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关村论坛|加速推进 RISC-V生态发展势不可挡
导读2023中关村论坛|加速推进 RISCV生态发展势不可挡,据新华社2023年05月27日最新关于2023中关村论坛|加速推进 RISCV生态发展势不可挡的消息称,据孙凝晖介绍,中国工程院已处于开源芯片领域的全球第一梯队,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开源处理器芯片技术不断推动相关创新联合体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risc-v开源处理器芯片生态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及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于英杰出席论坛,并就开源处理器芯片领域合作,凝聚开源芯片全球发展共识,共同规划开源芯片未来发展方向等发表讲话。
推进risc-v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
阴和俊在会上表示,开源芯片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目标,必将对全球信息产业格局产生变革性影响,并在全球形成一种开放共建的处理器芯片新生态模式。
于英杰出席会议,并在会上指出,作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战略性领域,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技术布局。以开源开放凝聚产业发展共识,产学研协同开发risc-v生态共性基础技术,建立起学术界与产业界长期合作通道,着力推进risc-v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加速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凝晖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抢占未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开源处理器芯片软硬件生态战略高地、布局“开源处理器基础组件”与“开源处理器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的总体情况。
孙凝晖表示,过去20年,中国工程院已先后布局通用处理器与智能处理器,推动产业发展;当面向新一轮的aiot技术变革趋势时,从2015年开始便率先布局开源处理器芯片方向,实施开源芯片规划方案。
据了解,2022年,中国科学院已支持软件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发risc-v通用工具软件、核心基础软件、跨层优化框架等,力图为低功耗到高性能的全应用场景提供软件环境支撑。
开源芯片已有两项代表成果
据孙凝晖介绍,中国工程院已处于开源芯片领域的全球第一梯队,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形成了两项代表成果:“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与“傲来”risc-v原生操作系统,支撑着开源芯片技术新体系的发展。
在专项成果展示发布环节,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首先介绍了目前全球性能最高的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项目“香山”。他指出,在“先导”专项支持下,计算技术研究所对标arm cortex-a72,已于2021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代“香山”(雁栖湖架构)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为同期全球性能最高的开源处理器核。“香山”作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开源硬件项目之已在全球最大的开源项目托管平台github上获得超过3580个星标,形成超过449个分支(fork)。
据了解,基于“联合企业研发+分级开源共享”的创新组织模式,第二代“香山”(南湖)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已完成产品化改造并交付首批用户。目前“香山”(南湖)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speccpu分值达到10分/ ghz,性能超过arm cortex-a76,支持众多复杂高速外设接口。此外,2022年8月,联合企业组建的研发团队已开展对标arm neoverse n2的第三代“香山”(昆明湖)处理器设计。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开源模式的处理器芯片联合开发实践。
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武延军介绍了“傲来”risc-v原生操作系统。作为“先导”专项亮点成果之“傲来”集成软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构建开源软件可靠供应链管控平台和源码级自动化编译构建平台,形成基于openeuler的社区参考版本,并覆盖服务器、移动和物联网等全应用领域。相关核心关键技术已辐射至risc-v开源社区与互联网企业,帮助社区和企业解决risc-v操作系统的诸多痛点问题。
发表观点(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