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物证被找到,马航MH370失踪的真相即将揭露,矛头指向机长(2014马航事件真相)
导读马航MH370,失踪了八年多之后,谜团终于快要揭开了。最新发现的一个证据,把矛头再次指向了这架航班的机长身上。2014年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航MH370航班,在抵近越南之时突然从雷达上消失,此后就一直下落不明。飞机上一共有12名机...
马航MH370,失踪了八年多之后,谜团终于快要揭开了。
最新发现的一个证据,把矛头再次指向了这架航班的机长身上。
2014年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航MH370航班,在抵近越南之时突然从雷达上消失,此后就一直下落不明。飞机上一共有12名机组人员和227名乘客。其中有154名中国人。

2015年,马来西亚官方宣布,MH370航班已经失事,所有人员遇难。并表示航班“终结”于印度洋。明明是飞往中国的航班,怎么就飞去印度洋上了?
截至目前,各方已经找到了36块失事客机上的残骸,其中有19块是从马达加斯加冲上岸的。
从马来西亚到马达加斯加,距离足足有六千多公里,隔了整整一个印度洋,飞机到底是怎么过去的?

近期,调查人员再次找到了一个关键残骸,即MH370起落架舱门残骸。据调查人员分析,这块舱门残骸意味着,飞行员在飞机快要撞击海面时已经放下了起落架,这一行为会导致飞机与水面剧烈撞击、进而导致机身破裂并快速沉入大海。
据航空专业人士分析,假设客机出了紧急状况必须在水面降落,那么飞行员应该要保持起落架收回,以便进行可控的低速撞击。
如今,MH370的飞行员却在坠海之前故意放下了起落架,很可能是为了尽可能摧毁这架飞机并毁灭罪证。

从马航MH370失事的那天起,怀疑目光就聚焦在了马航机长扎哈里·沙阿的身上。
扎哈里·沙阿的性格比较孤僻,外界怀疑他患有抑郁症。事发前一个月,他还在家里模拟飞越了印度洋。当时,他还面临要与妻子离婚的问题。
外界怀疑,扎哈里·沙阿在多种因素叠加之下,悲观厌世,决定驾驶飞机撞向大海,拉着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和乘客一起陪葬。
不过,马航MH370事件已经过去了八年,扎哈里·沙阿也早就已经是死无对证。茫茫大海之中,找到的也只是几十块残存的碎片而已。也许,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如此,方能告慰飞机上的两百多位亡魂。
2014年马航154位同胞神秘失踪的真相,中国没有放弃过调查
根据人民网转载报道,英国航空专家理查德·戈弗雷称,自己通过革命性的跟踪技术,找到了马航370。他在报告里提到了两点:马航370在坠毁前,曾进行过复杂的变向和变速操作,所以飞行的轨迹显得十分奇怪。而飞机坠毁的地点,精确坐标为33.177°S、95.300E,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印度洋海域。相信许多中国人,恐怕都无法忘怀马航370。七年前有154位同胞,乘坐着这次航班,神秘消失在了茫茫大洋之中。现在他们的遗骸,很可能就在冰冷的4000米海底深处。而对事件真相的调查,中国也从未放弃。
01 马航370消失之谜
2014年3月8日零点26分,马航370航班缓缓驶入了跑道。在经过空管的许可后,飞机从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
一切正常、风平浪静。
57岁的机长扎哈里,驾驶飞机爬升到了最佳飞行高度,在熟练调整好姿态后,开启了自动驾驶仪,自己则和副驾驶法里克,轻松地聊起了家常。
当时在机舱内,一共有227位乘客。
他们在空姐的提示下,例行解开了安全带。不少人直接就带上眼罩,打起了盹;也有人不着急睡觉,和身边的朋友开始了交谈;还有位妈妈抱起了婴儿,想办法哄着他入睡。
其中大多数乘客,都是黑发黄肤的中国人。

1点20分,马航370即将进入越南空域。
马拉西亚控制台的空管,例行提醒了机长扎哈里,让他马上向越南空管报到。
扎哈里似乎心情很不错,在做了清楚的回复后,向空管又热情的说了晚安。
然而不久后,异常就发生了。
马航370没有继续向北飞行,按照预定航线穿越越南空域,并经香港转往终点站北京。而是悄悄偏离了航向,在马越双方的空管雷达上,突然就消失了!
紧接着的一切,更加让事情显得有些诡异。
按照国际惯例,飞机如果遇到危险,将会发出”Mayday”的求救信号。然而不管是马来西亚的空管,还是越南的空管,都没有监听到任何此类的信息。
一个小时后,马方空管终于确认,马航370已经失踪。然而奇怪的是,直到当天早上8点44分,马来西亚才正式了消息。

中国在接到通报后,立即启动了国家一级应急机制。
不久之后,网络上流传开来这样的说法:在这架飞机上,有不少的乘客,是从美国返回的中国芯片专家。
由此,也引发了种种的阴谋论。有传言认为,马航370的离奇失踪,将会导致中国芯片技术发展,陷入极大的困境。
这种传言,无疑缺乏依据,也没有得到官方报道支持,因此理应予以辟谣。
事实也很清楚,根据公开报道,当天一共有154位中国乘客,搭乘了马航370航班。
里面最有名的人士,应该要算30位著名的书画家。他们刚刚应邀前往马来西亚,参加完当地的“第四届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在这批艺术家里,既有书法家艺术协会的副会长蒙高生,也有来自辽宁、能“左右开弓”的书画家柳忠福。

艺术家柳忠福
而大多数的中国乘客,其实是去东南亚观光的游客。
比如有9位退休老人,是因为跟团参加尼泊尔自由行,才被旅行社安排从吉隆坡转机回国;也有不少佛教徒,刚参加完3月2日在吉隆坡举行的大法会,次日搭乘该航班回国。
在马航370上,只有少数高科技相关人士。
其中华为公司有两名职员。一位是30岁的梁旭阳,一位是29岁的田军伟;中兴公司有一人,是29岁的栗延林。
同时,政府部门也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位是中国电信的处长,名叫张华莲;两位是工信部搞信息安全的,名叫张建武和王永刚。
另外,和芯片开发相关的,主要是天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22名员工。6人为中国籍,16人为美国籍或马来籍。
但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以表明,他们和所谓的敏感技术开发,有哪怕一丁点的关联。

中国乘客的家属们,很快接到了通知。他们都忐忑不已,纷纷紧张地着亲人,希望能得到答复。
有人打开了QQ和,发现亲人的头像是在线状态,但后并没有人回复。
大而家拨打了一个又一个后,也始终没有人能得到一个应答。
其实无关任何阴谋论,完全是154位中国同胞的生死,在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弦。
马航370的诡异失踪,迅速登上了全世界的头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02 中国大力调查
或许相对于国人的担忧来说,马拉西亚的信息披露,做的还是有些不够及时。
甚至有些敏感的情报,像军用雷达监测到航班转向的信息,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
因此一开始,国际搜救的重点是在越南海域。
中国成立了“马航失联应急反应小组”,并在第一时间安排了14艘专业救助船,6艘海事执法船,以及2架救助飞机。
当天下午3点52分,救援船队就已经出发了。
下午5点40分,越南海军第五军区消息认定,马航370坠落在越马交界的土珠岛附近海域,宣布越方救援队出发前往救援。
越南国家也报道说,海面上发现了漂浮的飞机残骸。
中国联合马来西亚、越南等7国,迅速组成了联合搜救组,在相关海域进行了搜救,但始终没有收获。
与此同时,越南海军发现了长达20公里的油污带,中国也派出了海警3411船和导弹驱逐舰海口号前往调查。
随后两栖登陆舰昆仑山号,也紧急从湛江启航增援。
紧张的搜救,依然徒劳无功。
在此期间,中国最大的公务船海巡1号,使用专业搜救仪器,监听到了一分半钟的脉冲信号,其37.5千赫兹的频率,和飞机黑匣子高度吻合。
然而经过紧张的调查,最终证明信号与马航370无关,在越南海域的调查方向错误。

3月10日,中国派出联合工作组,包括了公安部专家在内,前往马来西亚展开调查。
当天下午5点54分,中国国防部官网消息,已经紧急调动10颗卫星,对马航370展开搜救调查。
在随后几天内,通过航天变轨等技术措施,参与调查的中国官方卫星,已经达到了21颗之多的数量。
可由于马方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谬误不少,中国只好利用自己的卫星,扩大了在太平洋上的监测范围。
故此在不久以后,中国就率先提出了新的搜救意见。
根据中国卫星情报显示,马航370失事的地点,很有可能在澳大利亚附近的海域。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方向。
因为从马来西亚出发,越南和中国是在北边,而澳大利亚则是在南边。
已经飞到了越南的马航370,怎么会出现在另一头的澳大利亚海域呢?
但进一步的调查,却逐步印证了这个结论。
3月19日,马尔代夫出现了目击证人,当地有小岛居民,曾见到巨大的客机向南低空飞去。
3月20日,澳大利亚也宣称发现了疑似残骸,但表示定位将非常困难,而且派出的反潜机,没有找到航班有关物体。

当晚7点半,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就抵达并投入了救援。
次日,中国海军的舰艇编队,赶赴疑似海域开展搜救。
美国的P8反潜机,也加入了救援团队。相关的国际调查合作,牵涉到了26个国家。
可惜相关海域实在太大,海底情况山峰峡谷、过于复杂,所需经费也是天文数字,故此主要还是中国承担了大量的调查工作。
在2014年3月25日,澳大利亚率先宣布暂停了搜救。
而在此一周前,美国已经通过技术分析,得出了飞机坠毁结论。
至此机上的人员,无疑已经不可能幸存了。
因此国际联合搜救活动,逐渐地减少并最终停止了。相关的调查活动,此后曾曾重启。而中国,无疑一直在坚持调查。
2021年3月7日,马航370失事七周年。
马拉西亚交通部部长魏家祥发表声明,表示将继续与中国合作,努力寻求事实的真相。
一旦有新的有力证据出现,将重启搜索行动。
现在,新发现已经出现了。
但问题的关键就是,为什么马航370,会跑到澳大利亚那边去?

魏家祥
03 真相究竟如何
在马航370失踪原因的调查中,最先被提出来的猜测,是恐怖分子挟持了飞机,因而改变了飞机的航向。
根据国际刑警组织提供的信息,机上有人使用了假护照。相关也进一步的爆料,将怀疑的方向,引到了中东的恐怖分子。
据说,使用假护照的两名乘客,来自于伊朗。
而恐怖大亨本·拉登的女婿巴达特,在西方受审问时则作证说,确实有马来西亚的恐怖分子,咨询过他怎么劫持马航飞机,搞一场类似911的袭击。
他绘声绘色地回忆,自己当时曾提议,可以用一只“鞋子炸弹”,来炸开飞机驾驶舱的门。
著名的华人神探李昌钰,在接受台湾东森新闻访谈时,也提到了劫机的可能。
但是他同时表示,如果没有两人以上配合的话,劫机是相当困难的。
恐怖袭击说,一度占据了新闻的头版头条。
但是深入调查的发现,却并没有发现机上有真正的恐怖分子。
用假护照试登机的乘客,很快就被证明,只不过是希望到富裕地方打工的偷渡客罢了。

马来西亚的警方,又将怀疑的对象,转移到了马航370的机长身上。
他们对扎哈里的住所和工作地点,都进行了细致的搜查,据说发现了诸多的疑点。
而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就是扎哈里的飞行模拟舱记录里,曾手动设置过一条奇怪的航线,和马航370疑似失踪航线,有着高度的吻合。
澳大利亚曾制作并播出过纪录片,在里面马航教练西蒙·哈迪表示说:
他相信扎哈里是故意改变了航线,专门飞过自己的家乡槟城,在纪念后悄悄飞到了偏僻的印度洋角落,迫降飞机进行了自杀。
为此,扎哈里还关闭了应答器,并进行了低空飞行来规避雷达。
西蒙·哈迪还说,如果他想这么办,肯定会采取同样的措施。
然而这也有说不通的地方,很难想象一个收入颇丰的飞行员,竟然会选择了这么奇怪的自杀方法。
就算像所说的,扎哈里深受抑郁症困扰,但他飞了接近两万个小时,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工作中,竟然会没有一位同事发现他想自杀?
虽然也报道,根据飞行轨迹可知,扎哈里曾将马航370飞到了极限高空,以此让机上乘客缺氧,从而死亡或陷入昏迷,以利于完成自己的自杀大业。
但他又是用了什么方法,才能无声无息地解决掉,30多岁且身强力壮的副机长法里克呢?
疑点,实在是太多了。

扎哈里
而最新研究结果也表明,至少在最后阶段的飞行过程中,马航370非常有可能,是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
那机长扎哈里、副驾驶法里克,还有机上二百多位机组人员和乘客,当时究竟是清醒的,还是昏迷的,甚至已经死亡了呢?
一切未知。
04 事件后续发展
马航370航班,采用的是波音777机型。
在所有关于相关的纪录片里,每一位航空专家都称赞说,这是一款极为先进的客机,自动化驾驶程度很高,几乎就不可能失事、也几乎不可能失踪。
为了与空中客车竞争,波音777机型采用了很多的黑科技。
它在世界上第一次,完全采用了线传飞控技术,机上所有的飞行操作面,都由液压来驱动、由电脑来控制。
飞机上的操作软件,也是十分的智能,并且可以主动加以限定,避免飞行员做出激烈的飞行动作,从而影响到飞行的安全。
当然这也对飞控软件的可靠性,无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波音公司后来也暴露一些问题。
2019年,波音737MAX8喷气式客机,曾因为飞行控制软件故障,造成了189名乘客死亡的撞击事故。
因此该机型在中国,遭到了广泛的停飞。
不过,这都是题外话。

马航370神秘失踪的真相,究竟是因为恐怖袭击,还是机长自杀,或者是遭遇了未知事故,都只有等到找到残骸中的黑匣子,才能在技术专家们的分析下,最终得到水落石出。
而马航的调查组,已经于2018年宣布解散。
在马航370失踪1738天之后,马来西亚了《MH370安全调查报告》,一共有800多页,详细总结了4年的调查记录。
然而对于这份报告,中国的并不满意,称它看似面面俱到,实际空洞而毫无意义。
同时马航也对机上的乘客家属,一一提出了高达百万的赔偿。
但是不少有中国乘客的家属,始终都拒绝与其进行和解。
显而易见,相比于中国人宝贵的生命来说,马航所给的赔偿金,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
马来西亚也不得不承诺,继续配合中国的调查活动。

除了官方之外,中国民间的企业和组织,同样对马航370的失踪,一直保持着高度的。
在2018年9月的时候,当时也有一名英国专家威尔逊,声称自己已经在缅甸的丛林中,发现了马航370残骸。
中国商业公司长光卫星,就第一时间表态,将派出公司用于气象、地质调查的10颗卫星,对相关地点进行拍照和调查。
虽然后来的发现证明,英国专家消息不准、纯属瞎猜。


但是这件事情,无疑透露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中国的卫星资源,仅仅过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有了极大规模的增长。
第二,对于马航370的调查,中国人民是绝不会放弃的。
相信终有一天,154位中国同胞神秘失踪的真相,一定能够水落石出!
请应答,马航370!
喜欢本文,敬请下方点赞、评论和
帮助推荐本文给更多读者为感!
月下空山听清泉,不同视角看问题
感谢阅读,欢迎!
全文完
马航坠机案判决出炉,美表态支持,俄拒绝接受,4个影响值得注意
时隔8年,荷兰法院终于对2014年马航MH17客机在乌克兰坠机事件的4名涉案人员作出了判决,其中两名俄罗斯人和一名乌克兰人因构成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另一人被判无罪。此外,荷兰法院还认定,MH17是被一枚从乌克兰发射的俄制导弹击落的,造成了298人死亡。据报道,此次判决非最终结果,检方和嫌疑人有可以在两周内进行上诉。
巧合的是,前两天波兰也遭到了“从乌克兰发射的防空导弹”的误伤,两个意外事件发生在同一地区,情节惊人的相似,又在同一时间被各方炒作。
MH17坠机残骸
一、马航坠机案判决出炉,多方火速表态支持实际上,从马航MH17空难至今已经过去了8年,虽然国际社会针对此案展开了一些列调查,但真相如何、到底谁该对此负责一直充满争议,以至于今天才在这样一个敏感时间作出了对俄方不利的判决。2014年是不幸的一年,马航两架波音777客机坠毁,一架是失踪在大洋深处的MH370,另一架就是在乌克兰东部被防空导弹击落的MH17。惨案发生后,西方第一时间将矛头指向俄罗斯,跟风炒作是俄罗斯的“山毛榉”导弹击落了MH17,尽管俄方提供了证据证明与此事无关,但西方国家仍认定俄罗斯应该对此负责。
恰逢同一年,俄罗斯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接管了克里米亚,于是西方国家抓着坠机案对俄罗斯进行了长时间的声讨和谴责。

海牙国际法庭
此次波兰遇袭事件也是,尽管俄方提供了和自己无关的证据,但西方仍然要求俄罗斯负责,在西方看来,地区动荡是俄罗斯造成的,只要是该地区发生的一切恶性事件都可以因此甩锅给俄罗斯。
荷兰法院声称,受到判决的4名嫌疑人曾在乌克兰东部亲俄武装“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中担任要职,目前仍然在逃。
按照法院的调查结果,是亲俄武装策划了攻击,那必然跟俄罗斯脱不了干系,俄罗斯理应对此负责。对此,各相关方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1、荷兰: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表示,此次判决结果很重要,但还没有下定论,因为嫌疑人仍能上诉;荷兰外交大臣沃普克·霍克斯特拉则指出,此次判决是通向真相和正义的重要一步。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
虽然荷兰方面没有直接把帽子戴到俄罗斯头上,但其实际行动和模糊的语言暗示分明就是在引导国际社会坐实俄罗斯的“犯罪行为”,在舆论上持续对俄施压。
2、美国: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判决当天了一份书面声明:称美国欢迎今天的决定,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亲俄武装应该对坠机事件负责。
布林肯还表示,虽然已经迈出了伸张正义的重要一步,但仍需要满足联合国安理会第2166号决议,将肇事者抓捕归案。
本来美国也是调查参与方,判决结果出来后,直接表个态就行了,但是此番高调的回应,足以说明,对于当前的结果,美国是很满意的。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3、乌克兰:
发生这种事,乌克兰当然也要来刷一刷存在感。泽连斯基表示,海牙法庭的判决,对凶手追责也很重要,如果犯罪而不受惩罚就会引起新的犯罪,并声称“俄罗斯也应该受到惩罚”。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则表示,“乐于见到”此次判决,完全就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还专门拿过去的事件和今天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做类比,呼吁国际社会继续追究俄罗斯“发动战争的罪责”。
幸亏前两天拜登还难得地帮俄罗斯“解释”了一番,否则只要乌克兰和波兰咬定是俄罗斯发射了导弹,那波兰导弹事件或许就会像马航案一样,变成“罗生门”,俄罗斯百口莫辩。
4、联合国:
联合国官员则指出,此次判决是朝正义和公平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就是说,负责独立调查的官方组织也对荷兰法院的裁决表示认可了。

二、俄罗斯直斥西方“无耻”,拒绝接受裁决结果
对于西方国家的集体指责,俄罗斯外交部直斥荷兰法院作出了一个“可耻”的裁决。
俄方指责联合调查小组对俄罗斯抱有成见,荷兰当局向法院施加了压力,导致法院处于政治动机作出了不公正的司法判决。
俄方强调,检方得出结论所用的证词和证据全部于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提交的材料,而该机构曾多次提供虚假信息。对于俄罗斯提交的对乌克兰不利的证据,检方又选择性无视,如此双标的行为很难让人信服。
此外,俄罗斯还指责美国本可以提供空难当天的清晰卫星像,但美国拒绝提供帮助澄清事实。
对此,俄方表示,这是法律诉讼史上最可耻的判决之一,此次审判不会产生任何法律效应,俄罗斯也拒绝荷方引渡两名俄罗斯被告的要求。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三、坠机事件迷雾重重,西方盯上俄“一票否决权”
到俄罗斯回应为止,坠机案恐怕会再次陷入僵局。按照西方国家的要求,必须对两名俄罗斯人追责,但俄罗斯严词的拒绝了。
从结果来看肯定是对俄罗斯不利的,发动“恐怖袭击”、“包庇罪犯”、“无视联合国决议”的帽子或许都会往俄罗斯头上扣。
实际上,这不是俄罗斯第一次拒绝荷兰法庭的引渡要求了,坠机事故发生之后,联合国马上就决定设立国际法庭对肇事者追责,结果俄罗斯动用否决权阻止了这一决议的通过。
当时,俄方代表丘尔金表示,设立国际法庭并不是想查明真相,而是出于政治目的。

俄罗斯外交官丘尔金
从现有证据来看,MH17坠毁在距离俄罗斯边境60公里的顿涅斯克,黑匣子数据显示,飞机是遭到爆炸性减压而坠毁,现场也发现了俄制“山毛榉”防空导弹。
当然,光凭这还无法定俄罗斯的罪,但美国在证据不充分,事实不清晰的情况下直接指控俄罗斯与坠机案有直接关联。声称客机是被俄罗斯训练的民兵使用俄方提供的防空导弹击落的,俄方负有间接责任。
马来西亚则是追究乌克兰方面的责任,点名批评乌克兰不负责任地开放领空,让客机穿越战区而导致空难。
在后期调查中,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客机在坠毁前遭受过武器攻击,但至于是什么武器,何人使用至今众说纷纭。

俄方代表行使否决权
由于俄罗斯一直以证据不足为由反对西方国家的指控,所以最后联合国在决议中使用了“坠落”而非“击落”的措辞。这可不是什么“疑罪从无”,而是俄罗斯的否决权发挥了作用。
在俄乌冲突当中,俄罗斯也多次使用否决权阻止西方国家通过一些涉乌决议,这也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
在联大召开期间,美国曾带领一众西方国家多次敦促大会改革,甚至要求废除俄罗斯否决权,指责俄罗斯“利用特权威胁国际和平”。

美国总统拜登在联大演讲
四、判决结果出炉,但后续影响还未结束
根据前一次交锋的发展结果,此次结案裁决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影响:
1、俄罗斯的态度不会变,对荷兰的裁决结果不承认也不接受,不会交出涉案人员,否则将会被视为对西方的妥协,不利于前线战事。
2、西方国家可能会继续搞一些栽赃嫁祸的把戏,加大对俄污名化,炒作“俄罗斯威胁”,营造“反俄氛围”,俄罗斯虽然果断回应,但是寡不敌众,舆论战上容易陷入被动。
3、联合国可能旧事重提,再次推动相关决议,俄罗斯也会继续否决,然后西方国家借此攻击俄罗斯的否决权,试削弱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4、加剧俄罗斯与西方的分裂,推动地区局势升级,在推诿扯皮中,停战和谈也就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了。

对于西方推进调查,追责凶手的诉求,是可以理解的,但重点是查明真相而不是强行推动表决,否则只会进一步加剧冲突。
将人间悲剧“政治化”、“武器化”是对逝者莫大的亵渎,更是对联合国人道主义精神的践踏。在马航坠机案上,唯有追寻真相,给世人一个负责的交待才是正解。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