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维解答  > 

《射雕英雄传》同人 之一 1 荒村奇遇(交换客舍)

  • 浏览6971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向金庸先生与《射雕英雄传》致敬同人小说 之一第一章 荒村奇遇且说郭黄二人自从送走大汗之后,一路南归。郭靖虽知与蓉儿二人情深意重,但见道旁饿殍遍野,骨肉疏离,哀鸿满地,不绝于耳,又忆起大汗身前生后种种,民族大义面前私人情仇竟然变得甚是滑稽;因...

    《射雕英雄传》同人 之一 1 荒村奇遇

    向金庸先生与《射雕英雄传》致敬

    同人小说 之一

    第一章 荒村奇遇

    且说郭黄二人自从送走大汗之后,一路南归。郭靖虽知与蓉儿二人情深意重,但见道旁饿殍遍野,骨肉疏离,哀鸿满地,不绝于耳,又忆起大汗身前生后种种,民族大义面前私人情仇竟然变得甚是滑稽;因此上,早也没了半点说两句俏皮话的兴头。黄蓉见自己的靖哥哥如此模样,知道他脑子愚钝,易发心魔,是以放心不下。遂总想着法子扯点话头替他解闷儿,可他却三言两语“嗯嗯啊啊”地应和着,虽不是敷衍,但也让人不知如何是好。如此将就了二日,索性却不再说话了。黄蓉心忖,这心魔,终须他自己解除。但依旧除了出恭,丝毫不离开郭靖半步。

    从塞北至江南,最快的脚程本是要走京杭大运河一线,可此时兵荒马乱,从大都到临安,金人四处都是。于是二人只好从西边绕行,须由秦岭一线辗转归乡。不几日,便到了长安。自唐而后,长安虽然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华,但盛世的旖旎,红尘的锦绣,自然还是随着一群落寞的贵族而得以延续。郭靖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客舍,掌柜脸色瘦黄,不过是个饥民般,店小二也十分呆滞。郭靖给小红马喂足了粮草,眼见四处无甚风景别致之处,也不想多招惹事端,便与黄蓉草草用过晚饭,便歇下了。实则舟车劳顿,烟沙醉人,二人很快便睡如憨牛。

    三更天时分,忽响到各自的窗外有一串轻微的脚步声,细碎如针,软绵似沙,稍微有些武学功底的人便知道这群人定然有极强的内力,轻功也颇为精湛。郭靖初时以为是自己做梦,后来听闻到从隔壁穿墙而过的黄蓉的暗语,方才警觉。二人不约而同地悄悄委身于窗下,辨别着声音的走向。

    声音十分轻微,经过屏气凝神耐心辨别后,依稀是一群好手与客舍里面的什么人交换了什么物件,动作十分敏捷,一句说话的声音都不曾有,很快客舍又归于宁静。

    黄蓉见惯了江湖上的种种接头方式,便也不以为然,只是十分好奇是怎样的奇特事情。于是,抬头望向窗外,只见一群黑衣人,个个身材魁伟,身手高超,都提着一把长剑,和一个只留下背影的人,打着什么手势,又将一个又不包裹交于那人,那人也将一个什么玩意儿予了带头的黑衣人,之后又比划了几个手势,似乎是完结了。那人转过了头,此时月光皎洁,依稀可以看清那人的面孔,蜡黄皮肤,瘦削长脸,正是白日里的店掌柜。黄蓉好不惊讶,见黑衣人将店掌柜给的包裹,吩咐手下的人拿着,各人迅速隐没在客舍不远处的密林之中。

    第二日,客舍一如往常。郭靖低声与黄蓉说了昨日的事情,二人便只当早饭谈资,说过之后便也都不加理会。此时小红马歇了一日,愈加生龙活虎,黄蓉也重新换上一袭黄绿薄衫,骑着小红马,发髻如花,十分娇艳可人。

    “小妹妹,好生俊俏啊。”郭靖黄蓉已经骑入一片小竹林,一群高壮大汉拦住了二人,个个浓眉大眼,身材秀挺,却十分匪气。黄蓉初时只当是寻常的山贼,见到几个打在头上的大汉目光中透着几许奸淫神色,心中大觉恼怒。郭靖此时早已怒不可遏,勒紧缰绳,大喝,“好汉,我与妹子借到而过,礼数不周实感歉责,还望诸位好汉容我二人经过。但也请诸位自重!”

    “有人夸你妹子俊俏,你不好生相谢,怎么还骂人?吃我一剑!”边角有个大汉,血气方刚,抽出一柄长剑,寒光逼人,纵起身来直向郭靖刺去。郭靖自幼口拙,不善言辞,本身自己占理的事情,却也被莫名其妙说成黑的。此时这一剑来得十分突兀,郭靖猛提缰绳,跃入马下。情急之下,早已经不知道要用什么功夫接招。只听得黄蓉提醒,“白蟒鞭!”郭靖登时领悟,一个空翻,顺着直逼向自己的利剑,将自己右手袖口划出一道长口,左手一撕,袖口便应声开裂,跟着长剑在空中激飞。白蟒鞭本是当年陈玄风给梅超风的定情信物,也算是梅超风的看家本领。如今情急之下,慌不择物,却歪打正着,以布代鞭,愣是将那一口好剑的锋芒裹在了鞭子中。郭靖使出《九阴真经》中的“催骨”手法,将本是可以扎破天灵盖的劲道,全部运到布鞭之中,那大汉的剑上指力越来越阻塞,而郭靖布鞭中的力道厚积薄发,绵绵而至,拆了十余招过后,那大汉便后退几步,一时间长剑无主,立时遁地,布鞭也随之变软,正如普通布料,在剑光之中,被削成碎片。那剑也当真是好物,落地之时,顷刻间硬是将几块山石,削成两半。

    “好剑!”黄蓉拍手叫道,好武之人对兵器十分钟爱,早已经忘记了深处危险之间。黄蓉适才趁着郭靖与那大汉争斗,粗粗扫了一眼周围人等,不觉心惊。原来这批人的数目与昨晚的相同,人人一把好剑,不远处一块巨石上,正有一人在打坐,定睛一看,原来是那个领头人。昨夜黑暗中看不清楚各人具体容貌,如今一看,那带头人高鼻深目,服饰像是鲜卑族人,正闭着眼睛盘腿歇息,对这边发生的事情充耳不闻。

    “小妹妹。你这个哥哥打伤了我哥哥,你快给我哥哥揉揉肩膀。这好剑,就送给妹妹了。哈哈。”另一个满脸麻子的高个大汉飞了出来,笑嘻嘻地说。

    “住嘴!”郭靖冷眼瞪着那大汉,正准备运起降龙十八掌。周围一圈大汉无不目瞪口呆,正欲拔剑撕拼,只听得带头人喝到,“还嫌惹事不够么!滚回来。”

    那些大汉听到声音,便灰溜溜地抬起倒地的大汉,收起长剑,退了开去。

    郭靖黄蓉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便匆匆上马,飞驰而去。之后几日,也不见有什么怪异事情,于是便也不再计较。

    如此走了数日,二人走到了终南野岭脚下。当此时,正是寒食过后清明将近,山居村落,炊烟袅袅,伴着时不时飘下的淅淅沥沥的牛毛细雨,竟也没有半点淋湿的迹象,想必正是今岁的新柴。黄蓉此刻,望着那清翠的树木嫩芽,从此分界向南便越来越暖。于是乎她谓然叹道,朝朝夕夕,花开花落,又有什么是永恒的呢。主人心里面想着事情,小红马也不觉慢了脚步,郭靖只是痴痴呆呆地走了半响,回头竟不见了蓉儿。却听得不远处的小树林子里面有人唱道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郭靖心想,这词儿怎么恁地耳熟?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似的。阿耶一声灵光一闪,当时塞北大漠上苦练三九之时,二师傅朱聪曾经讲过,定是二师傅所作。啊,不对不对,那日在桃花岛上左右穿行之时,玉箫声尽,岳丈大人也曾吟过,黄药师生性乖邪,疏狂傲慢,向来不拘泥于礼教束缚,周公孔孟尚不入眼,自然是不会吟诵本朝年间人物所作。那么,这要么是哪位前朝故人,侥幸写出了稍微能与岳丈意气相投的词儿,要么,当真是岳父所作?

    郭靖只恨自己天资鲁钝,莫说岳丈,就连蓉儿才气的万万分之一都不及。谁知他一味闷头苦思冥想,虽然毫无结果,竟将前几日的心中郁气和舟车劳顿一扫而尽,登时觉得气色舒畅,仿佛从里到外荡涤了一番似的。

    这时忽听蓉儿的声音从小树林里面传来,“靖哥哥,快来看好玩的啊!这儿有人比赛吃核桃呢!”

    郭靖听闻黄蓉声音,不觉大惊大喜,回过了神勒马向小树林行去。一盏茶的功夫,就看见了林子里有个不小的村寨。那村寨就在郭靖眼前,可是不知为什么,绕着树林走来走去,却始终不得入口。郭靖不知道这又是什么奇门术数,便纵声长啸。不一会,从一个方向传来了黄蓉的一声清啸,辨别了方向,郭靖便快马加鞭,不一会儿便望见一块石碑,上边刻着洋洋洒洒的狂草,仿佛是:前朝隽秀,空自山人。沉墓旧业,值此荒村。

    风吹叶落,分明是早春的光景,却隐约有些许凄凉。郭靖又转了几个弯儿,终于看见几处篱笆,算是到了村子。

    一大群年轻人左拥右嚷地围成个圈儿,望向中间用竹子和实木搭成的擂台。高台两边,分别端坐着个二八少女,一个清瘦高挑,腰身宛如春日垂柳,清风一吹似乎就要飞跑,活脱脱一个飞燕转世;另一个削肩圆脸,肤若凝脂,唇部不画而红,眉不描而黛,形容尚幼,宛若天真烂漫的花间仙子。而两位少女身傍,各置有两大箩筐的秦岭大核桃,深棕淡黑不一。郭靖和师傅洪七公摸爬滚打数年,手脚功夫学到了不少,吃的功夫也丝毫没有落下。一见到这核桃,就知道是宫廷盛宴的佳品,也不知道这乡间百姓如此挥霍,可见,还是物以稀为贵。

    想到这,郭靖又猛拍一下脑袋,想起了是来找蓉儿的,唉,可见自己当真痴傻,也难怪岳丈大人第一眼曾不看好自己。这世间女子三千,比蓉儿容姿绝丽的不少,比蓉儿聪颖乖巧的不少,比蓉儿温婉可人的不少……可蓉儿就是蓉儿,就是自己的蓉儿,旁人抢不得,自己弃不得,蓉儿早就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深深地长在了心里。除非蓉儿自己想离开,到时候自己就抄那把金刀把身上属于蓉儿的那部分剜出来……

    可是那样如凌迟般的,人就活不成了啊。

    郭靖想到此,种种是非纠葛,大义小节,跃然涌上心头,一时间毒火攻心,大叫一声:“你这白痴!大丈夫竟然变得如此贪念儿女私情,家国都不要了!没有家国,你怎么保全她!”

    “靖哥哥,你就是个白痴!”

    郭靖忽然听到蓉儿的声音,似乎找到了解药般,转头猛然抱住她的肩膀。只见蓉儿面若桃花,粉扑扑的像是被这雨水洗成了小妖精似的,心下也变得恍惚。

    只淡淡吐了两个字,“蓉儿……”

    黄蓉本是看见了这比吃核桃大赛,想来陋乡贫土,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自然打算叫郭靖过来解闷儿。谁成想靖哥哥目光似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呆滞,料到其陡然心魔大盛,居然不知觉间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心下一急,慌了手脚。只是微垂下眼睑,扑闪着沾着雾气的长睫,双颊早已从桃花燃成芍药,流下眼泪。

    郭靖见蓉儿一哭,却比她更是着急,只是暗暗恨自己如此愚笨,不知道又是哪一句话将她惹恼。自从曾经误会了五位师父的惨遭暗算与蓉儿父女有关之后,虽然仿佛彼此的关系更胜了一层,犹如谁用西域禁术冶炼的大铁索将二人从皮到骨从形到灵都牢牢地五花大绑了一般;然而,郭靖心中是有愧疚的。加之义弟作恶暴亡,家国风雨飘零,自己的心里面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却宛如在这几年之内尽数被人糟蹋得乱七八糟,丢的丢,坏的坏,颠倒的颠倒……唯一与日剧增的,便是对蓉儿的感情。如今就算是蓉儿要一口一口地吃掉他,郭靖都不会眨一下眼。他怎知,此时的他,心里面仿佛是空的,又仿佛是实的。说他是空的,是因为他自己推翻了自己;说他是实的,自然是被蓉儿的一颦一笑塞得满满的,仿佛心里面的蓉儿还不罢休似的,要和他的心融为一体,不断膨大。

    “蓉儿,你骂我吧!”郭靖喊道,全然不顾四周村民投来的异样眼光。

    黄蓉此时情绪稍缓,踮起脚尖凑到郭靖已然低下的左耳边,用温软的声音,几乎是吹气般地说,“是要骂呢。骂一辈子都不够,下辈子也要骂,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你休想逃出我的掌心。靖哥哥,嗯,靖哥哥,想不通的暂时就不去想了。过一阵儿,蓉儿陪着你一起想呢!这辈子想不通,咱们俩就都变成个东海边的大石头,挨着近近的,接着想。哎呀不好不好,石头多闷呀不能跑不能动的,靖哥哥你就变成大海龟,驮着我‘危害四方’!你说好吗?”

    郭靖听着黄蓉的俏皮话,又觉得左耳几分酥痒,正欲挠黄蓉的胳肢窝“报复”,手还没出,却看到黄蓉忽地将双手抬起,转瞬间遮住了郭靖的双耳,轻轻上下左右地摇晃着他的脑袋。片刻过后,才渐渐松手。

    郭靖不解,正欲询问,黄蓉便耐心解释说,“靖哥哥,蓉儿不要你左耳进右耳出。从今往后但凡有什么重要的话,蓉儿都要这样呢。”

    二人说话间,见到高台两边的两位姑娘依旧面无表情,身旁的山核桃仍旧未动。刚才只是听着打擂台说是比吃核桃,想来乡间居民农闲之分,随意弄来个有风土人情的小活动,怎一个“妙”字了得。适才只见姑娘与核桃,却忘记看擂台正中央站着两位壮汉,一看,便知道是二位姑娘的兄长。一个清癯,一个柔和。这二位想必就是来参加比赛得了。

    黄蓉暗自诧异,这擂台,二男二女,女孩面如人偶,男孩彼此相对怒目而视。又不像比武招亲,又不像单纯比赛吃核桃。一个简简单单的比赛吃核桃,怎么整的和要报血海深仇似的。

    郭靖悄悄对黄蓉说,“蓉儿,这阵仗怎生那么奇怪!”

    “靖哥哥,此中必有蹊跷,咱们等下见机行事。救人一命也未可知。”黄蓉一语既出,右手假似不经意间摸了下腰后的绿竹杖。郭靖也点了下头,悄然调气稳固内力,以备稍后不时之须。彼时黄蓉并非知道这里有什么比赛,反而是无意间看见这个荒郊野岭怎么石板路的摆放竟是大大小小的八卦图,心下便觉得好生奇怪。趁着郭靖发呆之时,便默默算着这其中的阵法,发现与爹爹的算法十分接近,心下生疑。想着终南山上和爹爹有交情的就是重阳宫里头的牛鼻子了,这里是山脚,从来没听全真七子等人提起过这儿还有他们的别宫。难道这些牛鼻子在这里藏着什么好宝贝?可中神通王重阳真人当年自创了一阵套星宿阵法图,算法精准,变化无穷,连爹爹都自愧不如。全真七子那么迂腐规矩,怎么可能放着恩师的宝赠不用,用个旁人的。黄蓉自幼跟着爹爹耳濡目染,对爹爹的一整套阵位演算方法了如指掌,很快便进入了核心地段,喜欢之余,竟然看见了前几日那群竹林客。还有的,便是这个村子。

    “靖哥哥,不看看,还有咱们的老朋友呢。”黄蓉小嘴一努,指向人群中几个高大汉子,就是当时竹林中的拦路人。郭靖也发现了那些人,不觉吃惊,正想着冤家路窄,怎么就在此刻又撞见了。那些大汉也不约而同陆陆续续转过了头,望向二人,目光中除了愤怒,更多的是惊异。那领头的大汉目光逼人,手抚摸着腰间宝剑,缓缓从人群中走向郭靖和黄蓉。其余村民倒是不以为意,只有那几个小喽罗,见大哥一有举动,便紧随其后,逼迫了过来。

    打擂即将开始,郭黄二人此时旗鼓难下,一面正聚精会神地凝目观战,一面不住后退,打算随机应变将这些人摆脱开来。当此时,谁知突然,一支干枯的手,悄悄按在郭靖肩头。

    人生难题

    一位中年男士,副厅级官员,同时也是钱币收藏家。这兴趣从青年时代就有了,可惜当时不名一文,错过许多珍稀而廉价之物。大学毕业后踏上仕途,先是独当一面的一把手,工作勤谨,算得“能吏”。到了年龄线,退居二线,当巡视员。一路走来,为官和收藏两不误,特别是担任闲职这些年,去的地方特别多,逛国内外的摊子,进各种拍卖场所,加上同好之间互换,拥有一些拿得出手的藏品。当官的好处是人脉广,同僚和下属知道他这一专长,真心佩服也好,拍马屁也好,有所求也好,但凡聚会,都请他主讲“钱币的鉴别与收藏”。他渐渐感到自己确实有两下子,遂自我提升规格,著书立说,出版了两本钱币鉴赏之类的著作,精装,全彩页。出版人是以他的“铁粉”自命的企业家朋友,倾全力帮助。他凭此确立了学术地位。退休之后,他凭这个资本,在拍卖行当顾问,并在学界露面。

    一切按生涯规划进行之际,遇到难题——有人拿他的大著去举报,说从照片所列的钱币,粗粗估价,总值超过一亿元,剔除增值部分,此公为购入所花的,至少数千万元。钱从哪里来?他去纪委喝了咖啡,自辩词几经斟酌,定下主题:所有收藏物无一非赝品,如号称1903年的光绪元宝,林林总总的大元宝、靖康通宝、袁大头,统统来自造假的内行。他出的还是优惠价,一枚从几块钱到数百而已,最贵的千多元。这一说法传出去,他在同行中的名声一落千丈——哎呀呀,什么骨灰级,连门也没入!下一步,他气急败坏地回收著作,当废品打了纸浆。家里许多个放钱币的檀木盒子,过去以“秀”给来客为第一乐事,如今藏得密实。他至为愤愤的,是他坐拥的市值不菲的奇货,以前他爱不释手,一有空就拿出来摩挲观赏,如今却被贬为垃圾,情何以堪!

    “老鼠入风箱”式难题,所在多有。明代的大臣孙蕡被朱元璋下令处死。临刑前他作了绝命诗:“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朱皇帝读了诗,十分惋惜,骂监斩官:“有此好诗,何不早奏?”进而查出,孙是含冤而死,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把监斩官杀了。看,下决心给后世留下点儿什么的文人,最后的灵感是死亡催生的。如果你是决心风雅到死的诗人,可愿意为写出绝唱而掉脑袋?以死来换著作畅销的现代人不是没有,顾城生前就多次向朋友道及,如果他死掉,他刚刚完成、不被看好的长篇小说《英儿》必风行宇内。

    这一类悖论有解吗?

    如文首一例,收藏家和官员一身二任的人物,似乎还没走进死胡同。他开始去掉“兼而擅之”的野心,专心做一桩事,要么当官,要么专事收藏;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踏踏实实,不张扬,不图虚名。如此,全身而退是可能的。

    孙蕡含冤而死之例,则要看皇帝的智慧。如果他既想看到有资格传世的绝命诗,又不想诗人横死,可以出“陪斩”一招。让诗人和别的死刑犯一起上刑场,别的犯人的头颅在身边滚下时,他口占一首,随后松绑,拔去木签,活下去。从前,权势者有时用此法来震慑反对派。可惜无论施刑方还是受刑人,都对“绝命诗”不感丝毫兴趣。

    洋谚有云:“活着就像在蜂窝上舔蜜。”蜂窝里有密集的蜜蜂,会给伸进来的舌头下蜇;然而蜜糖的诱惑力,你抵御得了吗? (刘荒田)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是我国古代历史时期乃至世界历史同一时期中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而长安城的整体规划是由郭城、皇城和宫城、禁苑、坊市组成,其整体设计和结构布局都比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唐朝都城长安规划有两大商业核心区,即东市和西市。东西两市商业区毗邻唐朝皇宫,同时又位于人口密集之处,交通十分便利,商品贸易也格外活跃,货栈、店铺、客舍耸立,四面八方的商贾云集于此,杂陈繁多,物品琳琅满目,门庭若市、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同时还有丝绸之路过来的西域客商也频繁来往长安交易置换。所以,长安的商业气氛非常昌盛,以至于东西两市内各行各业的消费能力都空前强烈,尤其在饮食、衣饰、居住、珠宝、贸易等方面都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气象。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先要了解一下唐朝都城长安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唐朝长安的交通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以人工挖掘的漕渠架起了长安与黄河的水路交通线,加强了与黄河以东地区及东南地区的联系,还规划了大量的陆路交通线,贯穿大唐帝国各地和中亚、欧亚等国际贸易路线。

    其中,相对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如下几条:

    第一条交通枢纽是自长安到凤翔,再从凤翔一路向西,途径秦(天水)、兰、凉(武威)、甘(张掖)、肃(酒泉)、瓜(安西),跨过玉门关,一路纵深至沙(敦煌)、伊(新疆哈密)、西(吐鲁番)等地区。还可以一路向西贯穿途经焉耆、龟兹(库车),姑墨(阿克苏),这一条交通线就是通往西域、中亚的官方大道,也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

    第二条交通枢纽是自长安途径汉中、西川,途中可经由兴元、利、剑、绵、汉抵达成都,然后在一路纵深到眉、嘉、戎和彭、蜀邛、雅等地。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第三条交通枢纽是自长安途径蓝田、商洛山再到襄州,再一路贯穿至隋、安、沔、鄂、蕲、江、洪、吉、虔等地一直到广州。但是,这条交通线还可以自鄂、潭、衡、郴一路直通韶、广地区。

    第四条交通枢纽是长安到洛阳,经由洛阳一路向北至魏州,还可自洛阳向汴、宿、泗、楚等一直到扬州,再一路纵深贯穿至常、苏、杭、越、明、睦、衢、建、福、泉州等地。

    除了以上几条陆运交通枢纽以外,隋末唐初时期,地方政权为贯穿都城长安与山西地区的联系,又在山西省永济市境西南处黄河东岸的永济(也就是今天的蒲州古城)与陕西的朝邑(朝邑古城)之间的黄河上修筑了蒲津桥。

    "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隋书食货志》

    所以,在唐朝时期,这条路也就成为了黄河以东地区进入长安的必经之路,蒲津河桥的责任就颇为重要了。初建之时,河桥基本是采用竹苇为缆系舟,每年都需要更换一次。

    "绠断航破,无岁不有。虽残渭南之竹,仆陇坻之松,败辄更之,罄不供费,津吏成罪,县徒告劳,以为常矣。"《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从此这座蒲板桥就成为"凭险作固,夹咽喉之重关,连秦晋之长道",肩负着山陕地区之间各种货物的运输重担。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要想富先修路。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贯穿于长安,随之而来的也就造就了唐朝都城长安的商业繁荣。

    唐朝都城长安的市场需要的商品是大量的,尽管唐朝统治者以赋税、土贡、和买等形式从全国各地征调来大量的生活用品,但仍不能满足贵族、官吏们的奢侈欲望,还需要通过市场采购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同时居住于长安城内中的百姓也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所以唐朝的商人便把全国各地的商品运来,进行集市交易,以求获得暴利。

    早在隋朝时期,长安就是关中平原的商业都市。唐朝时长安又是国都所在,城内设有东西二市商业区。长安南城有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西城有延平门、金光门、开远门,东城有延兴门、春明门、通化门,北城有光化门。长安城内正中为唐朝宫城,宫城以南是皇宫,整体规划有十一条纵街、十四条横街和东、西两市。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華戎雜錯。去農從商,爭朝夕之利,游手為事,競錐刀之末"。《长安志》

    唐朝时期在隋朝长安原有东西二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商业,将隋朝原来的乡村集市发展产为地方的商业中心。因而,唐朝长安的商业金融核心区依旧在长安的东、西二市。长安东西两市各有两百余个行业,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比如说东市局、西市局,东平准局、在长安城朱雀街东市内,归大府寺;西平准局、在长安城朱雀街西市内,归大府寺。另外,还有市署等,稳定物价和日常管理市场等职责。

    硃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旧唐书.地理》

    长安东市是八方财富的汇聚处,唐朝的贵族和官员们的府邸大多都在朱雀街东,因而,长安东市的商业群体的服务目标基本就是针对这些人,通俗地讲就是高端生活区,买卖的都是奢侈品。

    "东西南北各六百步,四面各开二门,定四面街各广百步。"《长安志.东市》

    西市与东市相仿。东西两市内部有两条东西走向和两条南北走向的大街,形成井字型,沿着东西二市的围墙还有一条宽十多米的平行街道。两市之内都临街设店,在小的曲巷中还有在路边开设的店铺。

    西市南北长1031米,东西长927米,东市与西市大体相近,南北长1000米,东西长924米。东西两市各有八个门,以方便人员的往来和货物的装卸。长安的商业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而且市场布局更趋于合理,长安城内的街道、商铺规划等方面十分便于商户经营。

    长安城商业空前繁荣,如东市内共有物色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不过西市的商业可能超过东市。

    "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市。西市有口焉⋯⋯自此之外,繁杂稍劣于西市矣。"《长安志.东市》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唐武宗会昌三年六月,"东市失火,延烧有千余家",一把火就烧了几千家店铺之多,由此可见是见微知著。

    为什么说长安西市比东市更为繁荣昌盛呢?长安志中言道:"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万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由此可见长安西市的人口数量远远要比东市还要多。

    那么,西市所在地既不服务于皇室贵族,又不是为土豪官吏们的聚集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呢?

    西市人口数量多于东市,那是因为由于西市地理所在位置比较突出所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长安西市毗邻于永安渠旁边。永安渠又称之为交渠,它和漕河相连,交通便利,得天独厚。

    永安渠是唐朝都城长安城引水渠道。隋朝开皇三年人工挖掘而成,从长安城南侧的香积寺沿着西南方向引入交河水入西北流出,自大安坊西街流入长安城,途径大通坊、敦义坊、永安坊、延福坊、崇贤坊、延康坊等六坊,通过长安西市向东而流,交渠水一直横贯长安都城西部,为长安城西部地区的主要用水之渠。

    除此之外,从西域来唐朝长安的估客,也就是行商之旅,基本都是自开远门(又称安远门,唐朝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北的一个门)或从金光门,唐朝长安外郭城西面的中门进城。因此,长安的西市就成为各地商旅进入长安之后的第一个落脚之处,这就是为什么长安西市繁华程度超越东市的一个主要原因。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长安的西市商贸金融业比较繁荣昌盛的原因,主要还因为有衣肆(服饰)、坟典肆(书店)、凶肆(石刻和明器)、波斯邸(波斯商人住的地方)、布帛行、米麦行、绢行、秤行、麸行(粮站)、帛行、酒肆、胡人会馆(胡姬伴舞)、药行、蜡烛店、张家楼、窦家店(餐饮)、金店、珠宝行、寄附铺(典当行)等商业。

    因为西市的商业贸易远比东市繁华,冠以"长安金市"的美誉。西市中的各地商贾十分活跃,唐高宗时期,唐朝巨商邹凤炽居住于西市的怀德坊。

    "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常与朝贵游。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货物尽为所收。虽古之猗、白,不是过也。…又尝谒见高宗,请市终南山中树,估绢一匹,自云:山树虽尽,臣绢未竭。事虽不行,终为天下所诵"。又有王元宝者,玄宗尝"问其家私多少,对曰'臣请以组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组未穷。"故玄宗说:"朕天下之贵,元宝天下之富。"《太平广记》

    长安首富还有刘子逸、李明、卫旷、杨崇义、郭万金、窦乂等。这些富甲一方的商业大亨们都是市场贸易流通过程中,获得了非常丰富的贸易利润而发家的。他们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通常渗透到了唐朝的政界核心上层活动。

    "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永乐大典(残卷)开元天宝遗事》

    唐朝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长安城内的富商巨贾的数量和个人财力更是与日俱增。

    唐朝顺宗永贞年间,长安东街有一位叫王布的人,知书达礼,家财千万,臣商大贾都敬他为上宾。

    "永贞年,东市百姓王布知书,藏钱千万,商旅多宾之。"《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

    唐朝末年的王处存,为京师富族,财产数百万。

    "宗善兴利,乘时贸易,由是富拟王者,仕宦因赀而贵,侯服玉食,僮奴万指"。《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在长安东市、西市周围的各坊之间,还有诸多的茶楼酒肆与小商小贩和贩卖小吃的街边小店。比较有名的有颁政坊的馄饨曲,长兴坊的毕罗店(手抓饭),在崇德坊、怀真坊、宣义坊、胜业坊等坊里还有诸多小商贩,甚至还有推着小车卖蒸饼的流动商贩。而在其他坊里中还有许多供行旅服务的行业,如大通坊、敦义坊、永安坊、延福坊、崇贤坊、延康坊、光德坊、延寿坊等坊内都有旅舍、寄舍、旅邸等。

    当时长安最著名的小吃非辅兴坊的胡人小吃胡麻饼莫属,其以面脆油香盛名长安城。根据《酉阳杂俎》卷七.酒食中记载:长安的有名小吃,还有"肖家的馄饨,吃完混沌沥去汤还可以用来煮茶。庾家店铺的粽子,白莹如玉。韩约做的樱桃毕罗,它的颜色不改变不说,他还会做冷胡突(冰淇淋)"。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还有名酒,西市的西市腔,郢城的富水酒,乌程的若下酒,荥阳的土窟春酒,富平的石冻春酒,剑南的烧春酒,河东的乾和葡萄酒,岭南的灵溪博罗酒,宜城的九酝酒,浔阳的湓酒,京城的西市腔酒,虾蟆陵的郎官清酒,河汉的三勒浆酒。而三勒浆酒的酿造方法是出自于波斯国。所谓"三勒",就是"庵摩勒、毗黎勒、诃黎勒"的一种简称。

    由于唐朝长安的商业异常繁荣,西市街面上的邸店也多起来。邸店也就是为来往的客商提供居住、堆储货物、进行交易的店栈。也称之为邸舍、邸阁,简称邸或店。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根据《唐传奇选辑》中记载:

    "西市秤行之南,有十余亩坳下潜污之地,目曰小海池。为旗亭之内,众秽所聚。又遂求买之,其主不测,乂酬钱三万。既获之,于其中立标,悬幡子。绕池设六七铺,制造煎饼乃糰子,召小儿掷瓦砾,击其幡标,中者以煎饼米团子啗。不逾月,两街小儿竞往,计万万,所掷瓦已满池矣"。

    "造店二十间,当其要害,日收利数千,甚获其要。店今存焉,号为窦家店"。《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四十三》

    窦乂随后在这里建造了门面房二十间。由于是繁华街区,所以租出去之后,每天光靠房租就可以收入几千钱,获益甚多。而这些店面房间到今天还存在,叫窦家店。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太平广记》中说:东市有"王布知书,藏钱千万,商旅多宾之"这就是贸易行兼营客栈,同时客栈的老板和牙郎又是南北来往客商买卖的中间人。

    牙狼在唐朝时期也称之为牙侩、互市牙郎,通俗叫法为牙子、牙保,简单地称呼就是牙郎、互郎等。这是一种以通过撮合、招揽买卖、提供市场商品行情,在买卖双方成交后抽取佣金为生的一种职业。

    唐朝末年时期,随长安市场经济的繁荣以及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渐萌生了女侩、马牙、庄宅牙人等专业经纪人的出现。比如说:牙嫂(雇佣女使)、庄宅牙人(房产中介人)、牙保(商品信用担保)等。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当时,长安东西市的邸店(客栈)频繁接纳南北来往的转运大宗货物的客商,而这些客商的货物批发生意大多数都是经由邸店老板从中撮合或牵线成交,所以开设客栈的老板获利颇多。因此,唐朝的很多王室贵族、官员,自己也都纷纷开设客栈获利。

    唐朝都城长安的手工作坊的发展也是势头强劲。在长安官方直营的手工行业忽略不计之外,在长安东西两市的家庭手工作坊也是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的。而且具有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这一类的手工作坊逐渐形成了一条街的性质。这些家庭式手工业都聚集在长安朱雀大街的同一个里坊之中。

    《长安十二时辰》看唐都“靖恭坊、估客、牙人、邸舍”背后的繁荣

    如:靖恭坊是当时造毡业作坊集中之地;崇仁坊是以制作乐器为主的行业一条街,其中以南北二赵家为最好;延寿坊则是多是琢玉之家。又如通化门毗邻关东大道一带,是造车工匠聚居之处。宣阳坊是集中给丝绸染花的彩缬店铺的一条街;丰邑坊是供应石刻及各种丧葬用品的店铺居多。由此可知,长安城中有许多小手工业者,生产各种日常用品,同时也为长安城百姓服务。

    综上所述,长安消费之所以这样兴盛,与唐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使得唐朝都城长安内的人民十分喜欢追求新颖时尚,同时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此进行贸易,还有许多西域商人也来此采购,所以长安市场商品交换十分活跃,商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气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解析

    将相和

    (1)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2)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3)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4)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lìn)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5)赵王把蔺(lìn)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6)蔺(lìn)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写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7)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lìn)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8)蔺(lìn)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lìn)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9)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写蔺相如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10)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第一部分(1——10)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

    (11)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miǎn)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12)赵王到渑(miǎn)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miǎn)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13)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fǒu)。”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fǒu)。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fǒu)。(写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毅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14)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照应上文,突出廉颇威震朝野,连秦王都害怕他,不敢轻举妄动,在维护国家尊严上也有廉颇的功劳,为下文写他对蔺相如不服气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11——14)写渑池之会的故事。

    (15)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要让他下不了台!”(这是将相不和的原因。)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16)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 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也突出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突出了廉颇、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说出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17)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第三部分(15——17)写负荆请罪的故事。

    本文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所创作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韩、赵、魏、楚、燕、齐、秦,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2、课后生字

    相xiàng(1)偏旁:木(2)结构:左右(3)组词:照相、丞相

    璧bì(1)偏旁:玉(2)结构:上下(3)组词:合璧、璧月

    臣chén(1)偏旁:臣(2)结构:独体字(3)组词:大臣、臣服

    蔺lìn(1)偏旁:草(2)结构:上下(3)组词:蔺相如、马蔺

    强qiáng(1)偏旁:弓(2)结构:左右(3)组词:强大、富强

    诺nuò(1)偏旁:讠(2)结构:左右(3)组词:许诺、允诺

    划huà(1)偏旁:刂(2)结构:左右(3)组词:计划、策划

    廉lián(1)偏旁:广(2)结构:半包围(3)组词:廉价、清廉

    抵dǐ(1)偏旁:扌(2)结构:左右(3)组词:大抵、抵消

    御yù(1)偏旁:彳(2)结构:左右(3)组词:防御、御敌

    辞cí(1)偏旁:辛(2)结构:左右(3)组词:辞职、告辞

    辱rǔ(1)偏旁:辰(2)结构:上下(3)组词:侮辱、辱骂

    缶fǒu(1)偏旁:缶(2)结构:独体字(3)组词:敲缶、击缶

    袍páo(1)偏旁:衤(2)结构:左右(3)组词:衣袍、袍子

    罪zuì(1)偏旁:罒(2)结构:上下(3)组词:罪犯、罪人

    召zhào(1)偏旁:口(2)结构:上下(3)组词:召开、召集

    议yì(1)偏旁:讠(2)结构:左右(3)组词:商议、议论

    献xiàn(1)偏旁:犬(2)结构:左右(3)组词:贡献、献策

    典diǎn(1)偏旁:八(2)结构:上下(3)组词:典礼、恩典

    抄chāo(1)偏旁:扌(2)结构:左右(3)组词:抄写、罚抄

    怯qiè(1)偏旁:忄(2)结构:左右(3)组词:胆怯、怯场

    拒jù(1)偏旁:扌(2)结构:左右(3)组词:拒绝、抗拒

    荆jīng(1)偏旁:刂(2)结构:左右(3)组词:荆棘、紫荆

    3、课后词语

    无价之宝wú jià zhī bǎo:形容极其珍贵的东西。

    召集zhào jí:通知人们聚集起来。

    大臣dà chén: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商议shāng yì: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

    勇敢yǒng gǎn: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

    机智jī zhì: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解决jiě jué:处理问题使有结果;消灭坏人。

    难题nán tí:不容易解决或解答的问题。

    称赞chēng zàn: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

    绝口不提jué kǒu bù tí:这件事情绝对不和别人说。

    诚意chéng yì:真心对待。

    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交付jiāo fù:交给。

    商量shāng liang:交换意见。

    允诺yǔn nuò:答应、做出承诺。

    划归huà guī:归管理、使属于。

    典礼diǎn lǐ:郑重举行的仪式。

    约定yuē dìng:经过商定而确定下来。

    丝毫sī háo:极其微小,一点点(多用于否定式)

    客舍kè shè: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胆怯dǎn qiè:胆小;缺少勇气。

    示弱shì ruò: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随行suí xíng:跟着别人走、随从人员。

    推辞tuī cí: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拒绝jù jué: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边境biān jìng:靠近边界的地方。

    职位zhí wèi: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

    服气fú qì:由衷地信服。

    攻无不克gōng wú bù kè: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战无不胜zhàn wú bù shèng: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能耐néng nai:技能、本领;有能耐。

    高头大马gāo tóu dà mǎ:体形高大的马;比喻人身材高大。

    顺眼shùn yǎn:看着舒服。

    诸位zhū wèi:人称代词,对所指的若干人的尊称。

    乘机chéng jī:利用机会。

    战袍zhàn páo:古代士兵在战时穿的袍子。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同心协力tóng xīn xié l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多音字

    相(1)xiāng相信、相亲(2)xiàng照相、相片

    别(1)bié分别、区别(2)biè别不过、别扭

    的(1)de我的、你的(2)dí的确、的当(3)dì目的、无的放矢(4)dī的士、打的

    得(1)dé觉得、得到(2)de出得了门了(3)děi如果下雨就得淋湿了

    了(1)le走了、快了(2)liǎo了解、知了

    和(1)hé平和、温和(2)huò和面、和稀泥(3)hú麻将中常用,和了

    给(1)gěi送给、献给(2)jǐ供给、给予

    说(1)shuō说话、学说(2)shuì游说、说服

    着(1)zhe看着、写着(2)zháo着火、睡着(3)zhuó穿着、着陆(4)zhāo着急

    当(1)dāng当时、当然(2)dàng当铺、上当

    应(1)yìng答应、应聘(2)yīng应当、应该

    正(1)zhèng正确、正好(2)zhēng正月

    为(1)wéi因为、成为(2)wèi为了

    难(1)nán 难过、难受 (2)nàn 发难、难兄难弟

    解(1)jiě 解锁、解释(2) jiè押解、解元(3)xiè 浑身解数

    没(1)méi没有、没用(2)mò淹没、出没

    只(1)zhī一只、只身(2)zhǐ只有、只见

    好(1)hǎo好人、好看(2)hào喜好、爱好

    见(1)jiàn见面、相见(2)xiàn常用在古诗文中

    看(1)kàn 看见、好看(2)kān看家、看门

    几(1)jǐ所剩无几、几个(2)jī几乎、茶几

    地(1)dì 土地、种地(2)de飞快地跑(修饰动词)

    要(1)yào主要、紧要(2)yāo要求、要挟

    强(1)qiáng强大、强壮(2)qiǎng勉强、强笑(3)jiàng倔强

    量(1)liàng力量、产量(2)liáng重量、打量

    划(1)huá划船、划桨(2)huà计划、规划

    行(1)háng 行家、银行(2)xíng 行走、行人

    重(1)zhòng重量、重力(2)chóng重新、重复

    还(1)hái还有、还是(2)huán还钱、还书

    作(1)zuò作业、工作(2)zuō作死、作坊

    占(1)zhàn占据、攻占(2)zhān占卜、姓占

    便(1)biàn 方便、便利 (2)pián 便宜

    假(1)jiǎ假山、假如(2)jià假期、放假

    朝(1)cháo 朝向、朝南(2)zhāo 朝气、朝阳

    谁(1)shuí 姓氏、是谁(2)shéi谁来过、谁走了

    都(1)dōu都有、全都(2)dū都市、首都

    削(1)xuē削弱、剥削(2)xiāo削皮、削掉

    乘(1)chéng乘法、乘车(2)shèng千乘之国、史乘

    传(1)chuán传奇、传授(2)zhuàn传记、水浒传

    觉(1)jué觉得、发觉(2)jiào睡觉、午觉

    背(1)bèi后背、手背(2)bēi背包、背人

    将(1)jiāng 将来、将要(2)jiàng 将士、损兵折将(3)qiāng 将进酒

    5、易错字词

    氏、璧、商、派、蔺、献、捧、碎、装、瑟、缶、敲、爬、免、武、避、袍、缚、荆

    诚意、允诺、隆重、渑池、胆怯、廉颇、抵御、准备、推辞、侮辱、厉害、削弱、乘机、同心协力、保卫

    6、近义词

    常常——经常、着急——焦急、立即——立刻

    商议——商量、答应——允诺、进攻——攻击

    勇敢——勇猛、机智——聪明、理屈——理亏

    称赞——赞扬、诚意——诚心、隆重——盛大

    危险——危机、胆怯——胆小、抵御——防御

    推辞——拒绝、侮辱——欺辱、削弱——减弱

    热情——热忱、保卫——保护

    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理直气壮——义正言辞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知错能改

    同心协力——齐心协力

    7、反义词

    常常——偶尔、着急——淡定、立即——缓慢

    商议——独断、答应——拒绝、进攻——防守

    勇敢——懦弱、机智——愚笨、理屈——合理

    称赞——批评、诚意——假意、隆重——草率

    危险——安全、胆怯——勇敢、抵御——进攻

    推辞——接受、侮辱——敬重、削弱——强化

    热情——冷漠、保卫——破坏

    无价之宝——一文不值、理直气壮——做贼心虚

    攻无不克——不堪一击、负荆请罪——兴师问罪

    同心协力——明争暗斗

    8、文章主要内容

    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9、人物形象

    廉颇: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解析

    我是尼龙快给我发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