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增长“窗口期”到了!机会与危机并存,努力工作才是正道(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实施方案)
导读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有不少老师在网络上晒自己的工资单,令人不解的是老师们晒出的工资单差距很大,有人月薪不足3000元,但是月薪过万者也为数不少,教师群体的真实工资现状到底如何?2023年又...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有不少老师在网络上晒自己的工资单,令人不解的是老师们晒出的工资单差距很大,有人月薪不足3000元,但是月薪过万者也为数不少,教师群体的真实工资现状到底如何?2023年又到了教师工资增长的“窗口期”,今年老师们的工资会进行调整吗?作为当今的教师群体,又该如何面对现在的工作?#大有学问#
教师群体工资现状
有老师月工资不足3000元是不是真的?是!有老师月工资过万是不是真的?是!教师群体中每个人的工资差距很大,高校教师相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更高一点;而对于中小学教师,工资高低又受职称高低和地域影响,所以大家才会看到教师工资高低不一的局面。资料显示,我国乡村教师全年平均月收入集中在3000-4000元(含4000元)的比例最高,达到34.55%。2500-3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6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0.57%、19.43%、9.45%、4.84%。

在教师群体中,领到高工资的是极少数,而月工资在3000元以下也是少部分的存在。老师们每个月的打卡工资再加上各种津贴、补贴、双边公积金、绩效工资,中位数应该在4500元-5500元之间。
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其中主要包含农村无业老人群体、未毕业的大学生、在农村依靠种地为生的人群或从事保安或工人等人群。据中金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口累计13.28亿,占14亿总人口的94.8%。
对老师们来说,靠工资收入发不了财,但是无病无灾也绝对能生活得下去。

教师群体工资增长的“窗口期”到了!
国家早前的《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件》要求,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今后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近期每两年调一次。
《方案》以后,教师群体基本工资标准已经进行了4次上调,每次上调的幅度在300元左右,最近一次上调时间为2021年10月1日,根据国家“近期每两年调一次”的规定,2023年又到了教师群体工资增长的“窗口期”。

机会与危机并存,努力工作才是正道
连续三年的疫情,各行各业都不容易,教师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得到了充分体现,2023年教师工资是否会不涨还很不好说,但是对教师群体来说,机会与危机并存,只有努力工作才是正道。
山西省政府日前公开的一则批复称,省政府同意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并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撤销临汾学院的建制。原临汾学院人、财、物全部划转至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在校生由临汾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培养和管理,毕业后颁发原录取学校毕业证书。这意味着一所全日制大专院校正式划入了一所公办高职院校,高校的缩招,乃至“缩编”已经悄然开始。
相对于高校来说,未来一段时间,中小学校的消失、合并也成为必然。2022年全年新生人口只有956万,而专任教师人数已达1844万,教师人数已经处于整体超编状态。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各地不会再大规模招聘新入职教师。

据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有在职公务员730万人,各种如党群妇联300万人,事业编制3100万人,离退休人员3000多万人,揣着铁饭碗“吃皇粮“合计近8200万人。国财政供养人口用去全国14亿人税收的4成多!很多人提出吃财政饭的人太多了,机构臃肿,职能重叠,人浮于事,该精兵简政了!
浙江宁波已经出台了教师退出机制,因为生源减少,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地方出台“教师退出”相关规定。同时危机之中也同样蕴含机会,当教师群体人数减少后,待遇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作为教师群体,别再考虑工资是否上调了,从现在开始努力工作,先保住“饭碗”不下岗才是硬道理。#教育听我说#
体制内待遇下降,年轻人还是挤破头考编

竞争比约41:1的国考
临近2月底,多个省份将迎来省考(各省公务员考试),而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也预计在3月份。
回顾2023年国考,截至2022年11月3日的17时55分,全国已有超过250万人报名,与2022年报考国家公务员人数相比,增加了近50万人,同比增长25%。
数据显示,2023年公务员考试总规模招录中,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而省考则近19万人。虽然并非报名的人都参加笔试,但实际参加2023年国考笔试的仍有152.5万人,这也意味着近150万人要争抢近4万个录用机会,基本约41:1的竞争。
一些岗位竞争更为激烈,如青海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三)职位仅招录1人,但过审人数已有5872人。虽然这与2022年竞争比超2万:1的最热岗位“不在一个档次”,但也足够反应国考竞争的激烈。

与一年一次的国考相比,在基本上也一年一次的省考或部分省份会在下半年举行的小联考中,竞争压力也不小。从往年省考数据看,其通过率也仅近3.2%。
当然,除公务员外,编制内其他岗位也“吃香”,但同样竞争也不小。如教育单位中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才近30%,再如2022年上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报录比约10.7:1。
这样的剧烈竞争似乎就印证了网友所说的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而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
这里提及的编制也即体制,往往指的是机关单位职工所占的职位,基本可理解为国家给发工资的岗位,包括上述的行政编制人员中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中如医院与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国企编制中的职工。
体制岗位为何竞争如此激烈,或许在于“体制真香”。
与体制内岗位相比,社会不少行业竞争大、工作累、福利待遇与就业持续性也不一定有真实保障,但如公务员这类岗位,隐形福利相对较多,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也相对没那么容易下岗。
再加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2022年达到1076万人,再创了历史纪录,而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又增加了82万人。
这更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而不少毕业生表示在其他行业“卷不过”,还是转向了稳定性更高的体制岗位尤其是公务员。不过,事实也说明了,“考公也很卷”。
而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一些主营业务涵盖招录考试培训的机构发展也愈发向好。
如受疫情影响2021年营收下降的中公教育,随着管控放开、有效把控成本费用及线下招生培训陆续恢复,凭借较强的品牌优势也可能在越来越多的“考公”需求中实现快速复苏。
同样,涵盖公务员考试培训、事业单位雇员考试培训、教师资格证及招录类培训的粉笔有限公司的业务也在逐渐恢复。
随着近年招录类考试竞争愈发激烈,国考与省考录取率呈下滑趋势,这些培训机构的参培率或许还会大幅提升并带来营收好转与增多。
待遇已经有所调整或下降
当大众谈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时,往往伴随着对这些岗位薪资的谈论。
自建国来,我国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已有过1956年、1985年两次大改革。
而在国家财力较紧张的情况下,为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完善,1993年10月起,党中央国务院再次进行了改革,颁布了《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此次改革也一定程度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针对机关工作人员,一是实行职级工资制,包括按工作人员职务高低、责任轻重与工作难易程度确定的职务工资,按工作人员资历和能力确定的级别工资,大体维持基本生活费而确定的基础工资及根据工作年限确定的工龄工资。
在这个制度下,无论是主席级别、副总理级别还是科员、办事员级别的人的基础工资都只有90元一个月,而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龄工资就增加一元钱,一直到离退休当年为止。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主要体现在职务工资、级别工资的差异上。
这次改革也建立了正常的增资制度,可晋升职务工资档次,晋升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与工龄工资,也会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不然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展但这些工作人员的工资却一直几百块也不现实。
除了这些工资外,艰苦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费支出存在差异的地区也有额外津贴。
当然,不合理的津贴项目也要取消。
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的改革也主要在于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建立增资制度及给予艰苦边远地区与在苦、脏、累、险岗位工作人员更多的津贴倾斜。

总体而言,此次改革除了让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跟上时代的步伐外,也在严格防止高定级别、高套职务工资等现象的发生,且增资额也要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增资指标限额内,不可突破。
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取消了公务员基本工资中的基础工资与工龄工资,仅剩下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而公务员的级别也调整成了27个。
随着时间的发展,四川、内蒙古、吉林等多地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中再次明确提出了2016年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这也是对“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决定”的贯彻。
而经过这次调整,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增资了300元左右。
从改革中可发现,相关制度文件中对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的薪资调整总跟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变动或上调以保障其合理性,但也严格控制增资的标准与范畴。
但近期,伴随着考公的谈论并非工资的上涨,而是多地传出公务员面临降薪的风险。
但根据国家明确的薪资制度,所谓的“降薪”恐怕还是保障了基本工资而限制了绩效奖金或者说津贴的额度,让一些地方不能再“任性发钱”。
过紧日子,应对冲击
而关于网络上公务员降薪等言论的出现,或许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近年来国家财政的吃紧,尤其是疫情影响下,财政缺口的扩大。
要知道,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资都是国家发放的,而这些支出也基本来自国家的财政收入。
但从近年来的财政来看,我国的财政赤字正在逐步扩大,而且缺口还不小。
2013年,全国财政缺口绝对值(收入减去支出)首次超过了万亿元,或许受疫情冲击,2020年缺口达到最大,近6.3万亿元,2021年则有所缩小,但也将近4.4万亿元。

☉数据:Wind
同样,地方财政的缺口也在扩大,2020年达到最大缺口近11万亿元。

☉数据:Wind
而早在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提到当时出现的一些欠薪问题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而一些地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也受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等原因出现了拖欠问题。
在收支紧张且基于民生考虑的问题下,“紧日子”的思想早已被提出,强调用好“每一个铜板”,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的做法。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三年的冲击后,这一做法显得更为重要。
在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过程中,收支管理有所强化,铺张浪费、违规新建楼堂馆所、搞形象工程也被禁止,当然,违反财经纪律、随意挥霍公款的更要严查重处,以便将宝贵的资金放到发展的紧要处以及民生急需上。
在这样的号召下,多地政府也积极响应。
如四川巴中市在2021年的“过紧日子”十条措施中就提到了严控差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会议活动经费、因公出国(境)和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办公用房办公设备支出等,也严控编外用人费用等。
近几年来,广东省也在积极贯彻“过紧日子”思想,了不少相关要求。
如2017年印发的《关于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的意见》中也提到了对建设楼堂馆所、“三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及购置费)经费管理、节庆等大型活动、办公费用等方面的要求。
自然,里面也提到了要加强机构编制与工资管理,其中就提到“超编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等一律不得核拨经费和工资”、“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工资和津补贴的政策规定,不得违规发放津贴、补贴”。
如此一来,相较于以往管控力度不足时带来的高福利感,“过紧日子”思想下的机关工作人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自然会出现待遇降低的感受。
而在广东省“省级带头过紧日子,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做法下,其2022年仍着力保市场主体,“无论财政有多难”,”都没有在民生支出上退步”。
至于网络传言的多地公务员降薪程度说法,官方并无明确的公文表示,或许还是得看体制内部人员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了。
就业压力、招录规模扩大与政策倾斜下,该考还是会考
不过,虽然多地传出公务员降薪等消息,但无论真实情况如何,好歹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体制内工作相对还是个“铁饭碗”,没那么容易失业,而即使严控津贴,也只是不得违规发放,该有的待遇还是会有。
相比之下,其他行业就业竞争也激烈,且在大环境的变动下,还更易面临裁员失业的风险。
今年2月上旬,就有消息称,由于业务增长放缓的影响,曾在疫情冲击中业务大幅增长的Zoom也将裁减人员近1300人,占员工总数15%。
而在此之前,eBay、Meta、微软也有放出裁员的消息,国内的字节跳动、腾讯也进行过裁员。随着互联网裁员潮的到来,入职“大厂”是个“美差”的观念也已逐渐发生转变。
与这些行业相比,体制内的稳定性相对要高一些,而与投行领域等加班加点工作强度大的岗位相比,体制单位整体又显得轻松一些。
再谈到目前考公、考编,其竞争虽有所加剧,但相应的录用规模也有所扩大,录用政策也向应届毕业生有所倾斜。
除国考比去年增加近50万人外,省考规模也有所扩大。
截至2023年2月1日,了2023年公务员联考公告的26个省市一共招录近16万人,加上一些非同一时间省考的省市招录人数,即是近19万人,同比增幅16%,显著高于2022年省考近6%的增幅。
其中,广东省为全国招考人数最多的省份,近1.8万人,其次是招考近1.1万人的湖北。此外,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江西均有所扩招。
再从国考招录人数与岗位情况来看,近年来,一个岗位平均招录的人数也有所增多。

☉数据:东吴证券
同时,考虑到每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在“稳就业”的背景下,近几年中央与多地部门都出台了措施,面向高校毕业生挖掘更多政策性岗位,一方面向应届生倾斜,一方面也向基层岗位倾斜。
而从城镇化率来看,中公教育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国内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0%,而在城镇化率背后,也伴随着公共财政开支及公共服务部门就业人群规模的扩大。
与发达国家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约占劳动力就业人口的10%-20%相比,国内该数值仅近5%。而随着城镇化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增多也会带来相应部门人员需求增多,并对公共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这对不少高校毕业生而言,也是进体制的机会。
不过随着公务员的扩招或政策性岗位的增容,“财政买单”下带来的财政缺口是否会扩大也值得担忧。
另外,也有言论担忧,由于体制内众多岗位属于非市场化公共部门且不少部门还存在一定的门槛要求,若更多优秀人才前往公共部门而非生产性部门,也会给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带来风险。
但或许这是社会层面该考虑的问题,不少高校毕业生尤其是近两年的毕业生或许更关心的是如何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亦或一份工作。
综上所言,再考虑到不少地方的公务员、教师等岗位的生活与工作平衡、福利待遇还是可以的,所以对不少应届生而言,即使竞争激烈,该考的依旧还是会考。
参考资料:
商贸零售行业跟踪周报:2023年公务员省考进一步扩招 公考培训机构疫后底部反转机会_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lastest/rptid/728943838547/index.phtml
超202万人报考2022年国家公务员 最热职位竞争比超2万比1_新闻频道_央视网
https://news.cctv.com/2021/10/26/ARTIzHbj7pPrtGN0ZaCdnWC6211026.shtml
152.5万人实际参加2023国考笔试,竞争比约41:1_教育频道_央视网
https://edu.cctv.com/2023/01/09/ARTIQviubMMU2uxVndZiVilJ230109.shtml
【信达新消费】粉笔(2469.HK):线上突围线下扩张,赛道优质行稳致远 https://mp.weixin.qq.com/s/DMpTnP8t971G0KnCA7V4ew
多地今年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16-01/22/content_5035306.htm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8/content_5120938.htm
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J].湖北政报,1994(02):12-25.
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3/19/content_5375052.htm
印发《关于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的意见》的通知
https://czt.gd.gov.cn/gkmlpt/content/0/187/post_187511.html#86
数字看财政:如何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人民群众的“稳日子”
https://czt.gd.gov.cn/gkmlpt/content/3/3124/post_3124172.html#92
广东财政:省级带头过紧日子 集中财力办大事
https://czt.gd.gov.cn/gkmlpt/content/4/4081/post_4081660.html#92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https://www.scjc.gov.cn/scjc/rdzx/2022/3/14/9eb4843a61cf4d12a54757c80930fa72.shtml
巴中市出台市级部门(单位)“过紧日子”十条措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21/4/14/68b951c1792845f7838312a5329de7f9.shtml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些地区政府项目出现工资拖欠问题 _要闻_新闻_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15-01/15/content_2804630.htm
互联网大厂员工:我是这样离职的_周刊原创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https://www.ceweekly.cn/2023/0210/405292.shtml
公务员省考总招录19万人,4省扩招超50%|教育观察_财新网_财新网
https://www.caixin.com/2023-02-13/101997214.html
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创近十年之最刷新纪录_中国网
https://henan.china.com.cn/edu/2022-11/04/content_42160133.htm
文章用:虫创意
本回完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补发,明年教师工资或许迎来新调整
大家好,欢迎我的养老和教育类专题文章,在阅读交流中分享思考成长进步。为什么说未来5年是教师工资增加速度最快上涨标准,最高调整方法最科学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所决定的。

绩效工资基础部分70%是按照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挂钩调整,而绩效工资30%部分采用的是绩效考核方案,挂钩的调整机制实施,多劳多得,优者优酬。
扩大用人单位的分配考核权,扩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是未来,绩效工资分配是否科学性的重要信号?
第2个调整趋势,中高级职称全面放开的影响。根据新教师法的规定,事业单位中级职称不在设岗限制副高级,由省级单位进行统筹解决,在县管校聘优势的强大支持下,中高级职称全面放开,未来教师基本上在5~6年可以评上中级职称,10~15年可以评上高级职称,换句话说教师全员中高级退休这是一个趋势。换句话说,因为职称改革给教师,每人每月平均收入薪酬增加500元到800元左右。
第3个调整趋势,艰苦边远地区和一线教师工作补助的参照标准。让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享受到最高的荣誉和最高的津贴待遇,是艰苦边远地区和一线教师工作补助的发放标准原则。必须要通过津贴调整来解决教师的逆向流动问题过去,城镇教师是非常光荣的农村教师,非常想调动进入城里工作,而现在则是成立教师,羡慕乡村工作,乡村教师补贴,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每月达到了800元到1200元之高。
第4个调整趋势,建立国家统一的荣誉表彰机制和福利津贴标准。
建立健全教师的荣誉表彰机制,就是要在现有荣誉证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30年超常教龄的荣誉,激励和表彰,单单靠证书来激励还远远不够,应该发挥待遇优势,把获得证书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行动自觉和职业价值追求,并且与退休前的工资绩效考核挂钩与退休之后的生活津贴和养老金待遇挂钩。

第5个调整趋势,统筹解决教师工资和公务员工资动态调整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恢复,社会平均岗位工资上涨,社保缴费基数也相应的变化,势必带来了教师工资和公务员工资之间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显现,然而2022年的重点是提高公务员的目标奖的同时要缩减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不合理,部分同时坚持全国统筹,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和公务员工资待遇差距问题,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第6个调整趋势,落实过节费和第13个月工资标准,对教师全员实施。
第13个月工资全面实施也是一种趋势,不断的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别上涨而提升标准,这也是未来的方向,过节费和第13个月工资应该全面纳入到年终奖的范畴,实施动态调整2023年将进入到法定假期全部放假的新阶段,全国自由流通之后的影响和经济的恢复,必将给假日经济带来优势。春节,元旦,中秋,端午,这些重要的节日,包括一些教师节,国庆节,劳动节等重要的节日,都应该坚持发放过节费促进消费。

第7个调整趋势,落实车补在事业单位的全面落地。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车补政策是事业单位的福利,那么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教师身份的,能否享受车补,我想教师职业本身不需要车补,然而从补贴金额与公务员产生差距这个角度考虑,从缩小差距这个角度考虑,应该给教师实施另外一种补贴来弥补车不在事业单位实施之后造成的冲击,防止教师待遇造成新的差距。
第8个调整趋势,落实降温费,取暖费以及过节费的年终奖特性。
把教师节的降温费和过取暖费以及过节费,归属年终奖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在统计部门统计教师年薪年收入水平的过程中,可以不遗漏相应的数据。这样的数据纳入统筹解决之后,有利于对比参照横向纵向对比来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第9个调整趋势,福利津贴,坚持退休人员一体化调整。
退休人群是最重要的人群是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在30年职业生涯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牺牲的人群,所以在今天福利待遇保障方面应该坚持同工同酬体现,退休前和退休之后关键待遇不降低,关键福利津贴不改变的原则。把70岁以上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的改善,纳入各级各类保障范围之内,确保他们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而活得越来越有尊严,而这个尊严就建立在待遇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基础上。
我是社保十叔,欢迎点赞,,支持,转发,收藏,分享,评论,打赏,这里最原创的语言文字,这里最接地气的视频解读分析。
- 1内蒙古现在穿什么衣服合适,零下29度的内蒙古有多冷?眼镜布可切香蕉 衣服洗完后能站立
- 2这位女星的一家三口都在39岁去世,死因还都是相同的……(崔真实事件知乎)
- 32022年,央企的级别排名?(总会计师是什么级别)
- 4高铁乘务员多少岁退休,你好!铁路人心中的“李焕英”
- 5蛋黄怎么炸出油,蛋黄蚕豆的做法真的好简单,这样炸出来焦香酥脆,太好吃了
- 6沈阳铁西鬼楼事件揭秘,沈阳铁西鬼楼内部全程(你在视频里看到了些什么吗?)
- 7中国高楼最多的城市排名前十,中国城建水平最高的50个城市,深圳力压北京,武汉第5,成都第10
- 8形容桃子的词语有哪些成语,为什么常说“桃李满天下”桃子,李子有什么好处
- 9不合格的大魔王,一开始就无敌的小说真爽|推荐几本男主超强无敌的爽感小说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