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维解答  > 

出口贸易怎么找客户,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 浏览6363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没有客户积累,只能慢慢开发,除了老客户转介绍,还有其他方法吗?找客户分为两大类,是做直客还是同行?提供9种寻找方式供参考。外贸B2B平台。1,打开网站后。选项里选择供应商,再输入自己想要客户所在的城市英文名,点搜索2,第三列蓝色字体是公司名...


    国际物流行业新人找客户,难不难?难!

    没有客户积累,只能慢慢开发,除了老客户转介绍,还有其他方法吗?找客户分为两大类,是做直客还是同行?提供9种寻找方式供参考。

    01

    外贸B2B平台。

    比如网站(Global Sources)环球资源网。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网站后。选项里选择供应商,再输入自己想要客户所在的城市英文名,点搜索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2,第三列蓝色字体是公司名,点进去。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3,点,里面就会有外贸负责人的及称呼。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02

    中国制造网

    也可以找到含,公司名称,货品,,人等。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找客户的方式很多,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筛选和跟进。找客户简单,找适合自己公司航线和适合自己客户的才难。

    03

    中国黄页

    这个网站,搜索进出口贸易公司,可以按照产品类别对其进行统计、筛选、沟通、跟进开发。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04

    外贸论坛

    比如福步论坛、外贸圈、阿里巴巴外贸等外贸社区,都是外贸人的聚集地,是货代人推广业务、找客户的最好平台。在这些平台找客户,一般都是采用回帖留言、签名档等方式。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05

    百度地,高德地,谷歌地,在自己公司所在位置,搜索附近的进出口公司,工厂和外贸公司。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06

    QQ群

    在当地的QQ群搜索,比如你是做海运的,客户群体大多数是外贸客户,那你就可以在Q群里搜索:服装出口,广州外贸。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07

    展会企业目录

    国内展会如广交会、上海地区的展会,参展企业一般都会涉及到出口生意,这类名单出口信息准确率会比较高。

    08

    短视频平台


    抖音,西瓜视频,快手搜索,客户也是一大把,拿抖音举例,在里面搜索工程外贸,出来一堆,里面的客户你可以加上地址进行更精确的搜索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09

    招聘网站

    在你当地的招聘网站找,搜索外贸业务员,操作类似

    新人找客户难?这个可能会帮到你

    精准分类客户数据

    按类别区分,攻关同一类行业的客户,和客户也有话题聊。客户也会认为你专业。这些方式只是寻找客户的方式之一,更重要的是筛选和跟进适合自己公司航线和客户。同行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以帮助彼此更好地发展业务。

    供应链转移了?看出口贸易真赢家

    供应链转移了?看出口贸易真赢家

    最近很多惊呼欧盟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由此再次引发制造业“去中国化”和供应链重塑的担忧。而二月中旬我们专栏《港口空箱堆积如山,外贸前景不妙?别杞人忧天了!》一文之后,有不少外贸出口从业人员在文章下留言,表示最近几年亚洲制造业产业链从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是大趋势。

    例如一位网友留言说:自己工厂老板年初也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包机抢订单”活动,到了欧洲和当地的客户一交流,发现它们已经把一部分纺织订单分流到了波兰、土耳其等国家的制造商手里,其原因剔除2021年海运费过高的特殊因素之外,对于地缘政治摩擦的担忧,和供应商的分散化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该网友表示,不但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利用低成本优势抢国内出口的订单,连东欧部分国家也开始“动咱们的奶酪”了。加上港口空箱堆成山的新闻报道,该读者表示实在是难以对今年的出口形势持乐观态度。

    那么今天笔者就接着上篇文章,再用数据分析一下,目前外贸出口货量低迷的原因,到底是由欧美国家需求下降造成的,还是制造业工厂从国内迁出造成的?如果低端制造业真的持续从国内转移,哪些国家才是承接转移的赢家呢?

    供应链转移了?看出口贸易真赢家

    越南:“从风光无限”到“坠入深渊”

    作为很多制造企业选择代工厂的重要目的地国家,越南经济增速在2022年达到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在服饰、鞋品、家具这样的低货值商品上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出口规模。但是在欧美消费者需求下滑的大背景下,越南的贸易出口同样难以独善其身。根据越南劳动总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越南来自美国的订单同比下降幅度超过30%,欧洲国家出口订单下滑的幅度更大,同比减少超60%,堪称“断崖式下跌”。

    经济过于依赖外需的结果,自然就是当欧美消费者不下单了,越南国内的失业率出现了大幅上升。根据越南工会的统计数据,从2022年9月至今年1月,越南有1300家企业超过54万名员工因订单减少而失业。受影响的工人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皮革制鞋、木材加工这三个重点出口行业(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7%)。

    以全球最大的品牌运动鞋代工商宝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耐克、阿迪达斯、Asics、新百伦、Timberland等国际知名品牌进行代工制造,其鞋类年产量超3亿双,其胡志明市的工厂高峰期有超过5万名工人,而宝成公司在胡志明市的工厂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受到影响的工人超过6000人。

    除了裁员之外,出口工厂拖欠农民工工资导致的劳务纠纷也是频频发生,越南16个省市的十余家企业拖欠工人工资超过740亿越南盾(折合人民币约2460万元),其中有6个省市出现了集体罢工的情况。

    供应链转移了?看出口贸易真赢家

    南亚同样也对欧美订单“虎视眈眈”

    当然,出口订单大幅下滑并不是越南一国遇到的困境。根据日本海事中心的统计,今年1月份18个亚洲经济体对美国的集装箱出口量下降20.1%。其中中国大陆对美出口下降25.4%,中国台湾地区降幅更大,下滑28.5%;日本下降了19.9%;东盟国家的出口量降幅稍小,为11.8%,其中越南下降12.5%,印度尼西亚下降14.2%,马来西亚下降23.6%。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外需不振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冲击同样严重。当然在需求逆风的大背景下,也有不少亚洲国家的“成绩单”可圈可点:例如今年1月韩国出口到美国的集装箱几乎保持不变,泰国对美出口箱量减少了3.7%,南亚国家印度运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仅仅微幅下降了0.1%。

    不过光看一个月的数据可能说服力不是很强,以2019年至今四年的总和数据来看,趋势就更为清晰一些。这四年以来,中国大陆对美出口货量增长11%,货量排第二名的越南增加56%,第三名的印度则上升42%。不过越南和印度的出口体量和中国大陆还是无法比拟,越南的箱量还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而印度更少,大约只相当于国内的十分之一。另外几个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主要是小国,例如柬埔寨增速超过100%,孟加拉国增幅超过50%。

    供应链转移了?看出口贸易真赢家

    对比这些数据后我们发现,国内出口企业的对手,除了东南亚国家之外,现在又增加了南亚国家,其中印度和孟加拉国这两个国家的对美出口的总量目前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潜力巨大,值得我们重点。

    不过按类别来分析这四年美国进口商品的种类构成,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主要生产鞋类、纸制品和皮革类这些相对来说货值较低的商品,目前尚无法与中国在附加值更高的机电商品上形成竞争。而且南亚国家在人工成本上相较东南亚国家甚至优势更大,部分东南亚国家还面临着高端制造无力与东亚竞争,低端出口已经被南亚威胁的境地。

    供应链转移了?看出口贸易真赢家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的两点结论是:一、目前亚洲地区普遍出现出口订单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仍是欧美国家的需求出现下滑,与产业链在国家之间的转移关系不大。如果今年美国经济成功“软着陆”,亚洲国家的出口仍有反弹的希望。

    二、从制造业产业链的内部重新洗牌的情况来看,东南亚和南亚未来会成为中国大陆的主要竞争对手。某些西方热捧的“近岸出口新星”如中美洲墨西哥、中东土耳其等国生产能力实在太小,目前无需担心。至于传统意义上被称为“老欧洲”的西欧国家的对美出口箱量预计在近两年就会被南亚地区超越,更是无需浪费更多笔墨讨论了。

    供应链转移了?看出口贸易真赢家

    锂电池跻身外贸出口“新三样”之探

    锂电池跻身外贸出口“新三样”之探

    锂电池跻身外贸出口“新三样”之探

    编前:自去年8月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量突破300万辆,同比增长54.4%……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成为出口增长点,电动化、智能化使得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欧洲和北美正成为两大增量市场。

    事实上,整车出口的快速发展也带动相关配套体系、零部件出口的发展;配套体系的完善、零部件出口的提升,也为整车出口提供了必要支撑。2023年,我国将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并把尊重和激发贸易主体的创造力摆在突出位置。新的一年,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何让“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去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呈现哪些特点,取得了什么成绩,遭遇了何种挑战?在本专栏中,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番了解和调查。

    当下,“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一跃飞起,超德赶日,由此中国成为了全球汽车出口第二大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67.9万辆,同比猛增1.2倍。与新能源整车竞争力相得益彰的是,我国锂电池行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2022年,锂电池已跻身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

    锂电池跻身外贸出口“新三样”之探

    01

    去年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2022年,我国电动汽车同比出口额增长了131.8%,光伏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7.8%,锂电池出口额同比增长了86.7%。日前,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就此表示:“去年,以电、光、锂这‘新三样’为代表,就是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的出口为代表,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2022年,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创下了历史新高。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去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接近3426.56亿元,同比增速相较于2021年的66.5%,大幅增加20.2个百分点。从出口国别来看,国内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总出口额的57.6%。其中,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金额为682.1亿元,同比增长112%;至德国和韩国的出口额分别为523.3亿元和354.7亿元。

    从锂电池出口背后的需求来看,其增长与新能源汽车出口及国外储能市场的增长息息相关。来自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311.1万辆,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位,同比增长54.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近67.9万辆,成为重要拉动因素。同期,全球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达517.9GWh,同比增长71.8%,在排名前10的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比过半,其中宁德时代领先优势明显。

    另一个值得的方向是储能市场。市场调研表明,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势态,未来3年年均增长率或将超过50%,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将达到500GWh。2022年,俄乌冲突等因素造成的能源紧张,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式储能电源进入北欧市场。科恒新能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恒新能源”)销售总监邢啊康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介绍称:“在欧洲国家,比如芬兰的民用电价约合85元/kWh,加之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紧张,家庭用电成本较高。一款家庭式光伏储能电池通,可满足其正常用电需求。”据悉,科恒新能源80%的业务为储能电池出口,客户市场以中东、欧、美等地为主,2022年业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锂电池跻身外贸出口“新三样”之探

    02

    “走出去”的意愿与掣肘

    目前,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在内,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都在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几年来,多家供应商相继宣布了获得海外车企动力电池订单的消息。今年年初,在国轩高科年度供应商大会暨战略会上,公司董事长李缜表示,将坚定地实施国际化战略,针对亚洲、欧洲、北美市场都已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将国轩高科打造成全球汽车产业的动力电池重要供应商。有行业人士表示,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疯狂扩充产能的当下,海外市场或许会是消化产能的一个重要出口。

    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的态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指出:“我国用10年时间,建成了全球最强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技术水平也追上了日、韩,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也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积极‘走出去’,支持着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不久前,福特汽车公司宣布,计划与宁德时代合作,投资35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一家动力电池工厂。《纽约时报》网站的相关报道这样写道:“为了在迅速转型发展的全球汽车行业中生存,美国最著名的工业巨头之一开始向中国寻求技术合作。与25年前相比,(双方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不过,挑战依旧存在,留给国内企业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2023年10月,欧盟将实施碳关税政策。该政策确定了削减欧盟企业免费配额的时间表,即从2026年开始削减,逐步到2034年实现全部取消。未来,欧盟碳关税覆盖范围会增大、此前的免费二氧化碳证书将被淘汰。这意味着欧盟市场的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中国企业的出口利润将被挤压。除此之外,欧盟《新电池法》将对动力电池企业的碳足迹进行评级,并在2027年设定一定的阈值,若高于该数值,则无法进入当地市场销售。此外,2022年8月,美国制定了《通胀削减法案》,在给予新能源汽车高额补贴的同时,要求动力电池在美国当地生产,无形中也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增加了困难和变数。

    锂电池跻身外贸出口“新三样”之探

    03

    融入发展与产业链打造

    2023年,上海口岸延续去年新能源汽车出口火热势头,海通码头、南港码头两大主要汽车出口码头1月累计汽车出口近11万辆,取得新年“开门红”。2月16日,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540辆长城新能源汽车在上海海关所属外高桥港区海关监管保障下,搭载“都灵号”滚装轮出运南非。

    据统计,今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3万辆,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48.2%。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同期,我国动力电池出口共计7.9GWh。

    了解到,我国动力电池的海外布局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以贸易的形式出口产品至海外市场,这种情况下,动力电池会跟随整车出口同步进入海外市场;二是海外建厂,在当地市场为整车生产配套。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车型正在逐渐增多,因此配套的动力电池出口也在相应增长。据悉,继小鹏G3、P5之后,全新的小鹏P7欧洲版也“出海”在即,其动力电池将继续由中创新航独供。在国际客户拓展上,中创新航已成功斩获欧洲、美国等国外车企的订单。

    董扬强调,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要坚持共赢原则,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诉求,包括政府、社会、合作伙伴的诉求。他建议,学习跨国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如何设立机构、与政府、良好沟通,以及选择合作伙伴。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欧洲市场动力电池供应主要被韩国电池企业占据,中国企业主动出击,有望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走出去’,在欧洲市场抱团合作,打造出完整的供应链,将形成相当大的竞争优势。我们应该做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配套和储备,整合当地资源,实现文化及团队方面的融合;不要只是企业、品牌‘走出去’,让文化、团队、供应链拖了后腿。”他告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不能赶时髦或单纯地‘跑马圈地’,必须打造实现产业链健康发展和协同创新的能力。”

    文:赵琼 :庞国霞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