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童三部曲的内容梗概,《恶童日记》中的"病态"儿童
导读《恶童日记》中的"病态"儿童前言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1935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科泽格市。由于匈牙利发生暴动,她和家人被迫流亡,几经辗转迁居瑞士的纳沙泰尔市。虽然她早年曾用匈牙利语创作并发表诗歌与戏剧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没有...
《恶童日记》中的"病态"儿童
前言
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1935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科泽格市。由于匈牙利发生暴动,她和家人被迫流亡,几经辗转迁居瑞士的纳沙泰尔市。虽然她早年曾用匈牙利语创作并发表诗歌与戏剧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没有得到太多反响。来到瑞士之后,背井离乡的她曾在钟表工厂务工,饱受流亡生活的苦痛。与丈夫离婚之后,她嫁给一 位瑞士摄影家并开始学习法语,走上了法语创作的道路。她的首部小说《恶童曰记》发表于1986年,引发轰动并 获得欧洲书奖。这部小说与后期的 《二人证据》《第三谎言》一并构成著名的“恶童三部曲”奠定了雅歌塔•克 里斯多夫在当代文坛的地位。

其实,采用儿童视角来书写文学作品,这一手法已经屡见不鲜。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笔下的奥利弗•特威斯特,在伦敦遭遇了儿童犯罪等险恶社会现象,让人记忆犹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米格尔街》以少年 为视角,记录了特立尼达米格尔街区林林总总的苦难和无奈。英国当代作家伊安•麦克尤恩在这一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水泥花园》就呈现了当代英国社会中令人震惊的另类儿童。但是, 有别于这些小说,《恶童日记》书写的是二战时期双胞胎兄弟的故事。
战争的特殊语境让小说披上了灰色的基调。因为战争,城市生活举步维艰,双胞胎兄弟因此被母亲送往外婆家暂住。在大城市出生的双胞胎无奈地接受现实,开始和未曾谋面的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是我们母亲的妈妈。这样一个句子,按照常理显然多余,但是对于双胞胎兄弟而言,这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就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和逻辑。此外,这也进一步言明了他们和外婆的疏远,也注定了他们之间的摩擦和冲突。

外婆邋遢、吝啬、歹毒、贪婪, 被外人戏称了“老巫婆'传言称她毒死了自己的丈夫。这一歹毒形象颇有点 《格林童话》中邪恶巫婆的味道。她乖僻的性格导致母女关系极不融洽,也造就了这对双胞胎的艰难窘境。在她 眼里,双胞胎兄弟就是“狗娘养的' 与这样的外婆住在同一屋檐下,双胞胎无法享受祖孙团聚的幸福,相反涉 世未深的他们开始独闯人生旅途。残酷的现实逼迫他们自力更生,认识并适应世界。
外婆住在国境边界地带,物资相对较为丰富,但是她将一切物产都出售赚钱,只吃卖剩下的青菜水果。这种怪诞的行为源于她嗜财如命的性格。 这样的外婆自然会苛刻地对待两个外孙,要求他们两人干活,否则就不给 他们饭吃,甚至会赶他们出去露天夜宿。不明就里的两个孩子,忍饥挨饿, 经过五天的观察,立马学会了操持家务农活,成为外婆的得力助手。他们劳作、修桥、捕鱼,但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却被外婆贩卖。不仅如此,母亲送来的衣物也都被外婆转售。此外, 贪婪的外婆毫无卫生观念,从不注意个人卫生,更无暇为双胞胎兄弟清理卫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原本洁净的他们也变得肮脏邋遢,污秽的程度和外婆相差无几。

除去外形上的污秽,这两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开始偏离常规。为了能够更好地抵御外婆的虐待,他们决定要强壮起来,练习“互相打对方耳光” 和“彼此互殴'为了对抗外婆和陌生人的谩骂,他们练习相互辱骂,“字眼一句比一句更残忍'这一荒诞不经的逻辑,在这两个双胞胎之间又是那么的合乎情理。之所以这样互相残害, 他们就是为了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中生存。为了适应战争生活,他们还开始“瞎子与聋子的练习”训练自己的视觉和听觉,直到“不再需要拿头巾遮住眼睛,也不需要拿草堵住耳朵”为了忍受饥饿,他们“练习禁食”两天不吃东西。为了适应现实生活的冷酷残忍,他们“练习残酷”开始杀生。 这种病态的生存智慧滑稽可笑,但是又发人深省。(未完待续)
文汇书单|第二十七周
《此时此地》

[美]保罗·奥斯特
[南非]J.M.库切著
郭英剑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与文学巨匠保罗·奥斯特三年之间在纸上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记录。两人约好通信三年,讨论此世间的各种话题:友情、人生、文学、艺术、生活、经济危机、战争、体育……无所不包,无所不谈。两人的交流绝非客套,在意见不同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比一般的通信集内容更深,比一般的文化随笔角度更广,
在书中,我们将看见“耶稣三部曲”之前的库切和《4321》之前的奥斯特,我们得以从通信中窥见他们创作的秘密,令人读来十分过瘾。
《分裂的西方》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
郁喆隽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分裂的西方》围绕美国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入侵伊拉克,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联合国的改革和未来。作者指出,造成西方分裂的并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而是现今美国政府的政策。该政策忽略了国际法,对联合国弃之不顾。这条裂痕已经贯穿了欧洲,也贯穿了美国自身。作者希望提醒大家注意这种差异,他以此为契机研究国际法宪法化,旨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问题。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被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敞开:人与动物》

[意]吉奥乔·阿甘本著
蓝 江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类历史的终结是一个事件,一个已经被从圣保罗到本雅明的弥赛亚主义、从黑格尔到科耶夫的辩证学家所预言和宣告的事件。谁是即将来临(或业已降临)的走向终结的历史的主人公?人是什么?人如何登上舞台?然后人是如何在众多动物中成为主人和保持其首要地位的?
在《敞开》中,作者认为,人一直被看成自然的有生命力的身体和超自然的、社会的或神圣的因素的神秘结合体,我们反过来必须将人理解为把人性与动物性从实践上和政治上分开的结果。
从古希腊人和弥赛亚思想家,经由18世纪现代科学分类学和人类学的起源,再到20世纪人文主义的黄昏,作者追溯了整个思想线索。他发现人的特殊地位是由西方思想中的“人类学机制”生产出来并加以巩固的。在古代和现代的版本中,人类学机制通过在人与动物之间制造一种绝对差异,让整个机制得以运转:一方面,让人凌驾在动物与环境之上;另一方面,相对于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类特质向一个世界的敞开而言,动物性从根本上被排斥在外。在作者的考察中,他聚焦于人与动物之间的这个区分之槛,这个状态既不是动物生命,也不是人的生命。这就是“赤裸生命”的状态。这个人类学机制一旦停止,就会为即将来临的哲学和政治铺平道路,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故事写作大师班》

[美]约翰·特鲁比著
江先声译
浦睿文化公司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多家机构担任故事写作顾问和“剧本医师”,“诊断”过的影视剧本超过1800部。
作者的剧本写作与类型创作课程,已吸引全球数万人上课,学生包括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诸多卖座电影都出自他的学生之手,比如《西雅夜未眠》《星球大战》《怪物史莱克》《猩球崛起》《加勒比海盗》《X战警》《王牌对王牌》《亚当斯一家》《美食总动员》……多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文学奖得主,也是他的学生。
该书是他30年故事创作与教学经验的精华,已经畅销十余年,包含故事写作的整套秘诀,可以让创作者精准找到对的方法,写出引人入胜的好故事。
《不识字的人》

[匈牙利]雅歌塔?克里斯多夫著
张荪婧译
世纪文景公司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恶童日记》作者雅歌塔流亡记忆的隐秘回响,冷峻精简的语言质感,道尽暗涌的记忆与真实的人生痛感。
书稿为四本小书的合集,体例与内容各有特色,共同呈现出现实与梦境交织的迷幻风格。和“恶童三部曲”一样萦绕着残酷与幻灭的黑色氛围,但这四部作品的笔触更轻盈多变也更贴近作者本人的声音。
《噩梦》由25个既像梦境又像现实的故事片段构成。部分写真实生活中的荒谬无奈,部分充满了迷幻的超现实感。日常生活在雅歌塔的笔下犹如“一种巨大荒谬的呓语所组成的牢房”。写实者如《信箱》,一个孤儿每天查看两次信箱,20年来一直期待有一天能收到父母的来信,终于有一天他真的收到了父亲的信,而这封信却让他只想逃到一个父亲找不到他的地方。超现实者如《一辆开往北方的列车》,一个男人一直在废弃的车站等待一辆北上开往家乡的列车,他毒死了不愿让他离开的爱犬并为其雕了石像,最后一次拥抱那只狗的雕像时,男人也变成了“雕像”,永远不再离开。
《昨日》是一部虚实交织的短篇小说。身世坎坷主人公桑多尔在钟表厂里日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生活了无希望。直到一天意外与童年旧友琳娜重逢,他疯狂追求琳娜却毁了琳娜和自己的生活。
《你在哪儿,马蒂亚斯》由一个短篇小说和一部剧本组成,小说部分是一个梦境与现实交融在一起的迷幻故事;剧本部分是一个跨度十年的爱情故事。其中与《昨日》相同的人名和相似的情节使其仿佛是《昨日》的延续或另一种可能。
《不识字的人》是雅歌塔自传性质的小说。11个章节,写了人生中的11个片段。从匈牙利的童年记忆、寄宿学校的生活到瑞士的流亡生涯,刻画出她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匈牙利乡村女孩成为国际知名的作家。
文艺漫谈|文学女青年简史

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4岁时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诗,是关于小兔子的;20多年之后,她的诗第一次登上一本杂志,那时她28岁;又过了30年,她终于有作品再次发表,这时她58岁。
这次是一部小说,名叫——有评论说作者为这本书起了一个最勇敢的名字——《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最初连她的经纪人都厌恶这个名字,非常厌恶。因为这书名,因为作者名不见经传,这本书最初被许多书店直接扔上了农业类读物的架子。出版第一年,据说只卖出了57本。然而,随着它获得诸多文学奖项,随着评论界对它不吝溢美之词,这本貌似农业科技的书开始登上英语畅销小说榜。随后,它陆续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行,包括2011年底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简体字版。
终于,终于,4岁就写诗的小萝莉,28岁发表诗作的文学女青年,在被退稿36次之后(柳薇卡说她保存着36封退稿信),终于在满脸皱纹年近古稀的时候被人们称为——作家。女作家。幽默、诙谐、机智、深刻的女作家。
作家很多。女作家很多。机智深刻的女作家也很多。但是,幽默的女作家似乎并不那么多。回想下我们熟知的那些女作家吧,无论中外。要么过于甜腻,字里行间全是百转千折的女人心思;要么极其强大冷酷,以至于阅读其作品时会完全忽略作者的性别。读过《恶童三部曲》很久之后,在作者过世之际知道这部极具创造力与穿透力,残酷、深刻的作品竟出自一位女性之手,让我大为震惊!为女性作者能写出如此超越性别、直抵人性幽暗的战争小说而深为感动。
而《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给我的是另一种惊喜。我喜欢这个硬朗冷僻的书名,太酷了。我喜欢这个故事香艳的外壳:一个84岁老头子和一个36岁巨乳美女,以及老头子两个50多岁女儿之间的硝烟;我更喜欢这个故事结实沉重的内核,关于意识形态与不同价值观的争执,关于战争与集中营的后遗症;我还非常喜欢小说中穿插的这老头写下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文本,那是用最充沛的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句子写成的机械科技史,迷人极了。我甚至喜爱这部真正的“简史”胜过这个家庭的故事。
没错,这其实是一部政治小说,虽然它起了一个农业机械的书名,虽然它写了一个闹剧般的家庭故事,虽然所有人物都举止夸张、言语直白,毫无内敛与含蓄之美。但是,随着故事深入,闹剧的外壳被层层剥开,里面包裹的是一个沉痛的战争伤疤。这有点像另一部杰出的小说《朗读者》,德国作家施林克的这部小说也以一个香艳的忘年恋的故事开始,最终抵达之处却是对战争和人性、个人尊严的思考。但从深度来说,我觉得《拖拉机》不如《朗读者》。德国人似乎总是比英国人更深刻些。
《拖拉机》给我的另一层惊喜来自作者本人。读完这本小书,去查阅作者背景,发现这是个文学女青年梦想成真的励志故事。作为讲授新闻学和公共关系学的大学教授,她没有像样的学术论文发表,每当强迫自己坐在电脑前写篇正规的论文,她就开始胡思乱想,敲下一些不着边际的句子,“创作的冲动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但她写啊写啊写啊,写了几十年,也依然是个大学教授而不是作家。以至于她不好意思再跟丈夫和孩子提起她的作家梦,以至于她不再相信自己有生之年还能有作品发表,“人们说,好作家的作品迟早会出版的,可我不信”。
经历了漫长的被否定被拒绝之后,还能写出一部幽默感十足、充满自嘲与喜剧感的作品,足以说明这位曾经的文学女青年热爱的是文学本身,而不是文学带来的名利。无论青春逼人或者满脸皱纹,滋养她的那件东西一直都很纯粹。
当然,赞赏柳薇卡的执着和纯粹,并不干扰我对她作品和才华的判断。《拖拉机》是部杰出的小说,但距离大师之作还很遥远。读《拖拉机》之前我刚读完《2666》,如果给《拖拉机》打80分,我会给《2666》打120分;如果对《拖拉机》的喜爱有8分,那么我对它的喜爱就有18分。但是我还没有能力评论《2666》,我也没有勇气向更多人推荐《2666》。那些真正的大师之作,虽然距离完美很遥远,但却充满了摄人心魄的蛊惑力,那种强大的磁场,是《拖拉机》所没有的。
但是,不着急,柳薇卡,既然你90多岁的老父亲还健在,那么你在60岁以后,在《拖拉机》之后开始从杰出向伟大进发,一点也不晚。
文章: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片:虫创意
- 1如何判断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这场干货满满的培训都讲清了(商标权的内容包括)
- 2《秦殇》:当年扬名海外,今朝续作难求(天骄秦殇世界)
- 3贷款哪里利息低?对比银行和网贷,选择适合自己的(借款平台哪个利息最低正规)
- 4故意伤害轻伤量刑标准,故意伤害罪如何量刑?-王平聚律师
- 5本田全新CBR650R发布,可能是以后国内最便宜、颜值最高四缸跑车(本田摩托车跑车系列)
- 6唐诗三百首古诗大全300首,唐诗三百首(全集)
- 7胃溃疡能吃什么水果不能吃什么水果,得了胃病后,这3种水果可能会格外“伤胃”,再爱吃也要管住嘴
- 8金哲宏案始末:吉林版叔侄冤案将再审 五大问题未查清(浙江冤案叔侄冤案)
- 9辟谣 | 牛奶饮料含肉毒杆菌?致儿童白血病?真相在此(美汁源人人爱果粒广告)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