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维解答  >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青岛秋菜在线)

  • 浏览4255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最近一段时间,从北到南,不少地方的人在买菜时,都会发现菜价上涨了不少,涨幅明显高于历史同期水平。那么,菜价到底涨了多少?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轮菜价的上涨呢?山东青岛某菜市场商户吕先生:比如生菜、菠菜、茼蒿、比其他菜都翻了一倍。小葱、香葱都涨...

    最近一段时间,从北到南,不少地方的人在买菜时,都会发现菜价上涨了不少,涨幅明显高于历史同期水平。那么,菜价到底涨了多少?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轮菜价的上涨呢?

    山东青岛某菜市场商户吕先生:比如生菜、菠菜、茼蒿、比其他菜都翻了一倍。小葱、香葱都涨了。

    浙江乐清市民:最近过来买,发现菜价确实比之前贵了。

    四川德阳蔬菜店负责人:国庆前黄瓜在3块5左右,现在基本上达到6块多了。

    根据商务部监测的最新一期36个大中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9月下旬开始,这一指数就呈现出上扬态势,已经连续四周上涨。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高级经济师 刘艳芳:从2019年1月份到现在的一个走势,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蔬菜价格,首先它呈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往年)10月份,涨幅不是很明显,但是今年9月份以后,看它这个涨幅,这个斜率很高,涨幅很明显。

    低温 强降水 灾害天气致减产

    菜价涨幅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推高了菜价呢?首先是灾害影响。最近两个月,低温、强降雨等天气,影响全国多个蔬菜产区,造成全国多地的菜价纷纷上涨。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山东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价格指数分析员 何晓杰:蔬菜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延迟性,且今年气温比往年同期气温偏低,不利于蔬菜的生长,蔬菜生长缓慢。

    从区域来看,在今年秋菜的生长关键期,北方地区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产区的蔬菜价格,涨幅最为明显。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浙江省宁波市农副产品蔬菜批发市场业务部副主任 查显明:9月份到10月上旬,四川、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这些地区出现了连续的降雨 特别是在山东地区 出现了40多天的阴雨天气 淹了之后,就是说产量大幅下降。

    南方产区则受多次台风影响,导致蔬菜减产,菜价波动。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浙江宁波蔬菜经营户 王惠珍:上两次台风,这几次下雨,下了昨天才晴,小青菜地里要烂掉,一边烂,一边割,他们就没办法(卖)成本高了。

    多重因素推高物流成本 影响跨区域调运

    我国蔬菜的产区和销区相对分离,近期物流成本提升,影响了跨区域调运蔬菜品种的菜价。物流成本提升的一个原因是油价持续上涨。运输蔬菜主要靠大型货车,仅在本月,油价就经历了两次上调,柴油每吨分别上涨了330元和290元。第二个原因是新一轮的疫情发生地,有一些是蔬菜产区或交通枢纽。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四川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商 邓泽伦:最近受疫情的影响,比如说,从北方、兰州方向过来的蔬菜,运输成本增长了三分之一了。比如以前是15个小时,就从兰州到成都了,现在需要25个小时。师傅(运输)速度也跟不上。

    为了保障百姓的菜篮子,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管机构都在想办法,解决蔬菜生产、运输等环节的痛点,尽最大努力平抑蔬菜价格。那么,今年秋冬的蔬菜供应如何保障?未来的价格走势如何呢?

    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

    专家表示,目前,部分地区的蔬菜供应偏紧是暂时的,在短期冲击性、季节性影响退去之后,前期受灾地区的蔬菜生产逐步恢复,推迟上市的蔬菜陆续上市,市场有效的供应量会持续增加。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 郭丽岩:目前我们在田的蔬菜有1亿亩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个数据是同比持平,还略有小幅增长的。鲜菜从它的种养植的周期来讲,相对还是比较短的,有三四十天就可以完成,市场上蔬菜的有效供应量,应该是稳步增加的。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已采取多项措施,指导各地做好汛期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要求抓好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改种补种,支持种植速生蔬菜等;同时,部署疫情城市做好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的生产和调运工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 郭丽岩: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求北方大中城市落实蔬菜储备的机制,压实秋冬蔬菜储备调节机制,这一系列都有利于我们秋冬季蔬菜的稳定供应,相关的措施到位之后,我们想蔬菜价格可能逐步地回落。

    扩大秋冬季在田蔬菜面积

    除了国家层面的措施,各地也在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出举措。在上海市,一方面推进郊区加强换季蔬菜的播种,目前已经落实了1.5万亩的稻茬蔬菜和1万亩林下蔬菜,以进一步扩大秋冬季在田蔬菜的面积。四川德阳也在加大秋菜种植面积,大量上市后,菜价有望稳中回落。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四川省德阳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 林伟:再过1、2个月,我们本地的芹菜、白菜、莴笋就进入大面积的收获时期,这个时候,我们的菜价就可能会降下来,达到我们常年的水平。

    签长期合同产地直供 减少中间环节

    广东、海南、四川等地,除了加强蔬菜调运,还与蔬菜产地建立直供模式,签订长期供销协议,抑制价格。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浙江奉化商务局商贸运行科科长 江远军:一方面,我们引导批发市场加大外调,以调剂本地供求,另一方面,鼓励菜篮子商品供应基地,加大市场供应。

    买菜涨价了怎么办?别慌!国家想法帮你解决

    海南省海口市菜篮子产业集团负责人 王敏:这次,我们把云南菜调过来,在批发环节发力,我们相信,只要批发端它供应是充足的,那么菜价也会稳定。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江苏新闻广播

    青岛市商务局:青岛大白菜购销两旺 无滞销现象

    大众网青岛12月4日讯(记者 蒋甜)近期,正值青岛市冬储大白菜集中收获期的季节。青岛市商务局表示,目前青岛市大白菜购销两旺,无滞销现象。预计后期销售价格将平稳上扬,不会出现“卖难”情况。

    据市商务局监测,11月21日至27日,市区抚顺路、城阳、华中三大蔬菜批发市场共交易蔬菜1.45万吨,日均2070吨,同比增长3.3%,其中,大白菜日均交易量206吨,占市场蔬菜交易总量的9.8%,同比增长14.5%;蔬菜批发均价为2.54元/公斤,同比持平;零售均价为5.16元/公斤,同比下降5%。

    2014年青岛全市大白菜种植面积为27.1万亩,比去年增加20.4%,预计总产量在140万吨左右,比去年增加16.7%。自11月21日开始,冬储大白菜集中收割上市。从往年情况看,青岛大白菜销售主要有三个去向,即三分之一销往外地,三分之一出口,三分之一在本市销售。目前,青岛市大白菜地头收购起步价格在0.35元/公斤左右(半毛菜),虽然比去年同期0.45元/公斤的地头收购价下降20%左右,但购销两旺,没有滞销现象。预计后期销售价格将平稳上扬,不会出现“卖菜难”的情况。

    工作人员分析,一是今年恰逢闰九月,立冬较早,储存、消费周期拉长。二是今年大白菜销售虽然起步价格偏低,但走势平稳,无大起大落。三是出口渠道顺畅,外销数量将逐渐增加。另外,产销对接有力,促动消费数量明显增加。

    针对当前天气特点和市场运行情况,市商务局未雨绸缪,要求各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和“菜篮子”保供企业,加大工作措施,确保大白菜销售顺畅和蔬菜市场平稳运行。

    在市场监测研判方面,在大白菜集中上市期,市商务局将加强与气象、农业、物价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天气和市场变化情况,发布大白菜产销信息,确保大白菜流通顺畅和价格平稳。

    目前,市商务局已安排6000吨大白菜政府储备。同时,要求利群、维客、南村批发市场等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条件增加大白菜存储,鼓励加大社会储备量。引导菜农采取传统技术先期贮存,元旦、春节前后上市销售,保障市场供应。

    另外,市商务局组织召开了青岛市秋季“农超对接”洽谈会,重点就秋菜销售供应进行洽谈对接。督导各大商场超市、物流配送企业、集团消费单位落实采购合同,增加地产大白菜的采购数量,鼓励出口加工企业落实出口订单,扩大出口,畅通外销渠道,增加菜农收益。

    目前,青岛市大白菜上市量较大,市场供应充足,但价格尚在波动平衡期。

    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实施 青岛乡村百姓体会幸福

    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实施 青岛乡村百姓体会幸福

    即墨移风店镇移风店村的中心街道和村民的家中,可谓遍地皆覆“黄金甲”。村民谭长专说在家种粮食比在外面打工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金黄的玉米、翠绿的黄瓜、单个10斤重的大包菜、刚出土的萝卜……这些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金秋丰收图。

    近年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迈上一个新台阶,各方面的成果都让身在青岛乡村的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幸福。

    今起,半岛都市报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喜迎十九大·金秋行”,记者将深入田间地头,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报纸、客户端、网站、微信、微博等全媒体矩阵传播,更真切地向您传递收获的喜悦。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永端 张云明

    秋后的暖阳里,即墨移风店镇移风店村59岁的农民谭长专坐在门口的马扎上,被剥掉的玉米皮在他的手中翻飞,他的身后是囤积成山的金灿灿的玉米。

    移风店村3公里之外的不远处,甄家庄村菜农王光远却忙着将刚从温室大棚里采摘下的黄瓜装车,运往60公里外的青岛市区。

    在离移风店30公里外的平度市仁兆镇,这里的菜农则忙着收萝卜、包菜等秋菜。莱西市夏格庄镇的地头上,多名妇女在农田里为花生的收获收尾。

    近年来,国家种粮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业现代化在青岛乡村的普及,让身在青岛农村的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幸福感。

    十九大来临之际,记者奔赴基层一线,和劳动者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

    ■粮农谭长专

    种粮有补贴,玉米闪“金光”

    秋收的景象,在青岛大沽河沿岸遍地开花。

    即墨移风店镇移风店村的中心街道和村民的家中,可谓遍地皆覆“黄金甲”。路上、门口、院子里、房顶上,甚至树上都晒满了、挂满了、囤满了玉米。

    移风店村粮农谭长专正坐在自家小院的门口剥玉米皮,他将外皮扔到一边,再将玉米扔到另一边。一会儿工夫,在谭长专的面前,玉米已经成一堆小山。另一旁,谭长专的妻子则在暖阳里将已经打出的玉米粒进行翻晒。

    进入金秋,谭长专和老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玉米地里。“这10天就没闲下来。”谭长专说,“玉米还没有完全收完,下了雨,地里泥泞进不去,明天再继续下地。”

    一名村民骑摩托车路过谭长专的门口,摩托车的后座上绑了一捆大葱。见到谭长专,他赶忙停下来:“你看,今年这葱长得好,吃葱。”

    谭长专走上前,毫不客气地从摩托车上拽下两棵大葱,每棵都有两个拇指那么粗:“今年秋菜又丰收了。”

    “不光秋菜丰收了,粮食也不错。”这名村民回头对记者说,“他可是我们村里的种粮大户,光玉米就种了40亩。”

    说完这话,这名村民骑着摩托车,一溜烟穿过小巷回家了。

    “这40亩玉米收起来,也得忙活好一阵子。”记者说。谭长专指着停在大门口旁的一台大型农用拖拉机说:“有它,怕啥!现在种地可不是以前的人工时代了。”

    “这拖拉机不仅能运输、还能犁地。”谭长专说,“你把车斗卸下来,在它屁股上加上收割机,还能帮我收玉米呢。”

    谭长专一旁的妻子笑了:“它就是不能帮俺脱玉米粒。”

    “脱玉米粒,也不愁,有专门的脱粒机。”谭长专边说边看了看家中平房顶上晾晒的玉米棒说,“看房顶上这些玉米,这个冬天有事做了。”

    农业机械现代化在青岛农村的普及以及国家种粮的补贴政策,让年过半百的谭长专在村里大胆租起了土地,大面积种起了粮食。

    “现在种粮食比在外面打工强。”谭长专笑说,“种粮食,国家有补贴,粮价也说得过去,你出去打工,风险大,谁还给你补贴?”

    “一亩地大约收1000斤玉米,这40亩地算下来能收玉米粒4万斤。”谭长专说,按照当前玉米8毛5分钱每斤的行情,这4万斤玉米大约能卖3.4万元,除去地租、化肥、收割和运输等开支,40亩地能收入2.5万元。

    “除了上面的收入之外,国家还有玉米种植补贴。”谭长专说,这是秋粮的收入,这40亩地上还有夏粮小麦的收入,现在每播种一亩小麦国家补贴125元,这样算下来,光小麦的补贴就是5000元。40亩秋玉米加上40亩夏小麦,这一年下来,收入至少在5万元以上。

    “5万元,这光是种粮食赚的。”另一名村民在一旁笑着说,“他还有其他收入呢。”

    移风店镇作为即墨的粮食主产区,这里的粮农种粮赚钱有保障,即便遇上大旱或者收成不好的年份,粮农也赔不了本。

    “镇政府每年都会为当地粮农购买农作物自然灾害等保险。”移风店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政府除了为粮农的利益撑起了保护伞之外,政府领导时常会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长势并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倾听农民呼声,设身处地为农民增收出点子想办法。

    ■菜农王光远

    大棚不但种菜,还能养鸡鹅

    这个秋收的时节,50岁的王光远显得与众不同。

    移风店村南3公里处的甄家庄村,有的正在忙着收玉米,有的驾驶着拖拉机犁地,还有的忙着播种冬小麦。

    在被一片农田包围的一个蔬菜大棚里,王光远忙得热火朝天。他不是收庄稼,是在忙着摘黄瓜。

    已经步入中年的王光远比谭长专年轻十多岁,除了种植一些基本的粮食作物外,王光远还建起了蔬菜大棚。

    王光远所建的这个蔬菜大棚有近两亩地。

    8月中旬,骄阳如火,正当他人在家里忙着避暑时,王光远却开始翻地。地翻完了,他又开始用竹竿搭架子。搭完了架子,他又将塑料薄膜蒙在架子上,让已经入土的土肥用大棚内的高温发酵,之后再将薄膜掀开晾晒土壤。

    “种大棚蔬菜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王光远说,当土肥和大棚内的土壤发酵成为熟土后,才能在土壤上点种。之后还要根据土壤的水分适时浇水并开始育苗。

    从育苗到第一茬黄瓜上市,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

    “这个过程得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王光远说,他大棚里的第一茬黄瓜是在9月中旬上市的,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策略”。

    9月23日那天,黄瓜出棚的批发价一度跌到了3毛多钱一斤。10月初期,冷空气突然来临。冷空气一来,室外大棚的黄瓜蔫了,温室大棚的黄瓜价格直蹦高。

    “今天上午卖到了1块7毛钱一斤。”王光远一边往地头收购黄瓜的货车上搬运,一边告诉记者,在降温前低价的黄瓜往人家车送,人家未必收购,可现在收购黄瓜的厢式货车主动开到田间地头,高价“抢”货。

    “大棚黄瓜的价格往往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王光远笑称。

    王光远称,他种的这两亩多地的黄瓜一天要摘一次,一次就能摘上三五百斤,至少得摘到11月上旬或中旬才能将瓜秧拔除,之后再在冬季种上其他蔬菜。

    和其他菜农的冬暖大棚里不一样的是,王光远的大棚里不时传来小鸡唧唧喳喳的叫声。

    大棚里怎么会有小鸡?这让现场的记者感觉纳闷。循着叫声寻找,记者在大棚的一个角落里,见到了多只唧唧喳喳找虫子的小鸡。在冬暖蔬菜大棚里养鸡,这还真是一大新鲜事。

    在王光远看来,冬暖大棚的效果无疑就是调节温度,当大棚外的温度降到零下,大棚内的温度却有十几摄氏度甚至能到20℃,这样的温度正适合蔬菜的生长,同样适合家禽的生长。

    于是,从3年前王光远不但在大棚里种蔬菜,还在降温前一个月就买来小鸡,将小鸡养在大棚里,充分将大棚的温度利用起来。

    “这些小鸡是纯吃虫子、青草和草籽长大的。”王光远说,“我平时都不喂它们,根本不用喂粮食,只给它们倒些水就足够了。”

    在冬暖大棚里养鸡,王光远的另一个考虑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王光远说,小鸡的成长需要春天般的温度,大棚的温度正恰当;小鸡在大棚里能帮忙灭虫;鸡粪又解决了黄瓜部分肥料的需求。

    “这怎么不是一举多得?”王光远说,“这几天我还要在大棚里养上鹅和鸭,春节就可以杀着吃了。”

    ■菜农老李

    手里的包菜能赚外国人的钱

    金秋丰收的喜悦不光是在即墨。

    在离移风店镇30公里外的平度市仁兆镇,这里的菜农正忙着在大田里收获真正的秋菜。

    仁兆镇五甲村,村民老李正和妻子在菜地里收获包菜。

    老李说,除了耕种少量的粮食作物外,这些年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蔬菜种植上。老李边说着,边将已经从菜地里拔出来的包菜往三轮车上装。

    “这一车得装了200棵。”老李说。

    他随手提起了一棵包菜在记者面前掂量了掂量:“这棵包菜得有8斤重,今年秋季雨水好,和去年前年相比,今年的包菜长得个大、结实、质量高。”

    老李的水鞋上沾满了泥水,将包菜装满车之后,老李则驾驶着他的机动三轮车,将包菜送往5公里外的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

    在赶到这家合作社之前,这里早就围满了前来出售包菜的农用车和三轮车。这家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一个地磅秤前对这些蔬菜进行过磅。

    排队10来分钟,才轮到老李的包菜过磅。“将车开到地磅称上。”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对老李大喊。

    “你不检查一下我这包菜的质量。”坐在三轮车上的老李说。

    “上去吧,不用检查了。”这名工作人员又喊起来,“这又不是第一次来卖。”

    老李匆忙将三轮车开上了地磅秤,经过过磅,老李的这车包菜足有1200斤重。

    “3毛2分钱一斤。”老李说,“这车包菜卖了380多块钱。”

    拿着这380元钱,老李的脸上满是笑容。对于当下包菜的价格,老李已经很满意了。

    常年种包菜的老李清楚地记得,今年夏天包菜的价格让老李赔大了,到了后来他甚至将有些包菜直接拔出来,用车运回家喂羊。

    老李说,夏天包菜出地的价格一度卖到了6分钱、8分钱一斤,现在的价格是那时价格的4倍。这车包菜要是拿到今年夏天出售,最多卖90多元钱。

    “夏天的菜价找补回来了。”他说。

    这里的菜农除了大面积种植包菜外,还大面积种植白萝卜。

    在一家白萝卜冷藏加工厂内,10多名工人正忙着将运往冷藏厂的白萝卜,用清洗机械进行清洗。

    冷藏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下离白萝卜大批上市还有10多天时间。他的加工冷藏厂除了收购白萝卜外,也会根据市场行情收购包菜、胡萝卜甚至芹菜。

    “白萝卜、胡萝卜和包菜多数出口。”他说,“收购的芹菜主要供应青岛和青岛以外的国内市场。”

    仅在五甲村附近的公路边,这里就聚集了10多家蔬菜冷库和合作社。

    一家合作社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尤其今年秋天,青岛的雨水好,大田秋菜的长势与往年相比格外好,就拿包菜来说,同样的品种,往年的包菜单个六七斤重的就算大的,今年甚至有些包菜单个就长到了10斤重。

    另一家合作社的一名负责人称,他收购的这些包菜经过简单处理冷藏之后,其中一部分包菜进行脱水处理出口到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也有一些供应国内市场。因当地合作社与冷库集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同样,当地种的菜多了,合作社也就多了起来。

    “可以说,这里的菜农种菜,绝大多数赚的是国外的钱。”这名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更多的丰收喜悦还在后头

    在大沽河另一岸的莱西市夏格庄镇,一些农民收获玉米之后,开始播种冬小麦。

    头裹围巾、腰系围裙。在夏格庄镇209省道旁边的一块农田里,10多名妇女这样的装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记者走近才发现,这群妇女是在地里收花生。

    绝大多数的花生在20天前就收完了,这里的花生为何才收?

    一名妇女告诉记者,由于花生的主人种得太多,花生又不能靠机器收,主要还得靠人工,人手不够用,所以忙到了现在。

    就在花生地不远处的一块青萝卜地里,菜农张习刚正将收获的萝卜装车。

    张习刚一边装车一边说,这些萝卜在收获之前就有买主了,萝卜将运往广州和深圳等地,而在往年他这个萝卜种植大户的萝卜却要发往东北等地。但鉴于今年东北种植的萝卜过多,于是当地的一些合作社将目光盯上了广州和深圳等南方城市。

    “今年种了8亩半地的萝卜,8亩半地大约收获5万斤萝卜。”张习刚说,“按照目前出地价格每斤5毛钱计算,毛收入大约为2.5万元,除去所有成本纯收入也就是1.5万元。”

    8亩半地萝卜收入1.5万元,张习刚觉得“还算可以。”

    “毕竟这8亩半地拔了萝卜后,还可种植其他蔬菜。”张习刚说,“一年下来,赚个三五万元不是问题。”

    在张习刚的不远处,是成片的即将收获的胡萝卜和大葱。

    移风店镇相关负责人向半岛记者表示,再过10天移风店镇将迎来生姜的收获季节,届时移风店镇菜农收姜的场面将展现另外一幅生动画卷。

    为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这些年移风店镇规定凡是涉及农业用水的,一律在政策上进行倾斜。从今年开始,移风店镇争取用5年时间在青岛打造首家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引进国内外知名育种企业,建立现代种业联盟,创建未来青岛种业发展核心区,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蔬菜花卉种子研发和繁育中心。

    政策上的倾斜与政府的积极引导,让青岛乡村农民生活发生了和发生着大改变。

    [编辑: 刘晓明]

    青岛叶菜价格节节攀高 市民笑称“菜贵就多吃肉”

    原标题:很吃香 菜价最近噌噌涨

    虽然已经过了立秋,但岛城的天气“秋老虎”仍在发威。不少买菜的市民发现,近日绿叶蔬菜价格节节攀高,有些价格甚至涨了两三倍。记者昨天在市场走访发现,当天香菜零售价最高卖出35元一斤。

    探市>>>

    香菜卖出35元高价

    记者走进城阳大北曲附近一家农贸市场,相比土豆、豆角等,摊位上芹菜、菠菜、油菜等绿叶蔬菜的数量较少。大部分市民选购绿叶蔬菜时,还是注重货比三家。“价格都差不多,就是挑点新鲜点的。 ”市民张女士说,自己还想买些茼蒿,但逛了好几个摊位都未找到。

    “近期绿叶蔬菜价格涨得有点猛,有时进货还进不到新鲜的。 ”蔬菜摊主杜先生指着货架上的芹菜说,每年这时候的菜价都会上涨,但今年却有点高。菠菜每斤10元、油菜每斤5元、芹菜每斤3.5元,尤其是香菜,根据质量和新鲜度的不同,价格在每斤25元到35元不等,几乎是论两卖。“香菜的价格也不稳定,一天一个价,但没有低于25元的。”摊贩说,而同期猪肉价格每斤12元左右,香菜的价格是猪肉的两倍多。

    除了绿叶蔬菜,其他蔬菜价格也有所上涨。本月初,豆角还是三四元每斤,现在已经涨到7元每斤。蔬菜摊主纷纷表示,进货成本增加,自己只得减少进货量。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蔬菜市场整体进货量减少,会影响市民购买的可选度。记者查阅网络资料发现,不止青岛,整个山东乃至全国多个省份的蔬菜均出现不同程度涨价。商贩们表示,虽然绿叶蔬菜价格升高,但由于总量低,对于岛城整体蔬菜价格影响不大。

    说法>>>

    高温降雨导致涨价

    为何每年此时蔬菜价格都上涨?摊主黄女士说,原本每年夏季就是绿叶蔬菜价格高峰期。炎热的天气影响了蔬菜产量,故而夏季绿叶蔬菜价格上涨。例如现在市场上的茼蒿、菠菜等反季蔬菜,都在遮阳棚中培育长成,生性惧怕炎热。连日高温阻碍了它们正常生长,造成产量减少;而像芹菜等大田蔬菜,因连日降雨和高温交替,导致田中雨水未来得及渗透蒸发,积水被晒得“炽热”,泡在水中的作物也就被“蒸”死。

    同时,以往每年这时都会有南方产地蔬菜运来,但今年南方又逢暴雨,造成蔬菜产量受损,无法满足北方市场需求,所以本地蔬菜也就成为供货主力。黄女士说,往年8月中下旬,蔬菜价格已经有所下降,今年接连受台风影响,导致蔬菜价格持续走高。

    菜农>>>

    数量减少推高价格

    “香菜的采购价格现在是9元,比往年翻了三番。 ”即墨种植户张吉森说,尽管市场上香菜的零售价格节节升高,但采购价目前仍是个位数,大部分利润还掌握在中间商手中。张吉森说,往年同期的香菜采购价为三四元,比今年价格要低很多。谈及涨价原因,张吉森分析,一方面,高温降雨影响香菜产量;另一方面,由于去年香菜价格总体较低,导致许多种植户今年不再种植香菜,种植数量减少,也是促成今年香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连日来,受天气影响,外地蔬菜进青运输成本增加,面对岛城庞大的消费市场,本地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不应求。张吉森说,不论与往年同期相比,还是与前段时间相比,自家种植的黄瓜、香菜等蔬菜都很抢手。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种植户就没那么幸运。一位大葱种植户告诉记者,往年都是9月底收获大葱,但今年气温高,雨水多,很多大葱已经停止生长,他只得提前出售,还有一部分种植户找不到买家,只能将大葱干放在家中,眼看着“砸”在手里。

    【影响】

    市民:

    “最近菜贵就多吃点肉”

    绿叶蔬菜价格上涨,人们的购买欲也在发生变化。“逛了一大圈,还是买点肉吧。”市民蒋大爷说,本来今天想买些菠菜回去,可问了好几个商贩,根本没找着每斤10元以下的菠菜。看着旁边的猪肉也就是10多元一斤,蒋大爷临时改了主意,买了些猪肉便回家了。“晚上先给孙子做红烧肉吧,最近菜贵就多吃点肉。 ”蒋大爷笑着说。

    与老年人不同,绿叶蔬菜价格上涨并未对年轻人有太大影响。 “偶尔做顿饭,主要想买些爱吃的蔬菜。”22岁的小杨说,自己刚刚参加工作,平时经常加班,这次好容易有时间来市场逛逛,所以并不是太在意绿叶蔬菜的价格。

    “平时卖的一般,逢周末时能卖多点。”摊主黄女士说,以芹菜为例,近期每日也就卖出10余斤,数量是平时的三分之一。

    酒店:

    菜品配料不见香菜身影

    蔬菜价格上涨,对于酒店行业也有不小冲击。城阳区一家中型酒店厨师长葛师傅说,每年这时蔬菜价格都会上涨,但今年却格外高,前些天,酒店批发的香菜价格达到19元每斤,是他从业20年来涨价最高的一次。 “香菜在酒店的使用量很大,无论是熟菜中的配料,还是凉拌菜,都要用到。 ”葛师傅说,因为成本太高,酒店里已有一个周未购进香菜,所有菜品中已不见了香菜的身影。

    成本增加还促成一些菜品价格升高。 “按原来价格卖,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葛师傅说,往年茼蒿最高8元每斤,但现在达到15元每斤。每盘清炒茼蒿大约需要1.5斤茼蒿,按照以前每盘20元的价格,显然要赔钱,所以现在一盘清炒茼蒿都要32元。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当顾客点菜时,饭店服务员会及时报知最新菜价,供顾客自由选择。

    “价格受市场影响,大部分叶菜价格上涨,但也有例外。”葛师傅说,以生菜为例,往年同期价格15元一斤,但现在只有5元。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顾客点完主菜后,总爱点些清淡小菜,但近期受价格影响,顾客点菜时纷纷避开青菜。

    后续:

    出伏后蔬菜价格或下降

    即墨种植户张吉森告诉记者,每年入伏便进入蔬菜转折期,产量锐减。但出伏以后,一些蔬菜的生长会恢复,所以往年出伏后的蔬菜价格都会有所下降。尽管蔬菜目前的采购价仍居高不下,但像黄瓜等蔬菜的采购价格已出现降价。

    同时,相关农业专家表示,由于近日天气较热,对大白菜、胡萝卜等秋季蔬菜的播种及前期生长不利,预计秋菜价格较去年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涨。此外,记者注意到,除了绿叶蔬菜,鸡蛋和肉类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目前鸡蛋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6元左右,已经连续5周上涨。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Tobestu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