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真相:月亮要跑路,太阳系很残酷(双孤情仇)
导读一千多年前,有个没啥名气的诗人叫张若虚。他可能跟大家昨晚一样刚赏完月,回到家就写了人生中最成功的一首诗,人称“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诗里有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很有哲理吧,很有思想吧。但是张若虚搞错了。人生代代无...
一千多年前,有个没啥名气的诗人叫张若虚。他可能跟大家昨晚一样刚赏完月,回到家就写了人生中最成功的一首诗,人称“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诗里有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很有哲理吧,很有思想吧。
但是张若虚搞错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吗?人类文明能玩到啥时候真不好说。更重要的是,江月也不是“年年望相似”,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一直在变小。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大约十亿年前,月亮和地球的距离可能是现在的90%,月亮应该比现在看上去更大。这么多年,她从地球的自转中偷走角动量,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离地球远去。

以后,月亮可能还会越来越小。也许再过十亿年,她遮不住太阳,就再也不会发生日全食了。再过很久很久,她可能消失在茫茫星海。
趁着中秋,多看看月亮吧,看一眼少一眼,且赏且珍惜。
是不是挺无奈的。人类寻寻觅觅这么多年,地外文明还没找到,地球唯一的一个小卫星,也要跑路了。
就算把目光放回地球这个小家庭,与人类基因最近的近亲黑猩猩,也跟我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我们怎么这么孤独。

在太阳系的圈子里,没有一个容易的星君。
水星,最倒霉催的孩子。曾经也是个追风少年,却在太阳系早期时代遭遇了手足相残,被其他行星噼里啪啦一顿乱撞。侥幸活了下来,却再也长不大,成了一个被太阳烤焦的小铁球。
金星,很暴君,全天上演着《带你去看硫酸雨》。其实年少时他也是青涩温柔的,后来在太阳的溺爱下,温室效应毁了一切,他被活生生捂成了高温地狱。

火星,曾经也有水有粮,是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潜力股。突然有一天,她的两极磁场没了,大气层被太阳风越吹越薄,气离子散,家徒四壁。
木星,太阳系的教父。他曾拖着庞大的身躯四处征战,缔造了太阳系最初的江山格局。之后的亿万年,他为地球挡住了无数次陨石、彗星、小行星的攻击,给生命成长清出一个安静的角落。他的功勋有多卓著,磨难就有多深重。
土星,只能用五个字形容这个小姐姐:美丽又恐怖。它周身围绕着千亿颗冰钻组成的星环,像芭蕾舞裙的裙摆。但她的风速和气压会把任何接近她的生命撕成粉粉,碾成渣渣。她已知有62颗卫星,却永无友,注孤生。

天王星,离太阳太远。他是个没有温度,没有感情的天王。
海王星,澄蓝色的冰山美人。她下着钻石雨,日日夜夜刮着太阳系最剧烈的风暴,靠不近,惹不起。
撞击,残杀,争夺,折磨,这才是太阳系的常态,也是宇宙的常态。我们眼里安静的星空,其实是一幕残酷物语。
只有地球,是例外中的例外中的例外。她熬过了陨石撞击,躲过了行星相残,经受住了太阳烤验,居然活成了一副世外桃源的样子,还有了生命。
五次物种大灭绝后,人类登场。
因为太幸运了,所以我们生而孤独,宇宙级的孤独。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赏完月亮,又看完太阳系的神仙打架、爱恨情仇,荡气回肠了一会儿。低头再看自己,原只是一坨碳水化合物,尘埃般渺小,下周一还要上班。
但是宇宙已经装进我们心里。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亮跑了,没有关系。太阳系时局多艰,也没有关系。孤独使我们强大,孤独催我们探索。孤独给了我们一双爱看热闹的眼睛,我们从赏月开始,一路赏到了93亿光年外的蓝超巨星。
但是,宇宙不会在我们的目光骚扰下变得温柔善良。我们只会因注视宇宙,而更深地认识自己。在孤独中深刻,然后享受更深的孤独。
其实,也没那么孤独啦。我们有彼此,可以一起吃月饼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号)
石勒与刘曜为什么同一年同称赵国?细说石勒与刘汉之间的恩怨情仇
刘耀于公元319年四月,改国号为赵。同年十一月,石勒称大单于、赵王,于襄国即赵王位。一时间北方竟是两赵并立。
刘、石为何都称赵国,这其中又有何隐秘?下面听我一一道来。

公元310年,汉主刘渊去世。大司马刘聪废太子刘和,登基为帝。
刘聪当时有两个问题:冀州的石勒逐渐强大,有不臣之心;晋朝洛阳附近的势力依然强盛。
刘聪一方还得用石勒扫荡冀、豫二州,削弱洛阳周边军事力量。
石勒需要依附汉国,借用汉国的名义行事。因为石勒前期追随公师藩、汲桑反晋通通失败,使石勒明白:以他自己力量对抗晋朝,只会早日灭亡。
两位雄主并立,自然不能相安无事,双方的矛盾在一开始便已经种下。
永嘉四年攻打洛阳,刘、石的一系列行动也体现了这种矛盾。
《资质通鉴》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冬,十月,汉河内王粲、始安王曜及王弥帅众四万寇洛阳,石勒帅骑二万会粲于大阳,败监军裴邈于渑池,遂长驱入洛川。
刘聪派刘粲、刘曜、王弥围攻洛阳。石勒更是直入洛川,威逼洛阳。
这时候发生一件改变形势的大事——晋朝太傅司马越逃离了洛阳。他不仅带走朝中的能臣干吏,还带走了四万多的精兵强将。
司马越这一走,洛阳既无人,也没有粮食补给,“于是宫省无复守卫,荒馑日甚,殿内死人交横;盗贼公行,府寺营署,并掘堑自守。”一国之都,沦落到如此境地,让人不胜唏嘘。
刘聪一边围攻洛阳,同时也派了后手限制石勒。他派遣刘粲(刘聪之子)“轘辕,掠梁、陈、汝、颍间。”刘聪如此做一石三鸟:一可以削弱洛阳附近的晋朝军事实力;二可防止石勒东进淮泗之间,趁机壮大;三可逼迫石勒与司马越作战。
第三点是为什么?看当时的势力分布:

司马越离开洛阳,也没跑的太远,就屯驻于洛阳东南方向的项城。
“(司马越)东屯项,以冯嵩为左司马,自领豫州牧。”《资治通鉴》
刘粲劫掠了大部分豫州,偏偏剩下屯军项城的司马越,自然抱着同时削弱双方的打算。
石勒难道不知道刘聪的打算?他当然知道。石勒只得选择了洛阳与许昌之间的襄城,转而向南阳、襄阳方向进军。石勒打算占据沔、汉,据南方称王。

不过石勒因为水土问题,军队士兵因疾疫损失大半,不得以返回豫州,与司马越交战。
刘聪最终在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攻破洛阳。
刘聪的洛阳之战,石勒出力不小。而石勒功劳主要有三:
1.消灭司马越主力。司马越带走的都是防卫洛阳的精兵。石勒消灭司马越,洛阳对于刘聪来说基本等于不设防。
“大败晋兵,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馀万人相践如山,无一人得免者。”
2.俘虏了从洛阳随司马越出逃的晋朝高官。
“执太尉衍、襄阳王范……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豫州刺史刘乔、太傅长史庚銓等”
3.抓获晋朝宗室四十余人。
“东海世子毘(音同“披”)及宗室四十八王皆没于勒”
石勒有这三大功劳,却“归功(王)弥、(刘)曜”。这是石勒对刘聪针对自己的行为,表达不满。
刘聪为了安抚石勒,册封他为征东大将军。然而石勒却不接受,这是石勒对刘聪表示不屑:我自己打出来的战功,用你来封?
注:将军有征,镇、安、平等字号。“征”的地位要高于“镇”、“安”、“平”。而将军前冠有“大”,那就是属于最高位阶的将军。

刘、石关系在石勒灭杀王弥之后更是公开化。
刘聪称石磊“专害公辅,有无君之心”,这可以说直接指责石勒要造反了。不过当时刘聪要面临幽州王浚、并州刘琨,长安晋愍帝等三方势力,还得暂时依靠石勒。
石勒火并王弥,已经恶了刘聪,不能在刺激刘聪了。
因此石勒对于早想征讨的青州,却上书请求刘聪的准许。石勒以“(曹)嶷之怀二也,请讨之。”曹嶷为青州刺史,是亲近刘聪的势力。刘聪自然不可能答应。
刘聪虽然不能起兵讨伐石勒,但可以恶心石勒。刘聪封石勒“督并、幽二州诸军事”。并州是刘琨的地盘,幽州是王浚的地盘。
而当时的石勒根本没有一块根据地,这是将石勒直接放在刘、王的对立面上,希望借王浚之手压制石勒。
乱世实力固然重要,但名号也关系到自身的成败。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不是随便瞎写。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借用汉帝的名号。
别说,刘聪这么一搞,还真的收到奇效。
石勒都督并、幽二州诸军事后,引来了王浚的讨伐。
石勒不想面对有鲜卑帮助的王浚,不得以再一次南下,希望在江南建立基地。
结果石勒铩羽而归,不得以返回北方。石勒听从谋主张宾的建议,开始营建襄国,以襄、邯郸为基业,争霸天下。

石勒与刘汉矛盾激化在刘曜改国号之后。
刘曜登基为帝,以平阳残破为由,将都城迁往长安。平阳经历了靳准叛乱,算是毁于战火。但刘曜之所以迁都长安主要是为了躲开石勒。
石勒剿灭幽州王浚之后不久,也覆灭了并州刘琨,坐拥幽、冀、并三洲。
反观刘汉,经历靳准的叛乱,实力大损。不仅都城平阳都丢了,还丢失了并州大片领土。刘曜时期的汉国仅仅有关中附近的土地。
初登基的刘曜对石勒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刘曜继承汉国的名号来自“太保呼延晏与太傅硃纪等共上尊号”,对汉国的继承的合法性不是很高。刘曜希望取得石勒对自己政权的支持。
所以刘曜对石勒是百般讨好,甚至“加九锡,增封十郡,进爵为赵公”这明显非人臣的封赏来笼络。
恨是因为双方的矛盾早就存在了。上文就提到刘聪在洛阳之战中针对石勒的小动作。继承汉国的刘曜,自然也继承了双方之间的恩怨。

刘曜虽然当了皇帝,但对自身实力极不自信。
当石勒派使者示好刘曜的时候,刘曜居然杀掉了石勒的使者。
石勒对此的愤懑之情详细记载于《资治通鉴》中:“孤事刘氏,于人臣之职有加矣。彼之基业,皆孤所为,今既得志,还欲相。”
“今既得志,还欲相”不仅有刘曜现在的杀使者行为,更有当初刘聪洛阳之战时候的逼迫。
新仇旧恨一块算!
石勒决定自立赵王。不过这只是石勒独立的宣告,而并没有即位赵王,因为石勒担心自己名望不足,自己登上赵王位,引起治下百姓的反弹。石勒这一犹豫竟快长达十个月。
《资治通鉴》将刘曜杀使者记载于光初二年( 319) 二月,而石虎、张宾等人上书请石勒建国记载于光初二年十一月
让石勒下定决心建立赵国的是刘曜的举动。
听说石勒要自立赵王的消息,刘曜办了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抢先注册“赵”字号,改汉国为赵国,自己为“赵皇帝”。
刘曜曾被封为中山王,所以群臣就以“中山,赵分也,请改国号为赵。”
这个理由真是太牵强了。
有人认为刘曜改为“赵国”是为了否定石勒对赵地统治的合法性,毕竟石勒统治者实际的赵地。这是刘曜对石勒名分的剥夺—我是赵王,你占据赵地名不正言不顺!
但我认为刘曜子所以如此做,完全就是出于自身的妒忌:我打不过你,我恶心你。从刘曜贸然杀死石勒使者一事就可以看出,刘曜心胸不够开阔。

石勒被刘曜所逼,也只能建立赵国,称赵王,毕竟自己的根基在赵地,对赵地的名分不能失去。
《晋书·石勒载记》中张宾、石虎等人上表石勒,称“物望去刘氏、威怀于明公者十分而九矣。”这表明石勒需要取代的是刘氏汉国,希望“依刘备在蜀、魏王在邺故事”建立赵国。
这样不仅解释了石勒建立赵国的合理性(魏王故事),也表明自己继承汉国的合法性。刘曜改国号为赵,那么刘氏汉国自然不存在了。自己依魏王故事进行替代,再合适不过了。
石勒以汉国继承人的身份自居,那么便不再是刘曜赵皇的臣子。攻打刘曜自然也就不是叛乱了。
两者相比,石勒的手段更显高明。那么略显幼稚的刘曜最终被消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一次蒙越战争 | 中越情仇史29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中越情仇史/周四更新/谦虚公(撰文)|
书接上文:老虎头上抓虱子——蒙古人来了 | 中越情仇史28
话接上回,蒙古灭掉大理国后遣使试探陈氏安南的态度。谁想太宗陈煚强硬地扣押了使者,被惹怒的蒙军主帅兀良合台遂引兵入侵安南。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在越南的领土上同样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即便是被越南喻为民族英雄的兴道王陈国峻在北部边境上也被打得七荤八素,因兵少势孤无法抵抗,只好撤守山西(今越南河内西北部)。

屹立于胡志明市核心地带的陈兴道雕像
勇将黎秦的"奖品"
见兄长国峻退走,太宗陈煚无奈硬着头皮"御驾亲征"。越蒙两军在红河平原遭遇,皇帝的御林军也架不住蒙军的猛攻。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谁也不敢上前挑战。太宗回顾众将,皆面露难色,唯独御史中将黎秦大喝一声、绰枪上马,单骑直逼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境。这架势大有当年南陈太建北伐时陈军猛将萧摩诃只人匹马独闯北齐军营,连斩敌酋十数人的狠劲儿。
因这不俗的表现给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太宗决定赏点什么给这位有着皇室血统的功臣(黎秦据说是黎朝开创者黎桓的后裔)。陈煚两眼一转,计上心来——居然将自己的前妻,前朝末代皇帝李昭皇李佛金指婚给了黎秦。
黎秦不仅喜提"御用"老婆一位,连名字都被太宗改成了"辅陈"(即辅佐陈朝之意)。

那李佛金七岁时与同岁的陈煚成婚,至十九岁因未曾留下子嗣而被休,如今又以四十岁"高龄"被前夫当作奖品赏给了有功之臣。更加讽刺的是她嫁给黎辅陈后,居然老蚌生珠、晚年得子,接连诞下一子一女,可叹造化弄人、命运无常!
国都失陷
尽管陈军甚至祭出了南蛮的特色兵种---象兵,也未能挡住蒙古大军的铁蹄,黎辅陈也建议太宗先避其锋芒。
太宗只得先退到红河,蒙军尾随追至东步头,升龙城已然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太宗只得放弃国都,退往天幕江(在今越南兴安省东岸县)。

第一次蒙越战争示意
公元1258年初,蒙军占领升龙。兀良合台命人从狱中放出先前被关押的使者,二人被竹条紧捆,深陷皮肉之中(可见越南人也没签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其中一人不堪折磨已经咽气。盛怒的兀良合台下令对安南的京师进行了"屠城"。
逃到海上躲过一劫的陈煚乘小舟跑去跟自己的三弟太尉陈日皎商量对策。陈日皎是个消极主义者,他拿着船篙在水面一通瞎划拉。太宗凑前仔细一瞧,原来写的是"入宋"二字(即避入南宋组建流亡政府)。
陈煚明显不满意这个答复,于是他又转头去征询将自己扶上帝位的堂叔太师陈守度的意见。年逾花甲的陈守度放下豪言壮语:"臣首未至地,陛下无烦他虑。"表达了坚决抗战的决心,使陈煚稍稍宽慰一些。
蒙军退走
据《元史》所载,蒙军占领升龙后:"国兵(指蒙军)留九日,以气候郁热,乃班师。"又"(安南)其地炎瘴,军上皆病,遇敌少却...时兀良合台亦病,将旋师。"

《元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王袆等人,为"二十四史"之一,是记载元朝兴亡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
蒙古人打得过安南军队,却熬不过安南天气。占领升龙不过九天,即选择了退兵。待蒙军退至边境的归化寨时,还遭到寨主何俸召集的当地部族袭击。以越南官方一贯补药碧莲的尿性,他们堂而皇之地宣布"第一次抗战以胜利而告终","敌军遭到沉重损失、惊慌失措,一溜烟逃回云南。"
事实上,蒙军的撤退在兀良合台指挥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因其带兵有方,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还被安南百姓呼之为"佛贼"(即佛系之匪贼)。但越南方面可不是这么认为,他们对此解释说是蒙军疲惫不堪、慌不择路,故而无心劫掠。

两国议和
咱们别光看纸面上的争强好胜,瞧瞧最终的处理方式,谁胜谁负就见分晓了:
蒙军撤回云南后,陈太宗即于1258年正月派遣黎辅陈与周博览出使蒙古。经过一番错综复杂的讨价还价,双方最后约定安南承认蒙古的宗主国地位,对其俯首称臣且每三年进贡一次,并定为常例。
太宗退位
1258年春,在遣使蒙古的同时,年逾不惑的太宗陈煚将皇位传给了(前)嫂子兼大姨子李莹为自己生的太子陈光昺(登基后改名陈晃,庙号圣宗),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亲上加亲、伦理混乱的陈氏帝王家族关系谱
太宗主动退位的理由是趁自己在世时多加培养太子的执政能力,以便自己龙驭宾天后新皇帝登基也不至于抓瞎(做了康熙三十七年太子,最后还把自己折腾死在老爹前面的胤礽真心期盼能有一个陈煚这样式的皇阿玛。)

既要担心皇阿玛阴晴不定的脸色,又要防备兄弟们的背后冷枪暗箭,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着实不好坐。
陈朝自太宗陈煚之后逐渐固化了这种流程。即皇帝在世时就退位为太上皇实际指掌朝政,太子登基为帝作为傀儡直至亲爹嗝屁。
不过陈煚"退居二线"的真正理由也并非冠冕堂皇地是要避免皇子纷争及锻炼新皇,其中还包含了一层小九九:在对蒙古的外交政策方面,他将亲儿子推到台前,自己藏于幕后。日后凡是跟蒙古的约定,都是我儿子(安南国王)答应的,可是安南还是我太上皇说了算,我可以不认这笔账---说白了就是给自己耍无赖预留一个操作空间。
但安南这种自作聪明的小把戏在蒙古的绝对实力面前最终也只能是瞎扯蛋。安南很快就会因这种毫无诚意、两面三刀的外交策略为自己招致"第二次蒙古入侵"。
资料:
陈重金(越)《越南通史》、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古小松《越南:历史 国情 前瞻》、煮茶《笑翻越南史》
END
片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 1车损险,都保什么?一文全看懂!(什么是车损险?车损险赔偿范围)
- 2不知道奥迪A、Q、R等系列都是什么意思,看完你就是行家了!(奥迪a系列和q系列的区别)
- 3莫克丽肤 如何去掉讨厌的黑眼圈(怎样才能去除黑眼圈,最简单的方法)
- 4程青松,编剧程青松公开小33岁男友,曾涉嫌骚扰某音乐人,被对方臭骂
- 5dnf龙之心在哪获得,DNF:炼金小号帮忙赚金币,拍卖行的商机你发现了吗?
- 6深圳房产抵押贷款有哪些条件?(深圳银行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 7青年看时装|看见JIL SANDER,如何扩写“纯粹练达”?(dnf冰冷的微笑外观)
- 8ADAD壁挂炉(意大利燃烧机品牌)
- 9跑800米的技巧女生,怎样在800米比赛中跑得更快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