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14万遇难者中90%被活活烧死(日本关东大地震是哪一年)
导读日本的关东地区东跨日本本洲岛中东部,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日本重要的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就在关东地区。1923年9月1日,星期六,横滨——东京地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人和上班族还在办公楼里忙碌,家庭主妇们则开始烧火煮饭。因为是星期六,车站上...
日本的关东地区东跨日本本洲岛中东部,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日本重要的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就在关东地区。
1923年9月1日,星期六,横滨——东京地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人和上班族还在办公楼里忙碌,家庭主妇们则开始烧火煮饭。因为是星期六,车站上排满了准备外出度假的人们。
11点58分,关东平原地区突然发出了一阵阵“嘎嘎”的声响,大地上下抖动起来,接着便是一阵紧一阵的摇晃。一向宁静沉稳的大地此时却躁动不安:左右摇摆,上下抖动、起伏,人们仿佛置身于峰谷浪尖的海面上一叶小舟中,无法站立,无法走动,只能听命于那失去往日平稳的大地的摆布。人们被颤抖的大地抛向空中,非死即伤。没有死伤的人们试逃出摇摇欲坠的房屋,可是双脚不听使唤。那一排排、一栋栋扎根大地的各种房屋也经受不住大地剧烈抖动的“考验”,摇晃、瓦落、墙倒、屋塌。能经受如此严峻“考验”的房屋寥寥无几。因此,那些勉强挣扎逃出房屋的人也没有摆脱厄运,或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或被埋在废墟中。一些人则被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惊骇得麻木了,眼睁睁地看到倒塌的楼房向自己扑来,坐以待毙。
地震发生的隆隆声、受伤者的呻吟声、没有受伤的人的呼喊声响成一片,令人毛骨悚然。大多数人在地震造成的大地颠簸中无所适从,被活活埋在倒塌的房屋里。许多人尚未来得及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便一命归西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8.3级。其袭击范围之广,受害面积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实为日本历史上所罕见。那些压在倒塌房屋里的人们无力自拔,那些侥幸活着的人也无力前去拯救。一个人即使没有被地震夺去生命,但也只能眼见自己的亲人在瓦砾堆下垂死挣扎,直至死神降临。倒塌房屋废墟下没有受伤或只受了点儿轻伤的人也没有人前往救助,几天之后,也因饥渴交并,气绝身亡。
关东大地震中,除房屋倒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外,大地也张开了血盆大口——地震造成的大裂缝,直接吞噬着人类的血肉之躯。有些人侥幸逃出了即将倒塌的房屋,却又掉到大地的裂缝中,被冒出的地下水活活淹死;没有被淹死的想从裂缝中爬上来,可是那“血盆大口”——裂缝又忽然合闭上,许多人被活活挤死。汽车掉进地裂后,地裂合并时,汽车连同车上的人被无比强大的压力挤成了铁饼、肉饼,地裂中不时传来撕肝裂胆的嚎叫声。有的地裂中喷出了水柱,直射地面,挤死在地裂中的人的尸体被强大水流喷到地面。一些压在瓦砾堆中的人,被地下冒出的水淹死。地裂将房屋撕成两半,把屋里的人统统吞到地裂里。
地震造成的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山崩地裂,多处出现大塌方。一座大森林以每小时九十多公里的速度从田沪山上滑下山谷,碾过一条铁路,带着一大堆人体的碎片注入了相漠湾,方圆几公里的海水被染成了红色。在根川火车站,一列载有200名乘客的火车在行进途中与一堵地震造成的泥水墙相撞。180多米宽、15多米深的巨大塌方把这列火车连同车上的乘客、货物统统带进了相漠湾,顿时无影无踪,车上乘客的命运不言而喻。一些村庄竟被埋在了30多米深的地震造成的泥石流、塌方中,永远消失在地球上。
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
地震、地裂、泥石流、大塌方,一个接一个倒塌的楼房,使活着的人惊恐万状,拼命乱跑。人们在求生的欲望驱使下,盲目逃命,相互推撞,被踩死、踩伤的人不计其数,惨相环生,目不忍睹。但比地震这种惨相更糟糕、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地震破坏了关东地区的煤气管道,四处燃起大火。然而,大自然似乎疯狂了,对地震、火灾似乎仍不“满足”,又因地震引发了海啸,滔天的海水向灾难深重的日本关东地区袭来。地震、火灾、海啸,水火交加,把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大地震发生时,恰值中午,东京等地的市民忙着做午饭,许多人家炉火正旺。大地震袭来,炉倒灶翻,火焰四溅,火星乱飞。位于关东地区的东京、横滨两大城市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房屋多为木结构,地震又将煤气管道破坏,煤气四溢,遇火即燃。居民的炉灶提供了火源,煤气、木结构房屋又是上好的“燃料”,几种因素的组合,使东京等地变成一片火海,爆炸声、火灾中人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地震后,火魔开始了在关东地区的肆虐。无独有偶,1906年旧金山地震后也发生了大火灾,但其悲惨程度远不及日本关东地区。
火灾发生后,本来火势就难以控制,可是地震带来的冲击波又在这一地区激起了巨大的狂风,失火地区马上变成了一片火海,风助火势越烧越烈。不仅如此,狂风还把火种向四面传播。火种传播到哪里,哪里便燃起冲天大火。工厂在燃烧,学校在燃烧,居民住宅在燃烧……统统都在燃烧。整个东京被烈火吞没,仿佛天在燃烧,地也在燃烧。烈火蔓延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烈火蔓延过程中,凡遇易燃、易爆物品,不是发生大爆炸,就是火焰冲天。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已在大火前被地震差不多夷平,所以大火可以畅行无阻。东京等地的消防队倾巢出动,准备同火魔搏斗,但由于地下自来水管道遭到破坏,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队员自然无法赤手空拳同大火搏斗,更加之倒塌的房屋已将各条街道堵塞,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消防车进入火场后也寸步难行。面对大火和面对地震一样,人们差不多束手无策,任其肆虐。
最为悲惨的是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这些人还有获救的可能。大火燃起后,许多废墟、瓦砾中的幸存者被大火活活烧死。一些逃脱地震灾难的人被大火包围。滚滚浓烟将他们熏倒,烈火将他们烧死。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被烧焦的人肉的刺鼻臭味。关东大地震时间并不长,可是地震后的大火却一连烧了三天三夜,直烧得天昏地暗,直到将火场内所有的东西都化为灰烬为止。好不容易逃脱地震的人们,在惊恐万状中又要躲避可怕的火魔。慌乱的人群离开居民区,离开火场,拥向室外的空旷地带。街道、广场、公园、海滩、学校的操场等地,都成为人们逃避大火的避难场所。一时间,许多空旷地带里挤满了人群。
一家军用被服厂拥有一个与体育场相仿的空地,里面挤满了几万名避难者。这里的四周还未起火,暂时还算是安全地带。挤到这里的人群还未来得及庆幸逃脱虎口,大火便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迅速扑来,大火以最快的速度包围了被服厂,包围圈越来越小。困在包围圈中的灾民乱成一团,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即使不被大火烧死,也被踩死了。所有的出口都被烈火封死,人们已无路可走。大火开始吞噬每一个人的生命。浓烟将这里完全笼罩,很多人缺氧窒息而死。在这里避难的32000人无一幸免,现场惨不忍睹。
东京全城在这场灾难里丧生的人中,80%死于震后大火,幸存者多数被烧伤。在横滨一个公园区里,为逃避大火,几百人跳入水池中。人坐在水里,只有头露出水面,企以这种方式逃避火魔。但大火袭来后,火星在他们头上乱飞,头发多被烧着。横滨公园里想逃脱大火的24000多人被烈火团团围住,活活烧死。连公园里的湖水也被大火烤灼得热气腾腾,跳进湖里的人被湖中热水烫死。大火把日本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充满杀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海滩上的人们也无法保全性命。几千灾民逃到了海滩,纷纷跳进大海,抓住了一些漂浮物和船的边缘。水火本不相容,跳到海水里躲避烈火似乎理所当然。可是,这时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几小时后,海滩附近油库发生爆炸,10万多吨石油注入横滨湾。大火引燃了水面的石油,横滨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火海。在海水中避难的3000多人被大火烧死。水中尚不能躲避火魔,那么在整个关东地区几乎无处藏身了。在横滨市,大火烧毁房屋6万多栋,约占全市房屋总数的60%。
因此次地震震中在相漠湾海底,又造成了大规模的海啸。由于强烈的地震,使海底地壳发生大规模运动,大岛附近海底最大垂直移动达400米,向北移动了4米。馆山附近海底隆起,向东南方向移动了3米。如此剧烈的海底地壳运动,致使海水涌起滔天巨浪,猛烈冲击着海岸。地震、火灾之后,大规模的海啸又发生了。
为逃避地震和火灾,侥幸逃生的人群开始寻找一个建筑物倒塌后压不着、大火又烧不到的地方暂时栖身。能满足这两种要求的地方只有海滩、港口和码头。于是,恐惧的人们纷纷涌向东京、横滨等地的海滩、码头、港口。但地震造成的海啸,掀起滔天巨浪,恶魔般疯狂地扑向相漠湾沿岸的港口、码头、海滩——那些灾民们以为是安全的栖身场所。大海一下子失去了文人笔下的温柔和浪漫,变得狰狞可怕。避难的灾民看到十几米高的横空巨浪铺天盖地地涌来时,又慌忙向内陆奔命,践踏致死者甚众。其实,想从海啸的虎口逃生也难于上青天,因为巨浪是以每小时750公里的速度扑向海岸的,所以岸上的人瞬间即被大浪吞没,或被卷到了海洋深处,或被大浪抛向半空,有的则被巨浪抛向陆地。那些停泊在各港口、码头的各种船只不是被凶猛的大浪击碎、击沉,就是在海啸冲击下相互撞沉。海啸退却后,又将这些碎船全部卷走。横滨港曾停泊着一艘较大的渔船,巨大的海浪将其击成碎片,船上的人无一幸存。
东京、横滨两地的港口、码头设施、地震中毁坏的房屋也被海啸中的巨浪洗劫一空。狂暴的大海平静后,东京等地的海滩变成大垃圾场,到处都是木制房屋的屋顶、床板、门窗、船的碎片和人的尸体。海面上也漂浮着类似的东西。但这些残留物只不过是大海狂暴发怒后所剩下的、来不及和潮水一同退去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被大海吞没,早已无影无踪。这次地震造成的大海啸共击沉各类船只八千多艘,东京、横滨、横须贺、千叶等地的大小港口、码头统统瘫痪。这些地方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浩劫。
地震,以及由地震引发的火灾、海啸给日本造成了巨大损失。这种损失什么时候看也能称得上天文数字。东京、横滨在这场灾难中受害尤深,其次是横须贺和千叶。东京城内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日本共有25.3万所房屋毁于地震,44.7万所房屋被大火烧毁,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达到了868所。整个关东受灾地区,14.3万人丧生,20多万人负伤,财产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无家可归的难民亦数以10万计。人口稠密的东京地区受灾最重,死亡人数也最多,达到7.1万人,其中大火烧死5.6万多人,海啸吞没了10000多人,地震中房屋倒塌压死了3000多人。
如你喜欢“爱历史”相关内容,欢迎访问www.ilishi.net进行更多阅读
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15万人丧生,溥仪捐30万美金文物
1923年9月1日,中午时分,还处于摄政阶段的日本裕仁天皇正在东京赤坂离宫举行盛大国宴,宴请各国使节。这时候,地面突然剧烈震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裕仁天皇顾不上宾客了,踉踉跄跄地冲到殿外,发现了东京已经变成山崩地陷的“人间地狱”。

这就是著名的日本关东大地震。
日本关东大地震的震级达到了7.9级(一说8.1级),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由于震源深度较浅,这次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统计,约有15万人在这次大地震中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达到了65亿日元。192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约155亿日元。这次大地震的财产损失相当于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小半。
关东大地震为何造成如此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呢?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关东地区有日本重要的工业区——京滨工业区,这里人口密集,厂房林立。
二是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导致沿海地区许多人被溺死。
三是大地震在城市密集区域引发了火灾——当时东京许多建筑为木造,导致许多人死于火灾之中。
很快,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在这之前,中国与日本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但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来,历经八国联军侵华、“二十一条”事件等,双方关系如同仇敌。1923年3月,中国社会各界还在推行“对日经济绝交”的政策,使得日本对华出口额度大幅萎缩。

几乎没有经过什么犹豫,刚刚还在推行“对日经济绝交”政策的中国社会各界,立即开展了“赈济日灾”行动。他们认为,“对日经济绝交”和“赈济日灾”行动可以并行不悖。
当然,在“赈济日灾”行动开展以后,“对日经济绝交”逐渐停止,无疾而终。
中国上下动员全力赈灾:
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理事长庄得之亲自率队,带着一支医疗救援队伍,以及2万元赈灾款、10余箱赈灾药品星夜奔赴日本,成为到达日本的第一支国际医疗救援队伍。

上海总商会和轮船招商局联合,购买了1万包面粉、3000包大米,由“新铭”号轮船运送到日本,成为日本接受到的第一笔国际援助。
未能亲往日本的社会名流们,则在国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展各种募捐活动。京剧大师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通过义演筹集了5万元大洋;上海书画保存会通过书画作品拍卖,为日本赈灾筹集款项;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募捐公告后,收到了44万元善款;就连上海中小学生,都拿出了他们的零用钱……

在参与捐款捐物的人群中,还有一个特殊人物——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日本地震的损失惊动了世界,我想让全世界知道‘宣统帝’的‘善心’,决定拿出一笔巨款助赈。”
那时候,溥仪已经下台,日子过得比较窘迫,并没有什么钱来捐助日本,便给日本人送去了“据估价在美金三十万元上下的古玩字画珍宝”。在1923年,30万美金相当于300万银元,堪称巨款。为此,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陪同日本国会代表团专门来向他表示致谢。

关东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意识到交通系统和建筑物抗震的薄弱,要设计和修建能够抗击地震的建筑,并在民众里普及抗震避灾的知识。日本的努力没有白费,1987年东京再次遭遇一次大地震,结果只造成2人死亡和53人受伤。
【参考资料:《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等】
日本关东大地震死伤惨重,北洋政府全力援助,日本:做梦都没想到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爆发了7.9级强烈大地震,史称关东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15万日本人死亡,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常言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用在关东大地震可能不是太合适,可它真的发生了。注意,关东大地震发生时,中日关系因日本在一战后强占青岛异常紧张,但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北洋政府仍然给予了慷慨救助。
当日本地震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政府行动之迅速,让人瞠目结舌。北洋政府先是派人前去日本驻华使馆表达了慰问,时任外交总长顾维钧更是提出,“我国本救灾恤邻之义,不容袖手旁观,应由政府下令,劝国民共同筹款赈恤。”

此时的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被逼下野,内务总长高凌蔚为摄政内阁。摄政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广募捐款,尽数拨汇,藉资拯济,以申救灾恤邻之至意。
政府的号召立即起了作用,全国各地为日本捐款行动层出不穷,大家有钱出钱,有物捐物。远在广州的孙中山立即致电日本摄政裕仁亲王(即后来的裕仁天皇),孙中山在电报中表达了自己的慰问之情,“值贵国京城和国家遭受空前灾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际,请接受中国人民的深切慰问。”

当时捐款捐物进行地最热烈的是上海,据说有20多个慈善团体参与了“中国救济日灾义赈会”,而轮船招商局提供的“新铭轮”装载的救灾物资,成为日本收到的首批国际救灾物资。
当时,张作霖正在扩建自己的兵工厂,资金比较紧张。即便如此,张作霖还是决定向日本提供救灾物资面粉2万袋、牛100头。

对于中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救援行动,日本各大也给予相关报道。比如《大阪朝日新闻》作出了详细的报道,“中国人会出此热心来救日人的灾难,是日人梦想不到之事。大惊叹中国人此次行动之敏捷,而感谢中国人的高义。”
另外,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政府派出了所谓的“国民表谢团”来中国,“此次贵国人民,对于敝国震灾所给予伟大之同情,与贵会派遣医队之协助,殊足使敝国上下一致感动。”显然,日本没有真正感谢中国人,抗战十四年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资料:《关东大地震中国援助始末》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