蜻蜓,体长达80厘米的肺蝎都是石炭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节肢动物。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森林大火

    空气中充斥着高浓度的氧气含量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氧气可是一种助燃剂。在石炭纪时期,森林大火会经常发生。大火引燃了地下的煤层。大火一直燃烧了几十甚至数百年。高温、有毒气体和燃烧的煤炭造成了当时大约46%的物种灭绝了。其中就这些巨型的虫子们。这次灭绝事件被称为石炭纪燃煤事件。

    所以,石炭纪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含氧量不但造就了“巨虫时代”,而且也断送了“巨虫时代”。

    十指相扣ゞ陪你到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