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维解答  > 

各种福利政策来袭时,我们还怕生二胎吗?(2014年计划生育二胎政策)

  • 浏览7299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近日,在网上看到二胎政策的话题,心想这个话题不仅跟我写作的育儿领域垂直,而且是我一直的新闻,于是,我便动起手来了。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但中国的新生育儿出生率已经连续3年来呈10%的速度下降,网友说到:计划生育是国策,但二胎政策并没真正解决新...

    近日,在网上看到二胎政策的话题,心想这个话题不仅跟我写作的育儿领域垂直,而且是我一直的新闻,于是,我便动起手来了。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但中国的新生育儿出生率已经连续3年来呈10%的速度下降,网友说到:计划生育是国策,但二胎政策并没真正解决新增人口提高问题,加上老龄化趋势严重,未来一旦比例失衡,后续的养老都是问题。今天,我将从城市家庭现实出发,并对家长心态分析,探讨如何激励城市生育二胎的现实问题。

    各种福利政策来袭时,我们还怕生二胎吗?

    一:城市家庭对二胎政策的态度

    我们才刚在2014年鼓励生二胎,建议全面放开二胎并大力鼓励生育,但是,近来的二胎政策却不容乐观。所以,当这个被全民重视的育儿话题此时再次被提及,民众被问道:假如取消三胎罚款,那么你愿意生三胎吗?很多妈妈们都表示,两个都不敢生,还提什么三胎?身边朋友也说,“生一个都困难,即使完全放开生育,也不会再生了。而理由就是:生存压力大,没钱生,生了也没时间带。

    据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老龄化渐长,生育率低下的今天,大家不想生的原因我归纳有以下几点:

    第1点,高品质生活追求: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多元化追求,年轻人追求生活品质,所以大龄单身青年也越多,当他们受到生活的压力冲击时,导致很多人都选择不想结婚。

    第2点,经济实力问题:现在城市竞争压力大,而自从孩子从出生以来,他的各种日常吃喝拉撒等生活开支,及上学需要的学区房和幼儿各种早教,关键期培养,及上学后的各种课外辅导费用都是一笔大额开支。

    各种福利政策来袭时,我们还怕生二胎吗?

    第3点,教育难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今育儿比养儿辛苦多了,需要集合全家的力量全力培养一个孩子都感到力不从心,更别说分出精力抚养二胎。

    第4点,无法给予更多陪伴:父母们长年奔波在事业发展路上,即便有多余的钱,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关爱孩子,还总为孩子该由谁的长辈来带问题而心烦,担心没法给到孩子更多的爱

    所以,当想到原来生孩子不仅要花费家庭大笔财产,还要集合全家力量培育一个孩子,已让人压力沉重和精力憔悴,提到二胎才让更多的家庭望而生畏,会产生生不起,不愿生的心态,即便鼓励生二胎也起不到正面的号召作用。

    各种福利政策来袭时,我们还怕生二胎吗?

    二:如何解决城市人口生育率下降,鼓励二胎政策真正有效实施

    最需要响应国家号召生育二胎的绝大多数百姓却想生也不敢生,那么,又该如何解决城市人口生育率下降,让更多的家庭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二胎生育,并提高国民素质呢?

    前不久的两会上,有不少委员提出关于计划生育这样的议案,国家层面也在不断探讨研究新的计划生育政策。

    而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就有建议:我们国家有必要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由政府出面,加大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并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

    我认为这是极好的鼓励家庭生育措施。也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弥补过往失误,更能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及真正提高二胎生育及提高国民素质的最佳方式。

    各种福利政策来袭时,我们还怕生二胎吗?

    大家之所以能够产生共鸣的原因:

    1:国家经济和服务政策扶持,减轻家庭培养孩子负担:

    我想大多数夫妻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会竭尽全力想把我认为最好的给我的孩子,成为一对合格父母,却迫于现实压力而承受不起才放弃二胎。

    如果以政府投入为主,筹备经费,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服务保障机制,补助托幼服务,这样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家长没有太多心理压力和后顾之忧,家长们自然会更容易响应国家号召,接受二胎生育。

    2:加强对“准父母”的教育培训,树立正确育儿观念:

    大量现实已经反复证明,越来越多孩子心理和品性问题,其实都有一个共性原因:就是与家庭教育缺失有直接相关。

    很多家长只会生,但不会教育,所以先从“准备上岗”的准父母抓起,建设“家长学校”,以定期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形式授课,在监护人群中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并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首先培养心智成熟的父母,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助家长培养拥有健全人格、高尚品行、健康心理的孩子。

    各种福利政策来袭时,我们还怕生二胎吗?

    当有了国家的经济和服务政策扶持力量,首先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我们国家才得以二胎政策得以实行;

    同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庭培育更优质的孩子,这样,也提升了全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就能实现国家未来更强大的民族希望。

    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2020年的中国人口出生数据公布了。

    毫不意外的,数据雪崩。

    根据公安部门公布出来的数据,2020年出生并已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总共1003.5万人。

    这个数据并非最终的人口出生数据,因为很多人会拖半年甚至一年才去给新宝宝上户口。

    去年同时间点报出来的2019年户籍登记人口是1179万,而最终统计的出生人口是1465万。

    以此进行推算,2020年的最终出生人口,大约在1246万左右。

    这个数据,太低了。

    要知道,2020年全国高考人数都1070万了,结果同年的新生儿居然才1246万。

    三波婴儿潮

    2020年参加高考的人,大约出生于2002年。

    那一年,中国出生了1647万人,是中国第三波婴儿潮的起点。

    中国的出生人口,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建国后总共有3波婴儿潮。

    第一波,大约是1962~1972年。

    第二波,大约是1982~1992年。

    第三波,大约是2002~2012年。

    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第一波婴儿潮,是新中国建设10年后,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后带来的人口出生。

    那时候的国家政策,是鼓励生育,因为人多就是力量。

    1955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要控制人口,发表了一篇名为“新人口论”的文章,建议国家进行计划生育,限制婴儿数量,在当时遭到了非常严厉的批判。

    国家鼓励,生活条件也允许,家里也有口粮了,婴儿的数量自然就上来了。

    每年,出生约2700万人,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数量。

    后面二波婴儿潮,其实都是第一波婴儿潮的延续。

    婴儿会长大的,20岁左右就该生孩子了,这就是第二波和第三波婴儿潮的。

    按理说,第三波婴儿潮在2012年之后就停止了。

    根据中国历年人口出生进行推断,2013年左右,中国人口就应该开始大幅下滑,出现第三次雪崩走势。

    但人口出生数据居然死死地维持在1500~1600万。

    2013年左右发生了什么?

    2013年12月,中国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这导致从2014年开始,二胎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

    2015年10月,中国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这些政策带来的新增婴儿,托住了中国的人口出生数量。

    很久以前,我就根据三波婴儿潮的规律,预测过第三次人口滑坡的到来,同时也分析了二胎政策的影响。

    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延迟了4年,到了2017年之后,该来的还是来了。

    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人口政策,曾影响了中国几十年,分析中国人口必须要分析政策。

    人口政策的来龙去脉

    刚建国的时候,中国号称是四万万同胞,实际5亿多人,国家鼓励生育,因此带来了第一波婴儿潮。

    为什么第一波婴儿潮只持续到1972年?

    因为每年2700万人口的出生数据实在是太夸张了,国家承受不了。

    1970年,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

    “计划生育属于国家计划范围,不是卫生问题,而是计划问题。”

    1972年,国家开始鼓励晚婚晚育,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晚、稀、少”。

    所以这第一波的婴儿潮大概持续到1972年就停止了,出生人口开始下滑。

    但这种下滑速度,不够。

    到了70年代后期,中国的人口已经膨胀到了10亿,国家非常焦虑。

    1980年的《公开信》中是这么说的:

    “现在我国每人平均大约两亩耕地,如果增加到十三亿人口,每人平均耕地将下降到一亩多。在目前条件下,在这样少的土地上,要生产出每人平均八百斤粮食,还要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经济作物,是相当困难的。”

    简单地说,以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养活4亿人口是很轻松的,养活10亿也勉强,但是要是再多,比如说13亿以上,那是很难养活的。

    甭管你有多少钱和多少钢铁,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那一切都是空。

    1979年,年已98岁的马寅初得到平反,中央组织部门正式发文称:

    “实践证明,您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

    1980年2月,新华社公布了百年人口预测报告,指出如果中国按照当下的生育率,中国人口会在2000年破14亿,2050年破40亿。

    如果到时候国家拿不出足够40亿人吃的粮食,那将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人口会被大量饿死,直到粮食够吃为止。

    这种事如果发生,会直接导致整个国家崩溃。

    1982年9年,计划生育被定为了基本国策,同年写入宪法。

    计划生育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之前,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4.5亿人左右。

    从实际结果看,计划生育的控制目标完成得很漂亮。

    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新变化。

    生育倾向被根本性扭转

    当初做计划生育时,希望中国的人口保持在更替水平线以下,但不要偏差太远。

    人口更替水平线,是一对夫妻生育2.1个孩子。

    在1980年的执政者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很难,因为当时中国的生育率接近6,也就是一对夫妻生育6个孩子。

    生育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要压制这种本能实在是太难了,更别提中国还有流传几千年的所谓传宗接代的思想。

    连生2个孩子,一个男孩都没有的概率是1/4,也就是4个家庭就会碰到一个这样的事,这绝对不是什么小概率。

    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人口出生率绝对是会超标的,至少1980年代的执政者没有信心让这些地方的人只生1个,甚至没有信心让他们只生2个。

    为了对冲这一影响,保证全国总人口出生数量达到控制线,在执政力强大的城市地区,中国普遍执行了独生子女政策。

    尤其是党员团员和编制内成员,一律要带头,以身作则。

    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如果全国都执行独生子女政策,那中国的人口将是421的结构,最后1个孩子将会抚养6个老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断崖式减半的人口,会对社会造成极强的冲击影响。

    和房价一样,稳定才是最好的,暴涨暴跌都不是好事。

    所以中国计划生育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每对夫妻只生1个孩子,而是生2个孩子。

    城市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只是为了对冲农村里多生的。

    但是40年后,中国人的生育倾向,出现了根本性的扭转。

    1980年代的执政者,默认生育是本能,如果放开一定会大生特生,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一天中国人会主动不生。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计委专家成员翟振武教授论文称,如果全面放开二胎,那么未来4年出生人口将分别达到3540万、4995万、4025万、3540万,生育率达到4.5,累计将多出生9000万人,这种爆发式人口增长是中国社会无法承受的。

    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卫计委采纳了翟振武的看法,但被国家否决了。

    2015年,全面二胎还是开放了。

    但出生人口的数量之少,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全面二胎实行后的头三年,出生人口仅为1786万、1723万、1523万,对比开放二胎前几乎没有增加,人口出生数据被拉成了直线。

    翟振武的学术预测成了一个笑话。

    难道是人们不愿意生二胎?

    并不是,全面放开二胎后,的确刺激了二胎的出生数量,增加的数量很明显,但不够多。

    二胎数量不够多的同时,一胎数量却出现了明显的断崖式下跌。

    自2016年开始,代表二胎的橙色柱子明显增长,而代表一胎的蓝色柱子则明显缩短。

    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两者互相对冲,导致出生总人口稳定不变。

    但全面二胎政策释放的,是累积了几十年的生育需求,是一次性且不可持续的。

    从2018年开始,不断增长的二胎出生数量陷入了停滞,但一胎出生数量还在萎缩。

    这就导致了2018年之后中国出生人口的大幅下跌。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其中一胎仅仅只有593万人,二胎数量高达872万人。

    这很明显不成正比,也能很明显的看出二胎的出生数量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必定大幅萎缩。

    而不断萎缩的人口,会出大问题。

    谁来给你养老

    人口萎缩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问题,同时也会给我们的养老带来巨大的问题。

    谁给你养老,你靠谁养老?

    靠养老金?还是靠国家?

    请注意一个事实,他们都不能帮你养老。

    养老金没有办法帮你洗澡,国家也没办法给你换衣服。

    不管你多有钱,不管国家多有钱,最终给你养老的,都是人。

    只有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帮你养老。

    要么是你的儿女,要么就是别人的儿女。

    2040年进入养老第一线的战斗人员,就只有1246万这么多。

    不管他们是生产粮食,还是生产衣服,还是负责理发,亦或者直接去当护工,总数量就只有1246万这么多。

    你再有钱,最终还是得由他们来负责照料你生活中的一切。

    所有的财富归根结底都是由人口创造的,在粮食可以负担的范围内,人口越多越好。

    这不是零和游戏,是双赢游戏。

    对于今天的中年人来说,我们必须鼓励新生儿数量的增加。

    不断下滑的出生人口,对我们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但刺激人口的出生,很难,非常难。

    谁才有资格生三胎

    想刺激人口的出生,中国有三个办法。

    第一招是开放三胎,第二招是完全不设任何限制,第三招是采用经济手段鼓励生育。

    现在中国还没放第一招,也许是因为某些砖家计算出来的所谓数据。

    翟教授这样的砖家,数量可能超过我们想象。

    但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生三胎的。

    谁才有资格生三胎?

    是有钱还是有房?

    都不是,是你必须先生了二胎才有资格生三胎。

    如果你只生了一胎或者一个都没生,那当然是没资格生三胎的。

    看待中国人口的问题,不能单看总出生数量,一胎出生数量的急速萎靡才是最可怕的。

    一胎数量都拉不起来,哪来的三胎。

    从全球范围的经验来看,城市化是最大的避孕药。

    只要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一定很富裕,但生育率也一定暴跌。

    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只要进了城,不管你有没有钱,生育率都高不起来。

    没钱的工薪族只生一个甚至不生,但就算是亿万富翁大部分也就生两个三个,只有极个别例外。

    与其指望城市的里人生孩子,还不如指望农村里的人多生点。

    给城里人发补贴刺激生育,效果是很微弱的。

    高度城市化的日本,在2015年做了一个调查,全日本在25~29岁这个阶段,男性的未婚率高达72.7%,女性的未婚率也达到了61.3%。

    七成的男性和六成的女性,到了30岁还没结婚。

    而35~39岁这个阶段,男性的未婚率还有35%,女性的未婚率23%。

    这是很可怕的一个数据。

    30岁是个什么概念?

    古人15岁结婚生子,30岁都可以当爷爷了。

    而现在连婚都不结,更别提要孩子了。

    这是今天日本的现状,而中国的各大城市,类似的情况早已出现,并逐渐强化。

    一群不愿意生孩子,甚至不愿意结婚的人,你开放几胎都没用。

    要不是父母催娃,中国很多小夫妻真的可能连一个都不生。

    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三胎政策乃至于无限制,说穿了就是放弃那群不想生的人,让想生、能生的人多生点,把总人口数量补回来。

    但一家公司,如果怎么打广告都拉不来新用户,只能指望老用户不断消费。

    那将来的业绩肯定是没啥指望的。

    该开放三胎了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中国人注定越来越富。

    但根据全球经验来看,这种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富,不仅不会让人多生孩子,反而还会让人少生孩子。

    所有国家都是这样,没有一个是例外。

    不要指望中国的传统观念能刺激生育,这是不可能的,和中国文化很相似的日本和韩国,生育率甚至还不如欧美,是生孩子最少的国家。

    回到改革开放之前的穷日子,反而是刺激生育最有效的手段。

    越穷越生,是全球的一个普遍规律。

    但我们不可能回到那样的穷日子,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可能把生育率给拉回去。

    按我的看法,别说三胎了,直接全部放开计划生育,都未必能带来多少新增人口。

    二胎和一胎差别很大,但三胎和二胎的差距就很小了,四胎五胎那早已是传说。

    八九十年代还有很多家庭这么生,但今天还有这种生育倾向的家庭已经很少了。

    不是生不生四胎五胎的问题,人家连这个想法都没有,甚至连一胎都是被爸妈逼着生的。

    一个太少,两个刚好,全民生育率达到2是最完美的。

    什么都需要稳定,人口当然也是。

    但很多人不想生,以欧美日的经验来看,用经济手段刺激生育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那么他们的缺口,就必须靠生育倾向高的人来补上。

    开放二胎的效果已经看得很清楚了,积蓄了几十年的生育能量也就勉强填补了一胎的缺口而已,并且这个能量衰减得非常迅速。

    而现在出生人口都已经塌陷成这样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还不开放三胎。

    那些人口砖家的话,不能听。

    虽然我觉得开放三胎也不太可能挽回塌陷的出生人口数据,但总比没有好。

    人口的数据需要稳定,所以是时候全面放开三胎了。

    因为你要知道,只有生过二胎的人,才有资格生三胎。

    在总人群中,符合这个资格的人,并不多。

    作者:远方青木(YFqingmu)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了解更多”

    11月15日,历史的今天——我国启动“单独二胎”政策

    11月15日,历史的今天——我国启动“单独二胎”政策

    1

    2014年11月13日 人类探测器首次着陆彗星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新京报讯 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国家卫生计生委昨日发文称,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暴涨。

    调整可缓解人口老龄化

    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同时,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今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突破2个亿。老龄化危机、用工荒,已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

    调整生育政策,被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

    国家卫计委昨晚坦言,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而“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国家卫计委认为,放开“单独二胎”的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2

    2010年11月15日 上海静安区住宅楼发生特大火灾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市胶州路718号胶州教师公寓,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住宅脚手架起火,该住宅楼多为教师,包括数十退休教师。截至16日上午9时30分,上海胶州路特大火灾事故已导致53人死亡,另有70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17人伤势严重。

    上海市公安副局长程九龙在新闻会上说,经连夜侦查,火灾发生时有人在10楼现场违规实施电焊施工,点燃了尼龙网、竹片板等可燃物。截至16日18时,公安机关已对8名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实施刑事拘留,这些人涉嫌重大事故责任罪。他说,公安机关在最先起火的部位提取了电焊枪、电机设备等物证,嫌疑人也作了口供,目前证人、证言、物证全部到位,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11月15日,历史的今天——我国启动“单独二胎”政策


    3

    1994年11月15日 吉林大火烧毁7000万年前恐龙化石

    1994年11月15日凌晨一时许,吉林市银都夜总会发生一起特大大灾。总体建筑面积14600平方米的博物馆大楼,烧毁68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671万元。一具7千万年前、长11米、高6.5米的恐龙化石在大火中化为乌有。世界现存最大的珍贵陨石“吉林一号”也葬身火海。被烧毁的还有9万7千余册书及目前尚无法统计清楚的明清字画文物,火灾中2人丧生,由此酿成了吉林市有史以来最大一起火灾。

    当日凌晨1时45分,吉林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1时49分,恒山路中队到达现场。此时银都夜总会已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正突破楼房闷顶向夜总会南北两侧的市博物馆和书馆蔓延。博物馆二楼窗口火焰四窜,燃烧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肆虐的火舌沿闷顶、二楼通道向北侧书馆席卷。

    现场指挥员果断组成三个战斗小组,强行破拆反锁的夜总会大门,在距大门约30米处首失救出一位已被浓烟呛晕的女服务员,随即在正厅南北两侧又救出十余人。

    2时零2分,吉林市公安、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全部到达现场,16个消防中队、48台消防车、293名消防队员投入到激烈的灭火战斗中。


    4

    1998年11月15日 科学家首次用牛奶繁殖牛胚胎

    日本科学家证实,科学家以牛奶无性繁殖了3个牛胚胎,是全球首次进行的类似复制技术。

    他们预料3只小牛将于在日本北部苫小牧的实验室出生。

    研究人员于1998年5月从一只生产后的黑白花牛的牛奶中,提取乳腺细胞,继而将细胞核移植到未受精的卵子,培育两个月后,移入代母牛的子宫内。

    共同社引述研究人员说:“3个胚胎在代母牛体内90天中,发育良好,流产的机会不大。”实验室的发言人说,代母牛到今天已怀胚第118天。他们称,这个做法使被提取细胞进行无性繁殖的动物不会受损,亦减低细菌感染的机会,为无性繁殖开拓新途径。苫小牧实验室是雪牌牛奶产品的附属机构。


    5

    1989年11月15日 湖北发现“南方古猿”头骨化石

    1989年11月15日,今天展示的新近发现于湖北郧县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向世界宣告:中国是早期人类发祥地之一。

    这具刚刚经过专家初步修理的头骨化石,看上去比“北京猿人”头骨低矮得多,从显露的上颌齿弓及硬腭清楚地看到,齿弓近于抛物线形,前部齿弓明显呈弧形;两侧颊齿略有向后向外展开的趋势。门齿比较陡直,犬齿不大,臼齿的齿冠低。腭较深,颧突位置较靠前。专家认为,这些均是“南方古猿”的典型特征。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等十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具头骨属于“南方古猿”类,距今已有一二百万年。据信,这一发现,在我国、在亚洲都是首次。贾兰坡称,这一发现可与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的意义相比。

    南方古猿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及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在非洲发现了相当丰富的南方古猿化石。学术界一般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因此世界学术界以为非洲才是人类的发祥地。郧县南方古猿的发现,证明中国也是世界人类的发祥地。这一重大发现是湖北郧县博物馆王正华、屈胜明今年5月进行文物普查时,在该县曲远河口弥陀寺村发现的。


    6

    1988年11月15日 苏联首次发射航天飞机

    1988年11月15日,苏联于莫斯科时间6时在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能源”号大型通用运载火箭把航天飞机“暴风雪”号送入太空。这是苏联经过多年研制、试验后首次发射的大型实用型航天飞机。

    苏联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始于70年代。据报道,苏联研制航天飞机的途径与美国不同。苏联先从研制缩小比例的小型航天飞机入手,验证其飞行的气动性能、飞行特性、水平着陆以及防热瓦的烧蚀情况,并进行过多次试验飞行。近年西方报刊发表了从卫星上拍摄到的苏联航天飞机的片。

    1987年10月,苏联在莫斯科举行“航天未来论坛”的国际讨论会,邀请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数百名航天工程师、科学家、宇航员参加。在这次会议上,苏联向与会外国代表透露了它的航天飞机计划。今年初,苏联发展和利用太空总局负责人博格迪亚泽宣布,苏联大型实用型的航天飞机已处于“试验的最后阶段”。

    就是一个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