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解密  >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二十七军长砸饭店)

  • 浏览4587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合江的土匪不除,难有指战员们的安身之地啊。”说这句话的,是时任合江军区司令员贺晋年。|贺晋年1945年11月,八路军挺进东北后,以孙毅率领的一部同地方武装在佳木斯地区建立三江军区,到年底又以三江军区为基础成立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 政委李...

    “合江的土匪不除,难有指战员们的安身之地啊。”

    说这句话的,是时任合江军区司令员贺晋年。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贺晋年

    1945年11月,八路军挺进东北后,以孙毅率领的一部同地方武装在佳木斯地区建立三江军区,到年底又以三江军区为基础成立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 政委李范五,戴鸿宾为副司令员,吕清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其实从八路军进驻东北开始,佳木斯地区的匪患就已经是相当严峻了。

    抗战时期,东北先一步沦陷,日伪当局在东北收编了大批土匪武装,抗战胜利后,这批土匪武装又被国民党当局收买,东北各地纷纷成立了挺进军、先遣军等等,各种中将、少将满天乱飞,都是各路土匪头子四处乱窜。

    比如特别有名的座山雕即是其中之一,原型是土匪张乐山,此人从清末时期就流窜至东北,先后当了50多年土匪,曾被国民党当局封为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在我军大规模进剿下,张乐山大部队都被剿灭,后来窜进深山,一直到后来被杨子荣“智取威虎山”。

    不过,要论当时各路土匪的块儿头,张乐山部还真不够看。

    当时合江军区盘踞着四大土匪,分别是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孙荣久,这些土匪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武器装备精良,甚至于还敢袭击正规军。

    这些土匪规模之大,以至于当时合江军区17个县,有14个县是被土匪占据。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因为合江地区匪患严重,东北民主联军几次调整组织结构,并选派专门的人员出任合江军区司令员。

    1946年1月,合江军区由新成立的北满军区领导,1946年5月,成立中共合江省委,张闻天任书记并兼任军区政委。第二月,合江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接下辖,两个月后,贺晋年调任合江军区司令员。

    还没等贺晋年有所动作,土匪们就打算给她直接来个“下马威”。

    1946年8月,合江军区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贺晋年任司令员,张闻天任政委。

    其实从这一高一低的搭配,就能看出合江地区究竟有多么重要。

    可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才半年,辖区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匪特竟敢公然“劫法场”。

    1946年8月15日,在佳木斯一个大礼堂里,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公审日本战犯竹内德亥、竹井德海、冈田资等日本战犯,以及伪满三江省知事吕志根、第七军区司令员寇恒等汉奸五。

    为啥要选在这一天?

    这主要是因为在去年的这天,正好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时值一周年纪念,为了鼓舞群众的斗志,所以才特地召开了这次公审大会。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为了纪念这颇有意义的一天,公审大会还特地邀请了东北电影制片公司给现场来一个全景实录,

    (后来还确实有这样一部纪录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找)。

    原来就在日本投降后,东北局全盘接收了日本“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的设备,在长春成立了电影制片公司(1946年10月1日后改称东北电影制片厂),最早一任厂长是舒群,后来继任者是袁牧之。

    东北电影制片厂最大的贡献,不在于拍摄了多少多少有名的电影,因为它本身成立于战争时期,所以他拍摄的不少片子,多数都是反映真实战场的景象,比如《民主东北》这样的战争新闻片,而为了拍摄这样的片子,不少摄影师如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公审战犯这样盛大的场面,自然也少不了请东北电影制片厂出面。

    接到任务后,负责人袁牧之不敢怠慢,他嘱咐工作人员:

    “这次任务非常艰巨,是我们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次拍纪录片,只能拍好不能拍砸了。”

    在公审之前,整个会场便已经人山人海,上午9时,主持人宣布公审开始后,五花大绑的战犯们被押上了台,随着主持人一个个宣布他们的罪行后,在场的群众群情鼎沸,大家纷纷高喊:

    “杀了他们,杀了这些刽子手!”

    “为乡亲们报仇!”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在会场的四周,早已经布满了一群荷枪实弹的土匪,他们打算一会儿冲进去,劫走这些战犯。

    有关土匪为什么要劫走这些战犯,在各方记录中并没有说明原因,但毫无疑问,尽管我军在佳木斯一带囤积了重兵,但这帮土匪依然打算给我军来一个下马威,毫无疑问,劫法场就是他们给新上任的合江军区司令员贺晋年的一个见面礼。

    “笑吧,笑吧,一会儿老子让你们哭不出来。”

    尽管公审大会一开始确实预料到了安全情况,并提前布置了战士警卫,可事情后来发生的突然程度,远远超过众人预料。

    公审大会开始后不久,一群武装的土匪就冲入会场,对着主席台上贺晋年、张闻天坐的地方连续开了几枪:

    “啪、啪、啪!”

    几声枪响造成了会场内人员的混乱,更重要的是,因为当时在场还有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同志,所以枪声响了以后,有的干部赶紧安慰受惊的群众,并称:

    “这是拍电影呐!”

    没想到话音刚落,迎面一颗子弹当即将他撂倒,在场的群众无不惊骇。

    这些匪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冲着台上那7名战犯来的,而台上这些战犯也感觉到了自己可能逃走,纷纷挣扎起来,我军战士当机立断,将所有战犯全部击毙,确保匪徒的阴谋不被得逞。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也因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同志拼死保护了摄影器材和胶片,当时在场的情形被很好的拍摄下来,后来还成为了纪录片的一部分。

    不过,随着我军增援人马陆续赶到,除了少部分土匪逃走外,绝大多数被击毙。

    好在贺晋年、张闻天当时人没有出席公审大会现场,如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在主席台的一名警卫人员当场负伤。

    还不等贺晋年处理这次劫法场事件,不久又发生了凤翔事件。

    土匪头子刘东山率500余土匪偷袭凤翔县城(今萝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因为事发的过于突然,当时凤翔县城根本来不及任何反应,当时驻县政府的两个骑兵连经过与土匪一番激烈交火,被打的仅剩下20余人,并被土匪俘虏。

    事后土匪下令,将县政府工作人员与这20余名指战员一起用铁丝捆绑,牵到了城外屠杀。

    当然,性质最恶劣的无疑要数合江军区第五支队副司令员杨海清叛变事件。

    杨清海是原抗联老兵,当年在抗战时期,无论何种艰难环境都没有屈服,甚至几次拒绝日伪诱降,可没想到抗战一结束,他却受国民党当局以及土匪拉拢,很快腐败堕落。

    在依兰县城,杨清海公然为土匪当保护伞,甚至于发展到最后,杨海清还接受了国民党招安,准备伺机叛变。

    贺晋年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杨清海的不对头,为了将此情况扼杀在摇篮里,组织上决定调杨海清到佳木斯学习,可生性多疑的杨海清在察觉到不对劲后,立马掀起叛乱的大旗。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贺晋年

    1946年10月,杨清海率领依兰县独立团一部分武装,伙同城外的李华堂部一起掀起叛乱。

    不过,在我大军进攻下,杨海清叛乱最终失败,其本人化妆潜逃。

    1950年,杨海清化妆成小贩在长春街头贩卖,被人识破后逮捕,经公审后判处死刑。

    合江地区的匪患已经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地步,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贺晋年也下定了决心,要将这帮匪徒连根拔起。

    贺晋年刚到合江地区时,当时军区所有部队都分散在各地保护土改的成果,军区兵力仅有一个骑兵大队,想要剿灭这些土匪根本不可能,于是贺晋年向驻勃利的359旅借兵。

    尽管359旅当时剿匪任务也很重,但考虑到合江地区的重要性,旅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还是决定,抽调副旅长谭友林率一个骑兵团和一个步兵团,驰援合江地区的剿匪工作。

    359旅那可是一直具有光荣传统的老部队,而且早在6月就与土匪谢文东部交过手,当时359旅驻扎在鸡西煤矿,谢文东自以为359旅搞生产还行,估计战斗力不行,于是率匪众袭击359旅,不料一战下来,谢文东折了老本,大败亏输不多,还被359旅一口气追了20多里。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谢文东被击溃后,很快就又和李华堂一起投奔了姜鹏飞。

    当时姜鹏飞被国民党当局委任为“新编27军”军长,手里握有上万兵力,加上谢文东、李华堂等部,还准备在哈尔滨策动暴乱。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被俘的土匪头子谢文东

    早有准备的东北民主联军对姜鹏飞迎头痛击一番,谢文东、李华堂部四散溃逃,姜鹏飞、李明信、崔大刚等土匪头子被捕,随后在公审大会上被判处枪决。

    可即便如此,谢文东、李华堂等匪众依然没有被全歼,他们盘踞在深山老林之中,准备趁我军不备偷袭,计划等到国民党正规军到后,一起配合向我军发动反攻。

    针对这股散乱零落的土匪,再按照以前的打发已经很难奏效,贺晋年随即制定了新的剿匪策略,决心“以集中对集中,分散对分散”。除了加强军事上的攻势外,还对土匪加强政治攻势,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使土匪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1946年11月16日,贺晋年得知李华堂部仍盘踞在依兰县城西的达连河,立即决定让谭友林率359旅前往,自己则亲自带着骑兵大队、依兰独立团西渡牡丹江。

    可我军到了达连河以后,却扑了个空,李华堂部早已经逃窜到了别的地方。

    李华堂部在策动杨海清叛乱失败后,部队始终徘徊在依兰县城周边,一遇到我大军围剿,他们就钻进深山老林,等到我军撤离以后,再钻出来。

    几次扑空,贺晋年通过情报得知,李华堂钻进了黑瞎子窑沟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被活捉的匪首李华堂

    贺晋年剿匪多年,对土匪的习性心知肚明,他心里很清楚,一个土匪头子不会轻易放弃他的老巢的,李华堂的打算是,在深山老林中与我军兜圈子,等到我军疲惫不堪时再钻出来退回老巢。

    可李华堂这次失算了,因为贺晋年是有名的剿匪专家,一贯奉行的策略就是除恶务尽。

    一方面,贺晋年下令调出依兰独立团在外围张网,堵死土匪退回老巢的通道;另一方面,贺晋年派少量部队进山追击残匪,收拾李华堂的同时,顺便来一次搂草打兔子,清理黑瞎子窑沟的土匪。

    尽管这一招确实有效,李华堂部被困在深山老林,动弹不得,但我军确实也遭遇了实实在在的困难。

    贺晋年带着部队进了深山老林后连续转了几天,连土匪的一丝踪迹也没找到,虽然消灭了不少盘踞当地的土匪,但李华堂一天抓不住,日后势必贻害无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土匪比我军战士更熟悉深山老林里的环境,抓起来确实是不大容易。

    一次,贺晋年骑着马一个不留神,从山坡上滚了下去,好在人没什么事,马却摔死了,这也是自进山以来,贺晋年骑得第二匹马,因为环境恶劣,贺晋年的第一匹马是活活累死的。

    有的干部心疼战士们,主动建议贺晋年:

    “不如让战士们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追。”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东北日报》上刊载生擒匪首李华堂的消息

    可贺晋年却摇头拒绝了,毕竟此时土匪也已经山穷水尽,一旦松懈很有可能前功尽弃,他鼓励大伙:

    “要消灭土匪就必须追上土匪。我们的军队应该比土匪更能吃苦耐劳,比土匪更能耐寒。”

    事实也确如贺晋年所预料的那样,李华堂部此时也被追的山穷水尽,尽管他们也是多次与我军交手,但却从来没见过我军如此死缠烂打的战法,一小股一小股的土匪开始成片向我军缴械投降。

    11月17日,李华堂部一个团80余人携带枪支弹药投降。

    11月19日,追击部队有了意外收获,在一个庙里他们发现了潜藏在这里的四大土匪头目之一的谢文东。

    随着谢文东的被捕,李华堂也在不久之后被抓获。

    说起来,贺晋年当初进山后,遭遇的困难确实不少,甚至连土匪的一丝踪迹也抓不住,后来还是老猎户给他出了个主意:

    “你看乌鸦往哪飞。”

    原来,土匪进了深山老林里面以后,被我军切断了粮道,整日里也只能依靠就地取材维持生活,这些土匪都有深山里生活的经验,精通打猎,虽然可以果腹,但吃剩下的野兽遗骸以及皮毛就会引来天上乌鸦盘旋。只要站在高出,看到乌鸦在哪儿盘旋,就知道土匪逃到了哪儿。

    通过马粪、脚印以及生火做饭时闪闪烁烁的火光,土匪们几乎无所遁形。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被活捉的匪首张雨新

    到12月中旬,李华堂在刁翎附近的东山口,被贺晋年率部包围,经过一场激战,李华堂身上多处中弹被捕,但因为年纪大,失血过多,李华堂还没等来得及抢救,便在押送途中死去。

    谢文东被捕后被押送到依兰县后,依法交给地方政府审判。这个曾当过抗联军长,后来投降日伪、国民党军的叛徒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据说在临死前,谢文东还在不断的反映:

    “我老谢当过抗联的军长,打过日本鬼子。后来走错了路,能不能饶我一回……。”

    当时一些逃散的土匪还散布流言称,我军抓住谢文东是假的,企动摇民众的信心。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当年谢文东在日军追捕下也逃进深山老林过,但自始至终日军连他一根毫毛也没抓到,还是他主动投降,日伪当局才收编了他当了伪军,合江军区开始剿匪时,谢文东也曾气焰嚣张的对部下说:

    “当年日军精锐几百人进山追剿,皆因中途不熟,迷失方向,冻死深山,无一生还。今日之敌军,区区无几,粮弹缺少,又能奈我谢某若何。”

    可事实就是事实,无从辩驳。

    12月13日,依兰县召开公审大会,谢文东被五花大绑的押上台,谣言不攻自破,谢文东随后被判处枪决。

    两大土匪头子相继落马,贺晋年又将目标对准了张雨新,孙荣久。

    贺晋年上任军区司令半月,匪特大胆“劫法场”,7名罪犯立毙当地

    |《贺晋年将军传》

    至1947年5月,合江军区的匪患一扫而空,当地百姓终于过上了和谐安宁的生活。

    同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骑兵纵队,贺晋年调任骑兵纵队司令员,不久后骑兵纵队撤销,新成立的西满纵队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贺晋年调任第七纵队副司令员。

    贺晋年也因为其独一无二的剿匪事迹,在当地广为传唱,他本人也被称为是“剿匪司令”。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胶东半岛,背倚雄浑齐鲁大地,北扼京津咽喉命脉。南挚江淮锁钥核心,远望丰沛辽东半岛。

    而1988年全军恢复军衔制度时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央军委委员身份的迟浩田,便诞生于这片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迟浩田

    他的先祖从山西背井离乡,在大沽河畔落地生根。而迟浩田的父亲因为地主盘剥,曾同兄弟几人一同闯过关东,可家国战火一路艰难坎坷,最终只得落寞而归。

    迟浩田的父母共生11个孩子,其中4人年幼夭折,迟浩田在弟兄之中排名老三,因此在家里也被别人调侃成为“迟老三”。

    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孩子,有朝一日竟会“金龙出云耀日光”,一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将,甚至一度做到了国防部部长的位置。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投笔从戎报国志

    在迟浩田的母亲心里,一直希望自己的三儿子能够成为一名教书先生。在迟浩田六岁的时候,母亲就同迟浩田的父亲商量,要送儿子去学校念书。

    “只有念书,长了学问,才能改变咱们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的命运。不识字就没有出路,就一辈子要让人看不起,一辈子吃苦受累。”

    她拉着迟浩田,叮嘱着自己的儿子:“爹妈供你上学,就是希望你能有出息。你进了学堂,一定要多用心学习,多识点字,长大了才好当先生。”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那个时候年幼的迟浩田心中疑惑,他问起母亲,为什么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当教书先生?母亲这才缓缓地对迟浩田说道:

    “因为教书先生都是有学问的人,不用下地干活,还能到各家‘吃饭’。有时候运气好,还能吃一个大鸡腿哩!”

    在这个时候,迟浩田明白,自己的父母吃苦吃怕了。他也曾对着母亲发誓,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教书先生,让家人不再吃苦受累。

    然而,教师的梦终究还是没能圆上。1939年,八路军来了这里。这支军队的前身是“三军”,也就是以前人民常说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迟浩田的字迹

    有了八路军的帮扶,迟浩田的学习非常顺利。以前他们学《三字经》学《百家姓》。当八路军来了之后,学得就是《共产党宣言》以及共产主义的相关知识。

    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之下,迟浩田逐渐明白,要真正让父母、让百姓不再贫困,只有革命,走共产党领导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真正让迟浩田决定从军的,还是日军的侵略行径。他看见日本人一把火烧了半个村庄,看见母亲被日本人踢下深沟身受重伤,看见叔叔被日本人残忍杀害。

    他看见哥哥参加了八路军,看见哥哥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他决定反抗,也就要加入八路军的队伍。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母亲死死拉住自己的孩子,不愿再看见孩子走上残酷的战场。父母给13岁的迟浩田定下了娃娃亲,希望以此让迟浩田留在家里。

    可是迟浩田却只是找上了对方的姑娘,坚定地说着自己打鬼子的决心。就这样,迟浩田终于参了军。临走之时,姑娘给迟浩田送来了一碗送行的荷包蛋。

    母亲终于松手了,13岁的迟浩田对着46的母亲深情一拜,自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那个定下娃娃亲的姑娘,也在后来嫁给他人,再未相见。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勇胆奇谋破敌军

    就这样,胶东半岛少了一个教书先生,却多了一个抗战的士兵。部队看他年幼,却读过书也认得字,领导也和冲突的父亲一起当过长工,于是便收下了他。

    迟浩田不用上前线,只是当文书,当通讯员。他也曾希望调到主力的部队,可领导却只是让迟浩田在军中参加训练班学习。

    终于,因为迟浩田有文化,又写得一手好字,虽然年龄小,但是肯吃苦。因此在训练班结束之后,成为了通讯班的副班长。又在后来来到军政干部学校继续学习。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在这里迟浩田挨过冻、长过虱、考过疥也练过枪。除此之外他还上了战场,打了一场平度县攻防战。然而真正让迟浩田出名的,却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在1953年的回忆日记之中,迟浩田曾这样写过:“给我生命的是父母,让我再生的是人民!”

    1947年5月,迟浩田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功绩,做到了华东野战军九纵73团三营营部书记。说到东野9纵,那就是许世友。而迟浩田,便是许世友的一个兵。

    同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了。他手下的8连9连担任着攻克540高地的重任。整个三营的压力都无比庞大。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作为营部书记,他本可以指挥士兵进攻。然而迟浩田却坚决身先士卒,领着部下向着主峰冒着炮火发起进攻。

    在枪火轰鸣之中,一枚炮弹在迟浩田的身旁轰然炸裂。翻涌的浪涛瞬间将迟浩田掀翻在地,不仅双耳轰鸣,一枚弹片还直挺挺地镶在迟浩田的左眼角上。

    他顾不上这些,在激烈的战场之上直接咬牙将眼角的弹片拔了下来。血液瞬间喷涌而出,刺痛般的折磨直贯心扉。

    卫生员冒着风险来帮迟浩田包扎伤口,而迟浩田却只是在简单止血之后便带着部下继续冲锋。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最终,高地被成功夺下,3.2万敌军被歼,蒋介石的义子张灵甫被当场击毙。就在所有人满心欢喜的时刻,迟浩田终于无法坚持昏倒在地。

    原来在战斗的时候,迟浩田失血过多又伤及左眼。如果不是送医及时,可能整个左眼都难以保下。他戴着眼罩回到了营队,营长调侃他差一点便做了“夏侯惇”。

    7月19日,战争再一次到来。这一次迟浩田的危机更加严重。仅仅只是21日,敌军便在炮火的掩护之下,发动了整整13次的反扑。

    整个9连干部全部牺牲,迟浩田临危受命,带着仅剩的20名战士同国民党的军队誓死抵抗。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终于,一颗炮弹在迟浩田的身旁炸开,他再一次倒在了血泊之中。然而医疗兵还没来得及进行救治,又是一枚炮弹袭来,直接将迟浩田当场掀飞。

    他当场昏迷,甚至差点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论是肩膀还是大腿都身负重伤,右小腿更是皮开肉绽伤可见骨。

    幸好,三名老乡救下了迟浩田的性命。因为卫生条件差,迟浩田的伤口发了炎。老乡们便用独轮车将送往纵队的医疗所。

    在路上,一行人遇见了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是这些老乡在飞溅的泥土之下,用身躯为迟浩田抵挡爆炸的冲击。所以他才曾说是人民给了他重生。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然而,更多的人是不幸的。战场上逝去的战友,前往医院路上没能挺过的伤员。他将伤员的家人记在自己的心里,直到多年以后,还与其父亲保持着。

    当纵队的医疗所揭开迟浩田的伤口时,早已恶化感染的伤势,令医生接连叹息。在这一刻,迟浩田想到了以死解脱。

    多亏了老乡以及护士们及时地阻拦,才让迟浩田保住了性命。为了避免大腿被截肢,迟浩田再三请求医生“刀下留情”。

    军医们明白这些战士革命战争的意志。一旦截肢,那么便意味着他们再难走上战场。所以军医只能采用保守的手术方式。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嵌入迟浩田大腿的四枚弹片,军医只取出了其中两枚。这两枚弹片,还在迟浩田参与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丢失。而剩下的两枚,至今仍在迟浩田的体内。

    随后,他跟随9纵接连参与无数战争,参与了渡江战役,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抗美援朝立奇功

    1950年10月,迟浩田跟随27军越过鸭绿江入朝参战。这一时期他仍是部队中的营教导员,说到27军,就不得不提到惨烈的长津湖战役。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在当时,营里的将士们只知道他们是要抗美援朝,可是要到哪里援朝,为什么要援朝甚至怎么援朝,许多人并不清楚。

    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战争,只是紧张着,激动着同时又对战局充满着担忧害怕。

    从泰安北上入朝,解放军战士们单薄的棉衣,并不能抵御东北以及朝鲜一带凌冽的寒风。更不要提长津湖更是遭遇50年难得一遇的极寒天气。

    那个时候,长津湖的气温甚至普遍达到-38.9°,甚至比起下雪,战士们更害怕天气放晴。因为放晴的天气甚至更加寒冷。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这一年,是从1888年以来最为寒冷的一年,在整个长津湖抗战的阶段,仅数冻死的人数,便多达4000多人。

    迟浩田的父亲曾经闯过广东,对于东北的严寒略有心得。因此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迟浩田才表示自己是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人。

    他们的对手,是火力装备远远领先解放军的美国士兵。上级领导判断对方只有两个陆战营,可是当迟浩田带领着将士们冲上阵地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上当了。

    负责主攻的9个营所面对的是两个团的精锐外加两个炮兵营,一时之间,迟浩田所属的79师伤亡惨重。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为了减少损失,迟浩田紧急整合余下的部队,并要求将士们内衣反穿隐蔽突袭。借用棉衣白色衬底在白雪皑皑的长津湖一带潜行,从侧翼偷掉了一个加强连。

    这对于士气的提升无比巨大,也让迟浩田的名字,成为了27军的榜样。然而接下来迟浩田的所作所为,更是令所有将领为之赞叹。

    12月2日上午10点,这段时间正是长津湖战役中柳潭里战斗的白热化阶段。美陆战1师凭借装备优势,令志愿军的战士们损伤惨重。

    迟浩田所带领的部队,任务是拔掉敌人所占领的高地。在当时,美国因为中国战士夜晚的战斗力十分畏惧,可是在白天却极为嚣张。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他们叫嚣“月亮属于中国人,而太阳则属于美利坚”,结果迟浩田便给美国人狠狠上了一课。

    中国的陆战部队,可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从国共内战到解放战争,中国军队的陆军经历了无数战场的磨炼。

    迟浩田同战友紧密配合,在一个半小时的战斗中,便攻陷了对方四个高地。而自己手下的战士,仅仅只有一死一伤。

    这让27军军长彭德清大为赞叹,当即决定要重用这个有勇有谋奇计百出的忠诚战士。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他本打算将迟浩田留在身边,然而迟浩田却更加关心自己部下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之中,迟浩田眼见一名新兵因为突如其来的战况愣在原地。

    便飞速上前夺过新兵手中的机枪,随后向着不断逼近的美国大兵宣泄着汹涌的火力。这才帮助连队成功防御住了隘口,坚守住了一块阵地。

    1952年8月20日,迟浩田凭借自己出色的战绩以及卓越的指挥,被授予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并被评选成为“一等功臣”。

    三年之后的授勋仪式,无数人的心里只记得了将帅的名字,然而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的迟浩田甚至愿意谦虚地只报出了大尉的军衔。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最后,还是组织经过再三地核查考虑,强行为迟浩田授予了少校的职位。就这样,迟浩田成为了27军39名少校中最为年轻的一位。

    如果以官职来看的话,迟浩田的成就不仅超过了他曾经的上级聂凤智,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人民耳熟能详的老司令,许世友上将。

    他在建国之后接连升职,并曾担任《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的核心负责人。并从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在1998年3月成为了中央军委的副主席。

    曾经立志要成为教书先生的迟浩田,在一步步地成长之中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在这一年还成为了中国的国务委员和国防部部长。

    迟浩田冒险白天穿插长津湖,夺4高地只损2人,27军军长:前途无量

    只是因为此时国内已经一片太平,因此迟浩田的名气并不如许世友上将一样如雷贯耳。但是他所做出的功绩,却是任何人都无可否认的。

    2022年,迟浩田上将已经93岁了。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作为一名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在讲述着他的故事。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请大家点赞“杰瑞哥侃历史”,让杰瑞哥带您一同重温过去那些峥嵘岁月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着这样一支部队——红27军。红27军是陕北红军主力部队之一,这支部队不仅功勋卓著,而且将星璀璨。

    红27军的历史功绩经常被后人津津乐道,而更能引发讨论的则是红27军当时的三位军事主官后来被授予的军衔。令人奇怪的是,红27军当时的军长和政委都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而职位低于他们的政治部主任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红军长征

    1935年1月底,中共陕北特委将陕北独立师改编为红军第27军。刚刚成立的27军比较简陋,连军部都没有设置,下辖部队只有84师,军长也就是师长,全军兵员才700余人。第一任师长是杨淇,政治委员是张达志。同年初夏,红27军在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刘志丹的指挥下,与红26军一道英勇作战,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第二次“围剿”,队伍还因此发展到了1200余人。

    同年9月,红27军编入红15军团,全军缩编为红15军团81师。虽然陕北红27军被缩编成了师级单位,但在历次战斗中仍然展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独立作战的能力也经受住了考验。

    1937年1月,中央决定以红81师为主,再加上陕北、关中各一个地方团扩编为新的红27军。由贺晋年担任军长,李赤然担任政委,李志民担任政治部主任。

    按照他们三人在红27军中的职务,军长贺晋年级别自然最高,政委李赤然次之,政治部主任李志民最低。但多年后的1955年授衔,身为军长的贺晋年和政委李赤然都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而级别最低的李志民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其中的来龙去脉,且听作者慢慢道来。

    贺晋年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自己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贺晋年(右)

    他一开始就跟着陕北农民运动领袖谢子长参加了靖远起义、水门暴动等事件,之后贺晋年便带着20多人与西北抗日义勇军会合,他的部队被改编为步兵大队,贺晋年担任大队长。那时“七七事变”还没有爆发,所以贺晋年是共产党中较早投身抗日的将领。

    后来国民党派兵来“剿灭”他们,因为双方实力悬殊,贺晋年不幸被捕。当时逮捕贺晋年的就是臭名昭著的马家军罪魁之一、时任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天性残暴的马鸿逵本来是要杀了贺晋年的,只是他那慈悲为怀的老母亲刚被接到宁夏,觉得刚来就看到杀人不吉利,于是便叫马鸿逵把贺晋年放了。

    从那之后,贺晋年先后担任过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中共安定北区区委书记。谢子长牺牲后,贺晋年便成为了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

    从1934年9月到1937年1月,贺晋年从红军陕北独立师第1团团长做到了红2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为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推进,贺晋年将军的资历也越来越高。抗战时期,他最高担任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旅长,期间率部参加了固守黄河防线,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还积极参加了大生产运动。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老年的贺晋年将军(右)

    解放战争时期的贺晋年将军更是大放异彩,他创建了我军第一支骑兵纵队,还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然后,从四平战役到冬季攻势,从辽沈战役到平津战役,贺晋年跟着老首长林彪参加了无数大战役,几乎是从黑龙江一路战斗到了江南,立下赫赫战功。

    建国后,贺晋年又担任了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又兼任了防空、卫戍、装甲部队司令员。

    从红军时代到建国之后,贺晋年将军身经百战,在55年授衔之前就已经是军区级别单一兵种的司令员。按理说这种资历和级别的将领,55年授个上将完全没有问题。

    而当时的红27军政委李赤然,则是红军队伍里晋升速度最快的将领。

    李赤然将军13岁以共青团员的身份参加革命,1932年担任中共安定县区委书记。

    如果李赤然以区委书记的职务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成为一名能力超群的政府干部,建国后甚至可以为地方做出不少政绩。但奈何他当时还属于地下工作者,处于十分危险的环境中。

    一年后,李赤然不幸被捕。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老年的李赤然将军

    虽然在组织的营救下,李赤然后来顺利归队,但身份已经暴露,便不能再从事地下工作了。于是在1934年9月,李赤然走上了军旅生活,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进入红军队伍后的李赤然,进步速度令所有人惊讶。从普通的红军战士到红27军政委,他只用了两年时间,这简直令人不敢想象。毫无疑问,这两年间李赤然在战场上的表现相当突出,曾经无数次和死亡擦肩而过。有次战斗负伤,李赤然当场就昏过去了,警卫员拼了命才把他从死人堆里扒了出来。

    当时李赤然满脸都是鲜血和泥土,警卫员还以为李赤然牺牲了,于是伤心地把他背到河边为他清洗身子。结果在冷水的作用下,李赤然竟从昏迷中清醒了过来!警卫员大喜,忙把他背到后方医院诊治,他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赤然担任过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5团政委,负责在后方保卫陕甘宁边区,主要负责黄河防线的战斗。在任期间参加了河防、晋察冀反“扫荡”等战役的战斗,多次击败了企渡河西进的日伪军。由于其优秀的战绩和卓越的表现,1945年他作为陕甘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李赤然跟随彭德怀在西北一带和盘踞在此的胡宗南、马家军艰苦奋战,先后参加了宜川、西府、宝鸡、兰州等战斗,职位也晋升到警备司令部政委,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李赤然将军一家

    建国后的李赤然投身到了军事教育中,他在好几个军事院校都当过政委。一位在革命早期靠着赫赫战功进步神速的将领,贯穿他大半辈子的不是军事指挥,而是政治工作。1952年,中央将李赤然定为副军级将领。

    再说说后来军衔最高的红27军的政治部主任李志民。

    李志民的整个军旅生涯都在做政治工作,他本人也堪称红军少有的政工能手。

    值得一提的是,李志民参加革命前居然有两个父亲——亲爹和继父。亲生父亲家有6个孩子,条件很差;继父家条件相对好一些,所以李志民才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和很多出身贫寒的红军战士们不一样,李志民在入伍前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甚至还当过小学校长。

    1928年,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并创立了红五军,彭总率军经过浏阳的时候,李志民加入红五军成为了彭德怀的部下。

    李志民虽然有着一腔投身革命的热血,但他毕竟是个没拿过枪的书生,不过他很快就找到了用武之地。那时的红军队伍十分缺乏知识分子,所以红五军军长邓萍直接把李志民调到了自己身边担任秘书长。

    没想到,从此以后李志民如鱼得水。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李志民(前排中)

    李志民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了政治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对战士们做思想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稳定了军心,也提升了战士们的凝聚力。

    负责政治工作的李志民虽没指挥过战斗,但有过两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历。

    1936年5月,李志民调任红81师政治部主任,9月便随部队南下进攻国民党马鸿宾部控制的李旺堡。红军没有什么攻坚的重武器,马鸿宾手下的骑兵部队又颇为凶悍,如果就这样硬攻怕是得不偿失。

    于是接下来一连几天,李志民对敌人发起了军事和政治的双重攻势,一面命令士兵积极备战;一面冲李旺堡里的敌人喊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称红军是革命的队伍,是正义之师,目前的行为是为了抗日,如果李旺堡的守军主动撤出,红军绝不会展开报复行动。

    果然,马鸿宾手下骑兵的心也是肉长的,他们觉得红军确实很友好,便同意与其达成和解。

    李志民的政治攻势果然很奏效,马鸿宾的人马最后全部按约定撤出了李旺堡。红军信守诺言,还送给他们几头肥羊。

    这便是红军时代令人津津乐道的“肥羊攻克李旺堡”的佳话。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红军战士在战斗中

    另一次“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更加传奇。

    1936年12月,东北军王以哲部奉蒋介石之命进攻红军,和他们的交战的过程中,李志民也充分应用了自己擅长的政治攻势削弱敌人的战意。

    他先是命人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写上抗日标语和《致东北全体将士书》的传单,还贴上了不少抗日歌曲歌词,字里行间尽是对已沦陷江山的愤慨。白天,李志民命红军战士去阵地前喊话,以激起他们的抗战热情;到了晚上,他又让宣传队到阵地上高唱《松花江上》,以唤醒他们的思乡之情。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已经沦陷,东北将士们哪个不思念家乡?哪个不对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这时候又听到了家乡的歌曲,一个个哪能不伤感,直至泪如雨下?

    这哪里还有心思打仗?

    后来,有东北军士兵甚至跑到红军阵地上开起了联欢会,双方打仗也就是做做样子,“打”了好几天也没有人员伤亡。最后双方士兵互相以兄弟相称,撤出了战场。

    这简直就是中国革命的一幅奇景。

    李志民被任命为红27军政治部主任之后,立即在军中大力整顿,红27军的战斗力也因此大大提升。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李志民将军和妻子

    李志民的政治工作越做越好,他在抗战时期担任过抗大第五队队长和政治教员,在1944年又当上了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为共产党的革命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

    这个时候若论职级,李志民的级别已经超过了当年的政委李赤然,因为那时的李赤然仅仅只是团政委,就算是和老军长贺晋年相比,李志民也是有资格和他平起平坐的。

    解放战争末期,李志民已经是解放军第19兵团政委了,基本上和时任东野48军军长的贺晋年处于平级。

    到了抗美援朝,李志民将军的级别又进了一步,一开始是志愿军19兵团政委,由于他工作突出,战争后期直接升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了志愿军在1953年发动的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

    那时的贺晋年则在后方组织支援工作,任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司令员,没有直接参加朝鲜战争的指挥。而原红27军政委李赤然此时正在第四军任职党委副书记,也没有参加朝鲜战争。

    不得不说,朝鲜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在后来1955年授衔时为李志民加了很大的份量。

    1955年的授衔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尤其是对军衔授高授低的问题更是讨论不完。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朝鲜战争时,李志民和杨得志(右)在一起

    军中既有那些觉得自己军衔授高了请求降衔的,也有觉得自己军衔授低了想要升衔的。据说,当时就连毛主席都感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人们不知道的是,55年授衔初评时,给贺晋年评定的军衔不是少将,而是大校!

    这个结果一出来,很多老战友都为他打抱不平,甚至连彭德怀都惊动了,当时就把这事儿上报给了毛主席。

    结果毛主席也愣了:“贺晋年怎么能是大校呢?最起码也得是个少将吧?”

    要说资历,贺晋年丝毫不逊于东北野战军大部分纵队司令,而且贺晋年在红军时期是军长,解放后又是军区副司令员,这个级别是绝对可以授上将的。要知道,贺晋年曾经的副手、东野第11纵队副司令员周仁杰是被授予了中将的,就连资历不如他的东野第12纵队司令员钟伟都是少将军衔,而且钟伟还觉得自己授低了。

    其实,贺晋年之所以一开始只评了大校,是受了“高饶事件”的牵连。

    在毛主席和彭老总的关怀下,贺晋年最终以东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的身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也是所有被授少将衔的人中唯一一位副兵团级少将。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退休后的贺晋年少将在题字

    虽然贺晋年仅被授予少将,但他的待遇却是按中将的级别对待。不管如何,一向淡泊名利的贺晋年将军对此没有丝毫抱怨。

    而曾经的红27军政委李赤然,罗荣桓在给他评衔的时候陷入了犹豫。如果按照规定,已经被定为副军级的李赤然最多只能授予少将军衔。但罗荣桓认为李赤然情况特殊,红军时期的军政委评衔无论如何也要在中将以上,而且凭李赤然的功绩、思想觉悟和进步速度,就算给他评个上将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罗荣桓后来亲自找到了李赤然,想问问他的意见,李赤然却说完全服从组织的决定,授什么军衔都可以。虽然他可以凭借战功争一争中将,但一想到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觉得自己若是追名逐利便是对不起他们。

    最后李赤然将军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对这一军衔他没有任何怨言。

    原来的红27军里,起先在他们三人中职务最低的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在1955年被授予了三人中最高的上将军衔。虽然李志民将军几十年革命生涯一直都在从事政治工作,没有亲自指挥过一场战斗,但上将军衔就足以代表党中央对他为军队做出的贡献给予的高度评价。

    李志民将军虽然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但建国后他却亲自“指挥”了230名开国将军!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李志民上将指挥将军业余合唱团

    原来,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230名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们组成了一个“将军业余合唱团”为新中国十周年华诞献礼,李志民上将自告奋勇出任合唱指挥。开国将军们拿出了在战场上的积极精神,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唱歌,定要为观众们献上一场响当当的表演。

    “将军业余合唱团”在舞台上一亮相,台下观众都为之欢呼鼓掌,一起见证共和国历史上这一绝无仅有之盛事。随后在李志民上将的指挥下,230名将军先后演唱了《红军纪律歌》、《在太行山上》、《我是一个兵》、《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四首经典的革命歌曲。

    只可惜,最后一首歌成为了230位将军们永远的遗憾。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李志民也被后人评价为“没有指挥过一场战役,却一下子指挥230名将军的开国上将”。这样的经历,在我国的开国元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除了李志民上将,贺晋年、李赤然少将外,红27军还出过王平上将和文年生、张达志、李寿轩三位中将。这几位将军当然是功勋卓著,不过不是本文的主题,对他们的传奇人生就不多做赘述了。

    正因为如此,红27军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27军,军长和政委55年都被授少将衔,政治部主任为何成了上将?

    开国中将李寿轩(右)和毛主席在一起

    李志民上将后来担任了福州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第一、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赤然少将授衔后从陆军转到了空军任职,先后担任防空部队高级防空学校党委书记、南京军区空军党委副书记。

    而资历堪比上将的贺晋年少将退休后痴迷画画,据说他画的竹子“竹叶似剑,竹竿若枪”,中国书画界称其为“将军竹”,他还在全国各地举办过画展。晚年潜心画技,再加上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贺晋年的老年生活也因此十分快乐。

    从三位将军舍己为人、投身革命开始,他们就未曾想过功名利禄,未曾想过在未来会被授予何等军衔,有的只是一颗为国家为人民的赤子之心。也许正是因为他们三人对共和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他们又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贺晋年、李赤然、李志民三位将军都是高寿而终。

    (全文完)

    ゞ安于天命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