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维解答  > 

在美国的改造下,德日两国都成功了,为何小小的伊拉克却桀骜难驯(寰宇观察)

  • 浏览6371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  美国在二战后,驻军日本与西德,在美国的主持下,两国通过了新的宪法,完成了民主化的改造。日本天皇被拉下神坛,德国的容克军国主义传统也烟消云散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美国对两国的改造可谓是非常的成功,那么为什么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没有成功地改...


      美国在二战后,驻军日本与西德,在美国的主持下,两国通过了新的宪法,完成了民主化的改造。日本天皇被拉下神坛,德国的容克军国主义传统也烟消云散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美国对两国的改造可谓是非常的成功,那么为什么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没有成功地改造伊拉克呢?在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我需要说明一点,这个假设并不是说伊拉克需要被改造,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换成为什么美国能够在日本和德国取得成功,却在伊拉克失败了呢?我认为有以下五大原因。

      

    在美国的改造下,德日两国都成功了,为何小小的伊拉克却桀骜难驯


      图为伊拉克议会

      首先,美国在日本和德国的驻军时间相当长,而伊拉克战争从爆发到现在还不到17年,时间上与美国在德国和日本驻军的时间不能相比。时间越长,美国就越有可能来实现它的计划,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时间越长,伊拉克也越有可能反制美国的改造,有些事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些事是兵贵神速。这些问题得具体分析。

      

    在美国的改造下,德日两国都成功了,为何小小的伊拉克却桀骜难驯


      图为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绿区内的美国大使馆一隅

      其次,在二战后,尽管国际局势比今天的世界要危急得多,但是西德和日本国内却保持了和平与稳定,再加上两国本就是老牌强国,因此从废墟中发展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西德借助马歇尔计划的东风,日本借助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大量的军事订单,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重获新生。发展、和平、稳定,这三大要素提供了一个美国改造这两个国家的基本前提。而伊拉克自战后,教派纷争、恐怖主义活动就层出不穷。

      第三,西德与日本两国都有民主传统,尽管这两个国家的民主制度体系在二战前与二战中被摧毁殆尽,但好歹有底子在,人民在以前也接受过民主化的训练。当他们大梦初醒的时候,他们也就彻底抛弃了军国主义的美梦,这时候人们就想起了以前他们所拥有的的部分权利。

      

    在美国的改造下,德日两国都成功了,为何小小的伊拉克却桀骜难驯


      图为正在巡逻的驻伊美军

      第四,日本和西德都是单一民族和单一教派的国家,这和伊拉克不同。德国人都是日耳曼人,大都信奉新教路德宗,日本人基本都是大和族,在那时都信奉神道教和佛教。而伊拉克在民族上,北部地区的库尔德人历来就想要独立,想要和叙利亚、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组成一个泛库尔德国家,当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他们这种想要独立的意愿就更强了;另外,在教派上,伊拉克的什叶派和逊尼派水火不容,两派互相攻讦,互不退步。因此,伊拉克境内的民族矛盾和教派矛盾非常尖锐。而这种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法的,它根植于伊拉克人的血液之中。

      第五,二战后,日本和西德在外交问题上没有那么多门路,都是一心一意跟着美国。而民主化后的伊拉克,却受到了来自伊朗、美国、沙特等国的多方干涉。伊朗是什叶派国家,和伊拉克又接壤,伊拉克人大都也是什叶派。因此在宗教气氛浓烈的伊拉克,伊朗对民众的影响要比美国大得多,而伊拉克又因为实行了民主选举,所以伊拉克政府也基本上民众保持了一致,倒向了伊朗。

      作者:寰宇大观察

      原创内容,请勿抄袭

    担心尼克松越级调军对抗国会,国防部长命令监控全军一举一动


    担心尼克松越级调军对抗国会,国防部长命令监控全军一举一动

    在我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了对川普的弹劾,两项弹劾条款均获得了通过。

    为了切合今天的重大议题,今天再次谈谈尼克松的弹劾案。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尼克松的高级幕僚黑格将军曾经对基辛格说:为了保护总统,尼克松可能会调遣第82空降师进入华盛顿。当然尼克松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即使下达这样的命令,军队也不会执行。军队拒绝执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美军军规,上级的非法命令是不能执行的;二是有国防部这个文职机构在,总统也会忌惮三分。基辛格也说:“如果总统真把军队调进了白宫,那么他将无法行使职权。”言下之意是,如果尼克松真这样做了,军队也真这样执行了命令,那么将没有人再听从尼克松的命令了(尼克松即使能调动军队,也只能调动一小部分,不可能所有的部队都执行他的非法命令)。

    当时担心尼克松做出疯狂命令的人,除了黑格和基辛格外,还有国防部长施莱辛格。美国的国防部长和每个军种的部长都是文官,施莱辛格作为国防部长,是由总统提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文官。

    担心尼克松越级调军对抗国会,国防部长命令监控全军一举一动

    图为尼克松

    施莱辛格担心的和黑格所担心的有一些不一样,黑格担心尼克松可能调动第82空降师“进京护驾”,而施莱辛格担心尼克松会调动海军陆战队“勤王”。

    对于这个担心,施莱辛格有他的道理,一是海军陆战队总司令是卡什曼,卡什曼是尼克松的铁杆心腹。在尼克松还担任副总统的时候,卡什曼是他的军事助理。尼克松就任总统后,卡什曼飞黄腾达,获得破格提升,晋升为四星上将,入列参谋长联席会议。

    二是当时在华盛顿市内,刚好驻扎着一支海军陆战队的装甲步兵团,而海军陆战队历来被视为是总统的“亲军”,是美军中的“御林军”。

    当时的施莱辛格非常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到处打听尼克松的精神状态,一次,他碰到尼克松的女婿戴维,问他尼克松近况如何,戴维告诉他说:总统近日来寝食难安,心神不宁,经常呆坐到半夜,对着林肯画像自言自语。

    担心尼克松越级调军对抗国会,国防部长命令监控全军一举一动

    图为时任国防部长施莱辛格

    听到这话,施莱辛格更加不放心了。其实按照美军的指挥体系,总统要下达军令,必须通过国防部长这一文官,换言之,就是总统的军令需要得到国防部长的确认。不过另一方面,宪法又明文规定总统是军队最高统帅。但是尼克松的外号就是“帝王总统”,他既然敢跟国会和特别检察官作对,又有谁能保证他不会和国防部的文官们作对呢?

    于是,施莱辛格找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乔治·布朗,问他尼克松是否可以在国防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调动军队。布朗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低,这不属于正常的指挥程序。于是施莱辛格命令布朗,让他密切注意和监控全军部队,防止出现越级指挥,任何没有经过他本人同意的来自总统的命令,都要立即向他报告,布朗领命而去。

    担心尼克松越级调军对抗国会,国防部长命令监控全军一举一动

    图为四星上将、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治·布朗将军

    当然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过,在后来提到这件事时,施莱辛格说,他当时最为担心的就是如果总统成功调动了海军陆战队与国会作对,那么他将不得不调动陆军与尼克松对垒,解除尼克松手下的武装,这可能将会引发流血冲突。

    担心尼克松越级调军对抗国会,国防部长命令监控全军一举一动

    图为海军陆战队

    这件事曝光后,意外的是,施莱辛格被许多人嘲讽。黑格将军就放马后炮说:施莱辛格的担心是对美军将士基本政治素养的极大侮辱,因为美军军法《美军统一军人法典》就明文规定说:为了维护宪法,每一位军人都有拒绝执行上级违法命令的神圣职责。不过黑格虽然这样说,他自己当时也曾有过那么一丝丝地担心。因为尼克松这人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军队不会执行,但不代表尼克松不会这样下令。

    不过如今看来,尼克松精通历史,是断然不会胆大妄为到向军队下达这种命令的。


    参考书目:《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作者:寰宇大观察

    原创内容,请勿抄袭

    史上运气最差的美国总统:被出卖,被隐瞒,被算计,被穷追猛打

    昨天的文章里提到了水门事件的大结局,即尼克松在国会几位共和党大佬的逼宫下,最终决定辞职,以避免被弹劾的命运,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讲尼克松为什么会被弹劾。

    史上运气最差的美国总统:被出卖,被隐瞒,被算计,被穷追猛打

    图为尼克松

    其实在尼克松之前,就有很多总统有过滥用职权的事情,比如大名鼎鼎的林肯,他在战争时期中止了人身保护令,下令军队逮捕可能与南方有勾结的人。

    比如罗斯福,他试图将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数扩充到15人。因为在他推行新政时,许多政策都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并被最高法院取消。我们知道,最高法院的人数是9人,因此,罗斯福想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人数扩充至15人,这样他就可以安排自由派大法官进去。在罗斯福的强力推进下,为了避免与行政系统间爆发冲突,最终几位保守派大法官宣布辞职,罗斯福从而得以安排自由派的人担任大法官。罗斯福此举,其滥用职权的程度,并不比尼克松轻。

    史上运气最差的美国总统:被出卖,被隐瞒,被算计,被穷追猛打

    图为林肯

    那么为什么只有尼克松被弹劾了呢?这是因为几乎每一次大战后,国会都有一个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的过程。在战争期间,总统的权力会急剧膨胀,而国会的相关权力会被压缩。但是到战后,国会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比如在内战结束后,国会完全主导了南方的重建计划,在南方的重建中,总统完全是配角。在二战后,虽然冷战愈演愈烈,需要总统一人当机立断,但国会中的许多人还是极大地扩大了自己的政治舞台,比如麦卡锡。尼克松结束了越战,国会也在战争结束后,开始收紧总统手中的权力。

    另外,尼克松最终辞职一事,更充满了太多太多的巧合与无奈,毕竟,一开始,尼克松是不知道水门窃听案这件事情的,这只是他那些自负的手下们自作主张干出来的事情。比如,水门事件的爆发是麦克德等五人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因为在门上留下了胶布,而被酒店人员发现,酒店人员觉得有些奇怪,于是报警,警方派出的人刚好又是穿着便衣(这种情况很少见),从而导致望风的人没有发现。

    史上运气最差的美国总统:被出卖,被隐瞒,被算计,被穷追猛打

    图为麦克德

    在被捕后,50多岁的麦克德又遇到了大名鼎鼎的“极刑约翰”法官西瑞卡,西瑞卡法官不按常理出牌,他向麦克德暗示,如果麦克德不供出其他人的话,就要判他20年。于是麦克德戴罪立功,供出了其他人。

    史上运气最差的美国总统:被出卖,被隐瞒,被算计,被穷追猛打

    图为迪安

    随后国会成立了水门事件调查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尼克松让幕僚迪安写一个备忘录,详细记录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迪安只有34岁,他参与到了窃听案的整个过程中。他知道,如果他写出来备忘录,那么这个备忘录将证明尼克松不知情,而他迪安是全程参与了这个事情,那么毫无疑问,尼克松可以用备忘录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迪安本人则要入狱服刑。在这种情况下,迪安决定和调查人员达成认罪协议,坦白从宽。他没有写备忘录,而是跑到国会作证说他怀疑尼克松可能有一个录音系统,他建议国会以录音带为突破口进行调查,就这样,尼克松被出卖了。对于迪安的证词,国会并没有太当回事,毕竟录音系统这事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而且迪安并不是核心幕僚,涉及到录音系统的这种事情,他不可能知道,而且他本就说了,他只是怀疑有录音系统。调查还在继续,1973年7月13日,这一天是水门事件的转折点,这一天,国会传唤了尼克松的前高级幕僚巴特菲尔德,询问他白宫的内部运作情况,事先并没有计划就录音带问题进行提问,当时没有人关心这个。但听证会即将结束时,一名议员无意间想起了录音带问题,就问巴特菲尔德“你认为迪安关于录音带的证词有根据吗?”关于这个问题,巴特菲尔德完全可以回答说“我不知道迪安有没有根据,或者说这只是他的个人猜测”。这样说是不构成向国会说谎的,毕竟,议员问的问题是迪安有没有根据,而不是在问白宫有没有录音系统。巴特菲尔德错过了白宫内部关于如何应对国会调查的培训,因此在此问题上进退失据。他不敢向国会说谎,因而一五一十地将白宫有录音带的事情和盘托出。在白宫拥有录音带的事件曝光后,如果尼克松这时销毁录音带,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时候,国会和法院、以及检察官都没有让他交出录音带,因此他在这时候销毁录音带就不构成销毁证据的违法行为。希拉里就是这样做的,她谎称不小心销毁了几万封电子邮件,人们拿她丝毫没有办法,而尼克松没有这样做。就这样,10天过后,国会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这时候他再销毁录音带就涉嫌销毁证据了。从这一天过后,尼克松逐渐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为在水门事件爆发后不久,他的高级幕僚们为了自保,竟然建议尼克松让联邦调查局停止调查水门事件,而丝毫不考虑尼克松作为总统,是不能干这件事的,尼克松就这样被算计了。

    史上运气最差的美国总统:被出卖,被隐瞒,被算计,被穷追猛打

    图为水门酒店

    另外,麦克德刚被抓时,没有人想到这件事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也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件事。但是碰巧的是,当时《华盛顿邮报》有两个落魄的小记者,他们是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伍德沃德本来已经被《华盛顿邮报》解雇了,但是他不甘心,不厌其烦地给主编打电话,最后主编败下阵来,让他回来再试试。而伯恩斯坦因为目中无人,不服从报社管理,还曾经弄丢了报社的车,所以当水门事件爆发时,他正处在被解雇的边缘。水门事件爆发后,这两个小记者决定狠抓这件事,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路子了,只有奋力一搏。于是伍德沃德去旁听了麦克德的法庭审判,又从警局的线人那里获取了关于麦克德一些内幕。由此才有机会将此事做成一个大新闻,并顺利促进了国会的调查。

    史上运气最差的美国总统:被出卖,被隐瞒,被算计,被穷追猛打

    图为记载伍德沃德与联邦调查局人员会面的石碑

    因此,这些事有着太多的巧合。如果麦克德等人没有在酒店门上留下胶带,如果酒店人员没有注意到胶带(毕竟,谁会觉得门上的胶带有什么奇怪的呢?),如果来调查的警察没有穿便衣,如果伍德沃德的主编不给他一个机会,如果麦克德遇到的法官不是西瑞卡,如果巴特菲尔德接受过白宫的培训,如果在某次谈话中,尼克松没有对着一个方向说话从而让迪安怀疑白宫有录音系统,如果特别检察官考克斯不那么穷准猛打,如果尼克松不在白宫内安上录音系统……,尼克松都走不到辞职下台的那一步。

    史上运气最差的美国总统:被出卖,被隐瞒,被算计,被穷追猛打

    图为考克斯

    但这件事除了这些巧合,还和我在文章开头讲到的国会试图收紧总统的权力有关。国会在收紧总统的权力过程中,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比如,在那两年里,国会通过了《战争权力法》,限制总统的战争权;通过了《预算和拦截控制法》,限制总统的财政权,凡此种种,都是国会做出的收权的努力。

    因此,尼克松在辞职后,自己也说自己是一个在错误的时代和错误的地点里,出现的一个倒霉的受害者,说他是自己弹劾了自己。尼克松是不是受害者呢?显然不是。


    参考书目:《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作者:寰宇大观察

    原创内容,请勿抄袭

    华盛顿最后的时光:大雪天出去砍柴,着凉后医生又抽了他三升血

    华盛顿曾经跟人打赌,他说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否则他一定能够活到下一个世纪,即19世纪。在1799年秋天,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这个时候的华盛顿,身体还很健壮。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去世了,这让他觉得自己时日无多,恐怕没有几年时间了。

    华盛顿最后的时光:大雪天出去砍柴,着凉后医生又抽了他三升血

    图为华盛顿

    他说:“在我父亲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孩子中,我是唯一一个还健在,什么时候我会被叫去与他们团聚,恐怕只有上天才知道。当这个时刻到来时,我应该欣然面对。”

    华盛顿此时仍然有条不紊地计划着他的生活,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毫不知情。这一年的11月,华盛顿取出他的测量尺,测量了友人的土地,随后将其买下。

    他给友人写信,说波托马克河边即将出现一座崭新的城市,但是他没有告诉友人这座城市将被命名为“华盛顿”。他忙着优化他庄园的资产配置,计划出租庄园的土地,以收取地租。解雇忠实但能力有限的管家,然后亲自管理地产和工人。

    华盛顿最后的时光:大雪天出去砍柴,着凉后医生又抽了他三升血

    图为华盛顿的房产

    1799年12月12日,这一天下着鹅毛大雪,67岁的华盛顿依然如平常一样,出去巡视他的地产。他在暴风雪中驱马行走了5个小时,浑身湿透了。但他在赶回家吃午饭时,为了不让客人久等,并没有换下湿透的衣服。第二天,他的嗓子哑了,身体已经出现不适。但倔强的华盛顿依然决定像昨天一样,冒着大雪出去,这一次,他是为了柴火做准备,他出去找到那些可以砍伐的树木,并作了标记。回来后,他的身体愈发不适,但是他却说:“就让它怎么来就怎么去吧。”

    半夜里,他喘不上气,出现了呼吸困难,嗓子由干哑变成了疼痛。清晨时分,人们为他找来了附近的医生。但是这些医生反而加重了华盛顿的病情,他们根据当时的医术,为华盛顿放了四次血,加起来差不多有5品脱,约合2.8升。还为他做了几次通便。医生们相信,放出有毒的血液和粪便后,华盛顿的身体将会好转。

    华盛顿最后的时光:大雪天出去砍柴,着凉后医生又抽了他三升血

    图为华盛顿纪念碑

    就这样,本来有机会撑过去的华盛顿,在医生们的治疗下,很困就病入膏肓了。

    华盛顿命令停止对他的治疗,他想一个人呆一会儿。他对医生说:“大夫,我很痛苦,但我不怕死。我要死了,葬礼办得隆重些,至少要在我死了两天之后,再把我放进墓穴,你能理解我吗?”

    华盛顿之所以要求要在死后两天再被放进墓穴,是因为他担心自己因为呼吸微弱,而被人误以为死亡,从而被活埋,这种情况在当时比较常见。

    12月14日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华盛顿去世了。他死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用手指捏着自己的脉搏,最后一句话是“很好”。

    四天以后,他才被下葬。

    作者:寰宇大观察

    原创内容,请勿抄袭

    浮云一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