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开学,父母不能进校门,还有必要送孩子去上大学吗?
导读大一新生开学,父母不能进校门,还有必要送孩子去上大学吗2022年11月02日我们整理了大一新生开学,父母不能进校门,还有必要送孩子去上大学吗的相关数据,有条件,就去送孩子上大学,相当于和孩子来一次最亲密的相伴旅游,让激动、兴奋、期待、陪伴、...
永不缺位的家长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的最大幸运。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怎能缺少了18年默默在身后奉献的推举者的身影。
有条件,就去送孩子上大学,相当于和孩子来一次最亲密的相伴旅游,让激动、兴奋、期待、陪伴、慰藉、幸福、泪水、拥抱、嘱托、恋恋不舍的离开成为心中时常记起的永恒,成为时常回想起的幸福,成为一家人最开心的聊天话题。
2011年,开学季,我们请了假,送孩子去北京上大学,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去北京,离第一次去北京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送孩子去北京,情景再现,仿佛历历在目,幸福的滋味就要溢出来一样。
本来孩子的爷爷奶奶想去的,他们很想看看天安门,看看故宫,但是,他们年龄大了,路上给孩子带的东西多,一切都是未知数,怕是对老人有些怠慢,多次商讨以后,否定了爷爷奶奶的跟从,商定以后有机会再单独带他们游览北京城。
补充一点,去年,2022年,十一年以后,爷爷奶奶去北京参加了孩子的结婚典礼,在北京逗留了十天,彻底满足了游览北京城的愿望。
我们去了4个人,我们一家三口,还有孩子的叔叔。
拉杆箱、大包小包、坐出租车、来到高铁站。
等待高铁,孩子激动地心情洋溢在脸上,左看右看,急切地盼望着高铁的降临,恨不得马上就能离开家,这时候的孩子对家基本上是没有多少留恋的。
因为,父母18年的“教育跟踪”已经让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要逃离,他们想着,有多远就跑多远,赶紧离开父母的唠叨。
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自己能够独立生活。
因为他们还没有经历过困难,不知道离开父母的护佑,都会经历什么?
我笑嘻嘻地看着孩子,孩子的高兴在脸上表现得太明显,我能够理解,因为想当年,我也是这样的心情,盼望着早离开那个时刻“约束”我的家,时刻“监管”着我的父母。
不要担心,放飞的孩子半年后,甚至于两个月后就知道父母的护佑是多么地“珍贵”,他们在冷静之后会想起父母的万般好的,他们会说,父母的“监管”,18年父母无微不至的“约束”,是他们一辈子最最幸福的回忆。
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终于逃出了父母的“手掌心”,终于自己单飞了,终于没有了父母的监管,孩子的心是喜悦的。
终于熬出了头,终于开花结果了,终于18年的陪伴有了让人欣喜的慰藉,父母的心情也是激动的。
相互看一眼,满眼里都是甜蜜。
下了高铁,打出租,来到了学校附近,学校有安排接站的公交车,还有在地铁口迎接的志愿者。
一到北京,就感觉到了被热情招待的氛围。
我们想要住下来,再去报到,找宾馆成了大事,哪个宾馆都是满员,送孩子的家长太多了。
我们感觉到了我们的落后,早知道网上定宾馆多方便呀!
最后,在学校比较远的地方,找到了住处。
紧接着,和孩子一起去报到,一进校门,就被热情的学生包围了,拎箱子的,背包的,解说的,三四个志愿者带我们直奔报到处,一项一项流程走,丝毫不费力气就报到完成。
到我们找到住宿楼,带我们进宿舍,一切安排妥当,志愿者才离开,他们又去接待新同学了。
补充一点,第二年,我家孩子也加入到了“迎新”的队伍中,她说,他们做得更好了,他们的服务都让家长惊呆了,北京城的服务太周到了。
帮着孩子打理完宿舍的事情,孩子就被招呼着集合了。
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有了变化,才意识到即将和孩子分离了,有些许的伤感在心头。
坐车回到宾馆,肚子饿了,要了四个菜,这下子让我们惊呆了,这一顿饭价格有点出乎意料,有点昂贵!
一盘土豆丝竟然25块钱,其它的青菜没有下来30元的,相比较我们小县城,消费很高的。
几顿饭下来,我们知道了我们给孩子留的生活费不够,又多留了钱。
但是,实际上,孩子很节省,一个月生活费800元就够了,学校的饭菜还是很便宜的。
问询了孩子的情况,又去商场给孩子买了运动服和一些日常用品,我这次立马改了购物观念,都是买的品牌的,不是攀比,是因为把孩子自己留下来,心里有些不舍,想给孩子最好的,想给自己一些安慰。
又去了一趟学校,想和孩子再见一面,就回家了。
我想着孩子会流着泪和爸爸妈妈说声再见,拥抱一下就会哭的,我再现了场景,想好了怎么使劲安慰孩子的话语,准备好了湿巾擦奔腾不息的眼泪的。
可惜的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孩子在军训,给我们一条信息:爸爸妈妈,你们回吧,我们在军训,没有办法送你们,一路顺风。
太失落了,太茫然了,就这样子把我们送走了,没有拥抱,没有眼泪,就这样分开了?
就这样,满心欢喜地去送孩子,有点伤感地回家。
不过,也想得开,毕竟,孩子是去深造的,孩子是在学校,学校的环境,学校的氛围,都很好,放心,安心了。
送孩子上大学是值得的,亲自实地考察过后,回家以后的心是安心的,不会胡思乱想的。
回想起来,满满的幸福感。
有个更有意思的话题,回来时钱包里就剩下了2块钱,那次的北京之行,差一点就没钱买回家的票了。
因为,总共带去了3000元钱,想着就是一趟来回,花不了几个钱,没敢多带。
商场给孩子买东西,回来又买了特产,烤鸭,钱就花光了。
20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满满的幸福的味道。
大一新生开学,即便是现在有特殊情况,只要条件允许,也有必要送孩子去上大学的。
人生路上,都要留下足迹,尤其是幸福的喜悦的滋味更要留住,常住心里,成为一种心的交流沟通,成为一种自我的安慰。尤其是在关键的人生十字路口,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大学门口,目送孩子走进校门,目送孩子的背影,满眼的泪水都是甜甜的味道,那个曾经的“甜蜜负担”已经长大了,那个稚嫩的背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那个你心中的小孩已经是大姑娘或是小伙子了,要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了。
孩子要长大,父母也要长大,送孩子上大学也是给自己上了一堂课,一堂“安心”的课,一堂“放心”的课,一堂“放下”的课,一堂“扭转认知”的课。
家长不能落伍,还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学习新东西,与时俱进,跟上孩子的步伐,时刻准备做一个“永不缺位”的家长。
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管孩子去哪里上大学,即便是不能进校门,也要去送送孩子!您认为这样对吗?欢迎留言评论!
个人认为大一新生开学,不管父母能不能进校门,还是有必要送孩子去大学的。因为孩子到了一个 陌生的城市,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心里感觉的陌生,对新的事物好奇,需要父母陪伴。
我认为有必要,我闺女上学我们俩口子送去滴,在校外站半天,不让进门,看着孩子里里外外的办自己的事情,最起码放心了,送完她,我们在省城又四处转转,就当旅游,感觉良好
有必要,有些孩子第一次出远门而且娃娃是上大学,虽然说因为疫情防控温馨提示不让父母进校门,父母送到校门口远远的看着心安理得。孩子到大学后感觉到没什么压力及心事。
没必要,都上大一了还要带着父母说明没有独立的能力和朋友放手一把也许你的孩子会从中体会到社会的限额不过是第一次的话在暗中跟踪看看她是否能办到,再次确认她的安全。
没有必要,成年的孩子就要独立、自主。我当初从河南到辽宁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也没疫情,就是自己一个人到学校的,而且是直接到学校的,完美错过了接生的师兄师姐们。
一般的情况下,家长还是要去送孩子的,送不送是一回事,能不能进校门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过在农村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大部分是一个人去报到上学,已经司空见惯。
要是我孩子去外地上学,我会去送的,孩子上了这么多年学,没怎么自己出过远门,出于安全考虑应该去,哪怕只能送到门口也要去。以后再放假开学什么的就不用再接送了。
孩子从中学,到高中已经是人生成长最好的锻炼,要养成独立自主,挖掘孩子的潜能,上大学更是孩子的又一次成长经历,每一个阶段都都养成独立习惯,将来必成大器!
没有必要,当年我儿子就是自己去的,我没有去送。现在我家孙子八岁了,上学自己坐公交,上课外班也是自己去。都上大学的孩子都18岁了吧?还要送,我不能理解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即使不能进校门,也有必要送孩子上大学,这给了大学新生们的信心,父母送到哪就送到哪,送孩子一程也是好的,即使没入校门,也是送了一程!
运营同学能不能带点智慧,无关痛痒的就不要浪费大家时间了?有没有必要自家清楚。讨论有啥意义?你爸是李刚,让不让进?你说?你爸世代贫农,让不让进,你说?
抽的开身有时间有钱就可以去,反之可以不去。这个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是有些孩子特别要求去或不去的则可尊重下孩子的意见。我当年就明确告诉父母不用去送我。
应该是疫情防控要求必竟校园人口密度大,以前是可以送进去的,不过只要到了学校做家长的只管放心好了一般大学内会有很多学哥学姐自愿者负责带领新生办手续的
现在信息时代,家长可以放开他们,让他们自己养成习惯独立生活,加入新的生活,同学,朋友们的圈子,我几个小孩都是自己和他的同学一起去的。到校报平安。
肯定送为什么要说肯定送。
第他第一次离家那么远
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学一呆就半年,因为,疫情原因,有可能是一年。
发表观点(3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