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图片 真实,科学分析舍利子的成因,真的只有高僧体内才有?是不是一个骗局?
导读舍利是梵语śarīra的音译,最开始指的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留下的骨骼称为舍利,而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称为舍利子。北京京西宾馆珍藏的舍利子佛教中舍利子是非常尊贵的,只有德高望重的高僧,在生前经过艰苦的修行,圆寂后才能火...
舍利是梵语śarīra的音译,最开始指的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留下的骨骼称为舍利,而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称为舍利子。
北京京西宾馆珍藏的舍利子
佛教中舍利子是非常尊贵的,只有德高望重的高僧,在生前经过艰苦的修行,圆寂后才能火化出舍利子。高僧的舍利子往往会被供奉在各个寺庙内,如果寺庙高僧火化后出现了舍利子可以让寺庙名声大噪,香火旺盛,而高僧本人也可以流芳百世,舍利子被永世供奉。
京西宾馆收藏的舍利子
高僧生前清苦修行、参悟佛法当然是伟大而值得尊重的。但是现代人讲求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仅仅凭借修道就能够形成舍利子的说法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高僧和普通僧人甚至说普通人都是同一个人种,身体结构没有本质区别,为何不是高僧就烧不出舍利子呢?
结石
关于舍利子的形成目前最多的说法是“舍利子就是体内的结石”。这种解释有很明显的漏洞,因为一般高僧圆寂后烧出的舍利子都是几十上百颗,而且五颜六色的,但是结石一般都是黄色。而且,难道佛法越高就越容易结石?这也不科学啊。其实舍利子的化学成分很容易分析出来,结果显示与结石的成分并不一致。那么舍利子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形成原理并不复杂,人体骨头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磷以及一些有机物组成。骨头在火化的时候,首先有机物会碳化并逐步完全分解,里面的碳元素全部氧化变成了二氧化碳,这时候骨头就变成了骨灰。

骨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没错,看上去并没有多难,也不需要多复杂的工艺,只要能够达到足够的温度条件,时间足够久最终就可以将骨头烧制成舍利子。
鸡骨头制作舍利子
某站上就有人做了这样的试验并上传了视频:将一块鸡骨头,不断地用喷火枪加热,最终这块鸡骨头变成了一颗白色的舍利子。


随着制作工艺的普及,网络上很多商家甚至做起了舍利子的生意。他们可以帮忙把宠物的尸骨做成舍利子,然后再加工成工艺品,寄给主人作为饰品佩戴,让宠物以这种方式永远陪在主人的身边。

那么问题又来了,以古代的技术水平,能够制造1300℃以上的温度条件吗?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也就意味着他们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而铜的熔点为1000℃左右。公园前14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区域)人就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而铁的熔点为1538℃,后来这些技术也都传入了中国。

大家都知道三星堆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器和金箔,而据科学家分析,三星堆遗址距今约3000多年以前(公元前998年以前),也就是说那时候古中国就掌握了达到1000℃以上的工艺。另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末期,发明了鼓风机,这让烧制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1700℃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这样说的话,岂不是所有的僧人都可以火化出舍利子,为什么历史上的舍利子寥寥无几?
古代虽然掌握了高温的工艺,但是毫无疑问,是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的。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高僧因为声名远扬,有足够的香火钱来举办一场特殊的火葬(据历史记载,高僧的火化方式确实很特别),从而火化出舍利子。

就算没有足够的钱,掌握了制作舍利子工艺的商人可不可以利用火化后形成的舍利来为自己敛财呢?当然,这些也只是推测,也许只是机缘巧合而已。
但值得注意的一种趋势就是:离现代文明越近,能火化出舍利子的高僧就越多,近20年在中国就起码有5位以上的高僧圆寂后出现了舍利子,近100年更是不下于10位高僧火化出舍利子。而在这之前,中华上下5000年,火化出舍利的高僧屈指可数。
最后:
相信现代很多科学家都明白舍利子的真实成因,只是很少有人公开发表意见,所谓看破不说破,毕竟这牵涉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本文也只是纯粹站在科学角度上进行分析和推测,并无丑化任何人和组织的意。
得道高僧火化会有舍利,是不是一个骗局?科学分析舍利子的成因
有人说,舍利子只有得道高僧火化之后才会出现,普通人死后是不会留下舍利子的;还有人说,舍利子是“结石”,是“骗局”。本文从科学的角度来与您探讨,究竟什么是舍利子呢?
“神秘”的舍利子
相传,佛陀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一诞生就会行走。29岁时有感于世间诸般苦楚,舍弃王族身份,立下宏愿,要度化众生。佛陀的一生历尽千辛万苦,因此在他80岁离世火化时,大火烧了6天六夜,他的弟子们,在灰烬中找到了顶骨舍利一块、指骨舍利一枚、佛牙舍利四枚,以及84000颗舍利子。

影视剧照(非真实片)
如果说,佛陀是舍利的起源,那么自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带头,将“舍利崇拜”推到了一个新的“峰值”。从古到今的高僧大能,也不乏有“得道者”,遗留下舍利子。
比如,1994年7月,苏州岩灵山寺的法因法师在82岁高龄时圆寂,火化后,寺中弟子获得五色舍利数颗,一时被奉为奇闻。

至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法华经》中说,“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就是说,佛陀虽然不会真的湮灭,但是要让众生看到他的湮灭,这样世间人才会对他心存渴慕,一心向法。舍利子,就是灭度的“凭证”。
佛陀灭寂后,留下的唯一一枚指骨舍利,现今供奉于宝鸡市的法华寺,于1987年翻修寺庙时在地宫中发掘出来 。

那么究竟什么是舍利呢?其实直接的翻译就是死尸、遗骨或者遗物火化后的产物。广义上的舍利包括,生身舍利、法身舍利和影骨舍利。分别代表佛陀肉身所化舍利、遗物如佛经等化身的舍利和后世以金玉仿制的佛陀真骨。
狭义上的舍利,就只是指肉身火化形成的舍利。在此,我们仅讨论这一种情况。“人造”舍利,量产功德?
虽然中华文化一向崇尚“入土为安”,但是,佛教历来崇尚火葬,历史上也不乏民间“大兴”火葬的岁月,例如,两宋期间。
尽管,那时候的火葬率极高,但是,却没有什么文献记录过,哪家平民在火化后能留下舍利的。于是,舍利也就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圣洁的“面纱”,因此就有传言说只有得道高僧才能留下舍利子。

这样的火化环境,成为了“舍利”形成的先决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上也有一些好奇心特别重的网友,开展了“自制舍利”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一根鸡腿骨、一根猪排骨以及一颗来自这位网友的智齿。

首先利用氢氧焊机对实验对象持续加温,骨头和牙齿开始逐步碎裂。加温40分钟之后,鸡骨和猪骨已经融化,成为了小液滴,而智齿的小液滴,则在加温1小时后形成。最终,三者都成为了晶莹剔透的“舍利”形态。

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现象?
这还得从舍利的成分说起,其实,它的成分,仅仅是平平无奇的钙、磷、硅等元素。在一段时间的“煅烧”后,骨头中原有的有机物和大部分碳完全消失,形成了羟基磷酸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骨灰”。
此时还要继续加温,骨灰就会肉眼可见地融化,羟基磷酸钙也在会在此刻分解为磷酸三钙,骨灰内部残余的碳随即全部被氧化。当温度达到1670℃时,磷酸三钙完全融化,冷却之后就形成了浅色、有玻璃光泽的坚硬小球。

由唐代僧人,释道世所编撰的佛教典籍《法苑珠林》中描述,舍利的种类分为三种,一是骨舍利,呈白色;二是发舍利,呈黑色;三是肉舍利,呈红色。而实验中的“舍利”小球的颜色,取决于煅烧过程中加入的着色元素。
近现代以来,关于舍利的猜测,有人这样认为——僧侣因为长期食素,体内容易产生结石,因此舍利是一种结石。其实,只要知道结石的成分,这个谣言就不攻自破了,大部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熔点仅为200℃,但是舍利却能抗住上千度的高温。

国家专利库中,还有一个关于“舍利子制作方式”的“奇葩”专利。该专利早在2007年就申请成功了,其过程无非是火化——研磨——重新合成这三个主要步骤,这与后来的“骨灰钻石葬”,从纪念意义上来讲,有异曲同工之处。

至于说这个是“舍利”,想必有宗教信仰的人们都无法苟同吧。至于后来,偶尔见诸报端的、五彩缤纷的舍利是什么,有网友说是“实体化的七彩自尊心”,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普通人火化之后没有舍利似乎也就说得通了。
但是这么解释肯定是不科学的,那么从科学上讲,普通人火化之后没有“舍利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内普遍的焚化炉温度达不到1400℃以上呗。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舍利子,但是钢钉、钢板、支架、金牙等遗物,还是时不时能发现的。

阿育王与佛舍利
随着近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当然可以从容地解释“舍利的成分是什么”,将其贬斥为封建迷信的遗物。可是,舍利子在古代和佛教所承载的历史人文意义,却不能任由我们这么简单地否定。
经历佛陀寂灭,八王分舍利的纷争后,古印度进入了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但是,一代传奇——阿育王的出现,令时局出现了动荡。在《阿育王传》中记载,佛陀曾预言他与阿育王有缘。

但是,阿育王以强势之姿登上历史舞台时,被称作“伽罗阿育王”,意即“恶毒心肠的帝王”。在对羯陵伽部征伐时,致使15万人被俘虏、10万人被杀害,战争造成的死亡更是数倍于这条记录。
阿育王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出现在羯陵伽之战后,他仿佛刹那间了悟,感念自己以往犯下的杀孽,最终皈依佛教。并在统治境内推行佛法、大兴土木建造达摩,同时重新供奉佛陀留下的84000颗舍利。

阿育王塔作为印度文明的瑰宝,也展示了当年的帝王对佛教的推崇,“少行不义、多做善事、慈悲、慷慨、真诚、纯洁”,这六条标准是曾经推行的达摩正法,也是对佛教教义地高度概括。
舍利中蕴含的大智慧
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佛舍利诞生于拘尸那揭城郊,后经僧侣传教,辗转来到中国。那么抵达中国后,佛陀舍利都有着怎样的经历呢?学界普遍认可的佛教传入时间,大抵在两汉。
现存的史书中,关于舍利的首次记载是在《魏书·释老志》中,公元3世纪初期,魏明帝意欲在魏宫中破坏佛,此时,一位异国僧侣出现并阻拦。只见僧侣将一枚舍利投入水中,产生的五彩光晕“劝退”了明帝。

后来的《高僧传·康僧会传》中记载,康僧会曾于吴国传教,并赠与孙权舍利子。一开始孙权对佛教是“不感冒”的,后来眼见康僧会携弟子与王宫静室祈请舍利,舍利果然凭空出现,一时间以为神异,并在江左建造“建初寺”。
后来的梁武帝、隋文帝,乃至整个唐宋时期,对佛教都极为推崇,俨然成了我国的国教。其中,武则天、唐中宗、唐懿宗,更是饱含着对佛教虔诚的宗教热情,多次举行“迎奉佛骨”的仪式。
实际上,对舍利的推崇,归根结底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切认知和尊崇。佛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经由时间的洗礼,曾经的遗骸变成信众们亲近佛陀的象征物。

正所谓“舍利非凭,瑞相非证”,我们看到舍利,不过是通过舍利,感念留下舍利之人的高尚情操罢了。尽管三千多年过去,他们仍然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教化今人。
回到舍利最本源的词义——死尸,仅此而已。佛陀修的,也从不是躯壳。是信众也好,坚定无神论者也罢,佛陀传世的,最宝贵的不是舍利子,而是其留下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
[1]侯慧明. 论舍利崇拜在中国的兴起与风行——兼论法门寺佛指舍利[J]. 安徽史学, 2016(3):5.[2]任瑾. 佛舍利信仰的起源和在中国的传播[D]. 陕西师范大学.
这次考古发现轰动了全国考古界,光出土的“舍利子”就有772粒
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定论。依据佛典,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大多推测则认为舍利子的形成与骨骼和其他物体共同火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另有民间流传认为,人久离淫欲,精髓充满,就会有坚固的舍利子。

但是,在实验研究上,对结晶体舍利子的形成没有一个肯定的定论,大多解释只是根据现有科学原理来推测。所以说,舍利子在普通人的眼中,它太神奇了,于是,很多人选择了不相信。但是,存在的事物,从不会因为人的想法而“消失”,这里就有份完整的记录,记下了当时舍利子的出土过程。
这份记录目前存档于南京市档案馆,它的作者是梁白泉,原南京博物院的院长,江苏省文博界的领军人物。这份记录是一次考古笔记,记录的是1960年对镇江考古的一些发现,可以说,在当时这些发现震惊了全国考古界。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甘露寺铁塔地宫里出土的舍利子。
1960年,南京博物院成立了江苏文物工作队,梁白泉是镇江分队的队长。同年4月,对甘露寺铁塔塔基的修复工程开始,工程进行到修复塔身基础时,工作队决定对塔基进行发掘,这项工作共持续10天,出土的文物达2000多件。
这些文物很多是唐末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类别涵盖玉、骨、瓷、琉璃、漆等,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释迦牟尼佛舍利子十一粒,它们是从南京古长干寺移来的。铁塔的发掘深度有4.22米,共七层。第七层就是甘露寺的“地宫”,释迦佛舍利子就是于这层被发现的。

笔记里是这么说:地宫里有一个大石函(函,盒子),在函盖上有一块石刻,上面是宋代的刻字“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函内有两个小石函,用锦绣包着;还有两个银函银盒、一个漆盖;以及许多灵骨和大概400多枚的铜钱。
两个小石函,内里均有银椁金棺,西面的一个是瘗禅众寺舍利的,而东面一个则是瘗长干寺舍利的。在石函东面有一个漆盒,里面放有木轴和银牌。漆盒顶上的北面,有一件圆银盒,里面放着木函、琉璃瓶、舍利灵骨等,再北面一点有一件方银函,里面放着舍利。
大石函内放置的一些唐代石刻,帮助考古工作人员,确定了甘露寺铁塔地宫出土的释迦佛舍利子,就是移至南京的长干寺。其中,最重要的两方石刻为《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记》(唐长庆四年),《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禅众寺舍利记》(唐太和三年)。
前者清楚记载了为何要重瘗舍利的经过,由于,上元县的长干寺荒废已久,于是,分十一粒置于北固山。石函的盖阴也有宋代重瘗的题记,清楚的写道“阿育王释迦舍利十一颗”。
这个发现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尤其对于研究江南的佛教史。当时,共出土有佛舍利子772粒。属于唐代瘗下的有两处:小金棺内11粒长干寺舍利,金棺内156粒禅众寺舍利(禅众寺:南京古寺院。)

镇江考古进行了有一年之久,梁白泉记录了当时所有的现场所见:
当他们看到那件金棺银椁,内心是相当震撼的。因为,前几层就是一些各代的钱币后者其他,比如:第二层有明代的“泰昌通宝”、清代的顺治通宝和乾陵通宝。除这些佛教珍贵的文物外,还有如今极难看到的古人的毛笔题字,王安石弟弟王安国的亲笔题字保存非常完好,这对于历史研究也是极具价值的。
现在,不乏一些“考古”的影视剧,更多是用来刻画种种“出其不意”的场景,若是有时间不如去南京档案馆翻翻这些“考古笔记”,这可是“身临其境”的真实记录,没有那么多的“惊人”环节,更多的则是古人留下的珍贵物件。
每次考古的顺利发现,都得感谢古人留下的各种文字线索,就如甘露寺铁塔塔基的发掘发现,若不是那些唐宋石刻,也许后来也会得出相同结论,但是,一定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考据。先人们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后人“当时的他们经历了什么”,这才让历史有了真正的延续。

为何很多人会质疑史书中的记载,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实物,毕竟,文字可以“修改”,但是,实物是很难作假。就拿有“广陵王玺”四字的金印来说,汉代的皇帝会赐给诸位侯王金印,只是后来考古中鲜有发现,若不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女工无意中发现,估计这个金印又散落“民间”了。
在1981年2月24日,邗江县甘泉公社老山大队社员陶秀华,在扒土时发现了一个黄亮亮的小玩意儿,随手放进了兜里。收工后一清洗,才发现是枚印章。凑巧,她的丈夫曾在考古队做过民工,觉得这东西不寻常。夫妻俩赶到南博,一鉴定才知道这小印章果真是个大宝贝,这应就是目前唯一能看到一个证物。
中国历经几千年,后人对这漫长时间内发生的故事,只能从文字中去品味,而考古学的兴起又多了一个看历史的窗口,让后人借着这些文物和千年前的先人对话,包括他们对于宗教的理解。
参考资料:
【《舍利子的形成》、《甘露寺铁塔地宫里出土的舍利子》】
- 1从深圳去香港只要14分钟,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深圳到香港太平山怎么去)
- 2即使捉到黄鼠狼,也一定要放生?老人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黄鼠狼附身在人身上怎么解决的)
- 3人工少女2怎么调中文,《未来广播与人工鸽》评测:通往科幻的中继点
- 41.4T帕萨特能买吗?2000公里后,车主这么说(帕萨特高速能跑多少码)
- 52022宠物美容师的前景怎么样?怎么考报考条件报考流程?(宠物美容师一月多少钱工资)
- 6为什么坐飞机不能说一路顺风?(坐飞机最好的祝福语)
- 7卡米拉的野心终于显露出来了!想让自己的孙子辈进入到英国王室?(五英是什么意思)
- 8你真的了解赤峰吗?建议和孩子一起看(内蒙古赤峰咋样)
- 9定了!2023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公布,考生如何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