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手被近1米长怪鱼咬得鲜血淋漓!这种鱼哪来的?卵还有毒(世界上最恐怖的鱼图片)
导读昨天一位网友发帖说,小孩在池塘玩水,手被鱼咬了。该网友上传的视频中,小孩大约六七岁,好几根手指都被咬伤,血流不止,大家觉得很奇怪的是,咬伤孩子的这条鱼,又大又恐怖,长相很奇怪。很多网友留言说,这应该是外来物种,破坏生态环境。还有人说,这样的...

昨天一位网友发帖说,小孩在池塘玩水,手被鱼咬了。
该网友上传的视频中,小孩大约六七岁,好几根手指都被咬伤,血流不止,大家觉得很奇怪的是,咬伤孩子的这条鱼,又大又恐怖,长相很奇怪。
很多网友留言说,这应该是外来物种,破坏生态环境。还有人说,这样的鱼,会不会有毒?
关于这条鱼,一种说法是叫“鸭嘴鱼”,因为这条鱼的嘴巴很像鸭子嘴巴,长长的。
不过,微博认证为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家周卓诚@开水族馆的生物男转发了相关微博说,该鱼学名雀鳝,属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水域生态平衡。

这条鱼哪里来的?小孩情况怎样?
昨晚,橙柿互动联系上发帖网友,对方说,事发是在江苏靖江中天景园小区。
今天早上,该小区一位居民说,当时小孩子在河边玩耍、洗手,这条鱼上来就咬孩子的手,物业知道了就立即来抓鱼,后来抓到了。

另一位居民说,这条鱼确实是小区人工湖里抓到的,抓了好久,太狡猾了。
“前天晚上,我们小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家长带着他在人工湖玩,本来是看观赏鱼的,结果被这条鱼咬了,两只手都被咬伤,吓人的。”
这位居民说,小区建于2015年前后,人工湖虽然大,但水不深,顶多只到成人小腿膝盖。
“昨天警察也来了,下午物业用网围堵,排水,想了很多法子,花了好几个小时,最后才抓到这条鱼。”这位居民说,这条鱼长80厘米左右,10多斤重。
人工池塘怎么会有这种伤人的鱼?
居民说,事发后小区业主也在讨论,普遍的说法是有小区有人在养,很有可能是小区别墅群的业主养的,这种鱼要经常吃活鱼活虾,养不起了,所以就放生了。
雀鳝是雀鳝科雀鳝属的大型鱼类的统称,产于北美或中美等地,一般体长1~2米,理论最大的可达3米,实际最大记录2.68米,较大的鳄雀鳝一天可以吃几十斤淡水鱼。
雀鳝主要栖于淡水,但有的种类可进入半咸水甚至咸水,有锐利牙齿,是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雀鳝肉可以食用,但卵有毒。在中国上海、重庆、韶关等地,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其他鱼类构成极大威胁,有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据了解,受伤的小男孩已无大碍,手上共有六七条伤痕,物业工作人员也对小区景观池进行了清理,景观池里的鱼苗也会进行补充。
最后这条鱼怎么处理的?
小区多位居民说,后来这条鱼被公安、物业带走了,具体不太清楚怎么处理的,“很可能是被警察带走了吧。”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董吕平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都市快报
凶残可怕的食人鱼,为何没能在亚马逊河流里泛滥?是因天敌太多?
食人鱼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一种极为可怕的动物,毕竟他的名字就说明了一切。在1976年,曾经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食人鱼杀人事件,一辆巴士不慎掉落亚马逊河中,车上的39人全部遇难,经过打捞后只剩下一堆白骨,据调查,是食人鱼下的杀手。
除了人类以外,许多大型动物都是食人鱼的盘中餐,吃完一头牛不过10分钟,鳄鱼看到它们都要绕路走。那如此强大的生物为何没有称霸亚马逊河呢?有什么天敌可以克制它吗?
可怕的食人鱼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水虎鱼,从外形上看,可谓是平平无奇。食人鱼的体型不算特别长,最长的有20公分,它的脖子很短,可是头骨却十分坚硬。整体看起来又圆又扁,尾巴呈又字形。食人鱼的外形像红绿灯,它的背部呈墨绿色,腹部则是鲜红色。成年食人鱼的性别比较难区分,不过雄鱼的颜色会更加鲜艳,体型较小;而雌鱼的颜色则相对暗淡,个头较大。
作为一种攻击性极强的肉食性动物,在攻击和防御上自然有着上佳的“武装”。食人鱼的牙齿呈三角形,十分锐利,上下交错组合,下颚还有着发达的尖刺。一旦咬住猎物就不会松口,直接把肉从身上撕扯下来,据研究食人鱼一口就可以咬下16立方厘米的肉。即使没有被咬掉一块肉,如此锋利的牙齿也足够让受伤的部位大出血了。咬合力惊人的食人鱼在进食的时候,会把猎物吃得干干净净一丝不剩,只剩下一堆皑皑白骨,十分可怕。
食人鱼主要生活在宽广的河流,喜欢湍急的水流,主要栖息地在亚马逊河。它们经常在黄昏和黎明出动狩猎,中午的时候就会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息。对生活的环境并不挑剔,尤其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的温度在22到28度之间。食人鱼一般都是成群结队的出行,主要捕猎身形比自己小的鱼类。和鲨鱼一样对于血腥味十分敏感,一点点的血腥味都会吸引这群猎手的疯狂围攻。
食人鱼的智商还很高,它们在攻击的时候会优先攻击眼睛和尾巴,等到对方失去了行动能力时再一拥而上。面对体型较大的生物则是攻击对方的脆弱部位,力求一击打倒对手,丝毫没有惧怕。但是它们深知鱼多力量大的道理,一旦失去了群体,就会变得十分胆小,缩在一些安全的地方。
食人鱼信奉“群狼战术”,它们在攻击时会群起而攻之,在击倒猎物之后迅速分食。而且纪律十分严明,一旦吃完就马上让后来者补上继续,可谓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这样的进攻方式让它们在面对体型巨大的猎物时,都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对付。
按理说如此凶残的生物应该会站在河流生物链的顶层,会在它们的栖息地亚马逊河中飞速繁殖。可是为什么食人鱼到现在都没能在亚马逊河中飞速繁殖、称霸呢?是有什么比它还恐怖的存在吗?
食人鱼为何没能在亚马逊泛滥?
食人鱼之所以没有称霸亚马逊,主要是因为它们面临着“五大”天敌。它们每一个都能够轻松拿捏食人鱼,让它们无法肆无忌惮地在亚马逊河中肆虐。
首先是扼杀在摇篮中的两位天敌,水流和清道夫。食人鱼在繁殖的时候,会将自己的鱼卵产在水中的树枝上,它们的繁殖能力不是很强,每次的产卵数量仅有1000颗左右,对比起一般的鱼类算是“低产”了。亚马逊河作为世界上著名的长河,它的汛期水流非常湍急,而食人鱼又喜欢生活在激流当中。很多的食人鱼鱼卵都会被河水冲走,食人鱼的繁殖数量就会大大减少,存活率也会降低。
能够扼杀在摇篮的还有一种鱼类,它就是亚马逊河的清洁工,清道夫鱼。亚马逊河是清道夫的故乡,对于这种鱼大家可谓再熟悉不过了,它们喜欢吃青苔和水中的赃物,对于清洁水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有名的水中清洁工。除了吃杂物之外,清道夫尤其喜欢吃鱼卵,对于其他鱼类的鱼卵可谓是十分上头,平均一条清道夫就能够在一天之内吃掉3-5千颗鱼卵。如此一来,食人鱼的鱼卵自然逃不过清道夫,为数不多的鱼卵很容易被清道夫吃个干净。
光是这两大天敌,就够食人鱼喝一壶了,很多的食人鱼在还没有出生就被消灭掉了。成功出生的食人鱼还要面临更可怕的敌人,它们有一些甚至把食人鱼当作开胃菜来吃。
首先是魔法系的对手,电鳗。在亚马逊河里,电鳗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生物,依靠自身可以放电的“魔法属性”,能够释放高达300-800伏的电,别说食人鱼了,即使是人类也足以致命。不仅攻击力强,而且还是群体伤害,电鳗的放电范围十分大,以自身为原点,半径范围内3-6米的水中都会受到电鳗的电击。而食人鱼作为群居生物,更是容易在电鳗的面前交出户口本,成片的死亡。
第二个是物理系的对手,巨骨舌鱼。顾名思义,巨骨舌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成年的巨骨舌鱼能够达到2.5米-3米。它们没有锋利的牙齿,但是比人还大的体型就足够威慑了。巨大的身形赋予了它们强壮的力量,巨骨舌鱼的尾巴可以在顷刻间拍碎人的肋骨,如果是击中头部那就会当场死亡。巨骨舌鱼的防御力也是加满,它的鳞片十分坚实,即使是人类都要用锤子凿子才能够将它的鳞片拆下来。面对这个攻击力和防御力都十分强悍的对手,食人鱼在它眼中估计就是一条小猫鱼,打又打不过,逃跑还可能被吃掉。
最后一个就是敏捷系的对手,南美大水獭。它也叫做巨獭,是同类型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身长能够达到2米,体重有20公斤。它们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游泳选手,在亚马逊河中不断穿梭,凭借高超的狩猎技巧捕杀鱼类。食人鱼大概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它抓走了,南美大水獭每天都要吃8斤的鱼类。食人鱼作为一种鱼类,在南美大水獭的眼中就是一种食物,别说反击了,直接就是降维打击。
除了以上的五大天敌,食人鱼之间也并不是那么团结。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它们还是会一起出动狩猎的,一旦汛期食物减少,它们就会把屠刀挥向自己的同类。如此反复无常的生物,自然难以在亚马逊河建立霸权了。
可怕的杀人事件
虽然食人鱼没能够称霸大亚马逊河,但是也一直在河中兴风作浪,不仅残害其他生物,还对人类制造了不少的惨案。其中有一次食人鱼袭击人类的事件十分可怕,造成了大量居民的伤亡。
2013年的圣诞节,在当时的阿根廷罗萨里奥市气温十分炎热,温度高达38度,在酷热的天气下人们纷纷跳进了巴拉那河游泳降温。
可是游着游着河水就慢慢变成了红色,随后在河中还传出了一阵阵的惨叫声。原来是河中60多个人遭到了食人鱼的攻击,其中还有20多名儿童。很多人都被食人鱼咬掉了一块肉,一位7岁女童甚至被活生生地咬掉了一根手指,场面十分骇人。
很多人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受到攻击,带着一身的血逃离上岸。河岸的工作人员马上联系了当地的医护人员,以便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救治伤员。无数儿童在父母的帮助下逃离河水,可是还有一部分不听劝告的人继续在河中游泳,随后也遭到了食人鱼的袭击。
经过后续调查,发现此次袭击事件的凶手是一种名叫红腹食人鱼的鱼类,它们是食人鱼种族中比较凶悍的存在,攻击性极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吃掉猎物的许多肉。据当地的负责人表示,如此大规模的食人鱼攻击人类事件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不过早在2008年,就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当时有40多人遭到了食人鱼的攻击。
2015年,秘鲁的一位11岁小男孩不小心掉进了食人鱼池。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小男孩就葬身鱼腹,救援人员打捞上来的时候就只剩下骨头了。
其实大部分食人鱼攻击人类事件的凶手都是红腹食人鱼,其他的食人鱼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所以我们在野外游泳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食人鱼的攻击。
抽干20万立方米的水,只为捉住1条鱼!鳄雀鳝究竟有多可怕?
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平顶山汝州湖怪”要现身了。
就在上个月,在河南平顶山汝州市中央公园的人工湖中,有不少当地居民都亲眼目击过一只体型巨大的奇怪生物,事情很快传开,人们都将其称为“汝州巨型怪鱼”。后来经过相关专家现场调查,确定了这是一条高危外来入侵物种,名字叫做鳄雀鳝。近日汝州市中央公园做出决定,将要抽干整片湖水,将这条鳄雀鳝捕捉上来。这片湖里大约装有20-30万立方米的水,鳄雀鳝究竟是何方神圣,竟值得人们下这么大的成本?
可怕的史前凶鱼
鳄雀鳝是世界上最凶猛的淡水鱼之一,很多人都认为它是比“食人鲨”更加可怕的水中杀手。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是真正的远古凶鱼,并且至今仍旧非常繁盛。鳄雀鳝原产自北美洲南部,它们是北美雀鳝里体型最大的一种,一只成年的鳄雀鳝能够长到3米长,重量更是超过百斤。
鳄雀鳝的嘴巴向外凸出,嘴里长满了尖牙利齿,与鳄鱼非常相似。它们身上还覆盖着坚硬的鳞片,与现在大多数鱼类又软又薄的鳞片不同,鳄雀鳝身上鳞片的坚硬程度堪比人类的牙齿,一般生物根本无法对它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因此鳄雀鳝在我国几乎没有天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要用抽干湖水这种办法来捉它的原因。
鳄雀鳝的危害
在淡水环境中,很少有鱼类能够与鳄雀鳝抗衡,如果放任其不管,本土鱼类将会遭受灭顶之灾。鳄雀鳝非常的贪食,它们每天要吃掉自身体重5%的食物,只要是水里活动的东西,它们几乎来者不拒,一片水域中只要出现一条鳄雀鳝,其他鱼类很难继续生存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只剩它自己了。这次汝州中央公园就是这种情况,自从出现这条鳄雀鳝后,公园湖中的鱼类开始大量减少,如果不将它捉出来,以后往湖里放再多鱼苗也是白搭。
既然鳄雀鳝的破坏性这么大,它是如何来到我国的呢?早在上世纪80年代,鳄雀鳝被当做观赏鱼引进我国,很多人都对它感兴趣。鳄雀鳝的鱼苗比较小,因此可以养到家里的鱼缸里,但它的生长速度很快,等到鳄雀鳝长大后,很多人都没有了继续饲养的条件,最终只能偷偷的将它们带到野外放生。生存能力强大的鳄雀鳝在野外没有天敌,将很多湖泊水塘中的鱼都吃了个精光,直到这时人们才意识到鳄雀鳝并不是什么美丽的观赏鱼类,而是一种高危外来入侵物种。
鳄雀鳝在我国已经开始泛滥
2021年,陕西的一个鱼塘里就曾出现鳄雀鳝,当时鱼塘主总觉得自家的鱼苗越放越少,前天刚投放,没过多久就一条也见不到了。怀疑是水中有什么大鱼,鱼塘主赶紧对鱼塘进行了排查。果不其然,最终他砸鱼塘里发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鳄雀鳝,看样子很可能是有人放生扔进去的。
就在8月中旬,江苏泰州有一个小男孩就被水中的怪鱼袭击了。小男孩在观景池旁玩耍,突然在水里见到了一条大鱼,他想要伸手去摸,结果大鱼嘴里全是尖牙,一口咬伤了小男孩的3根手指。为了避免大鱼再次伤人,人们将它从水里捞了出来,结果发现这是一条70多厘米长的鳄雀鳝,没人知道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鳄雀鳝体型巨大,性情凶猛,很容易伤到孩子,尤其是在公园、水池这种地方,一旦发现就必须马上排除。
鳄雀鳝并不能食用
说起外来入侵物种,很多人都想到了小龙虾,有不少人都表示好奇,鳄雀鳝能不能吃?鳄雀鳝的肉并不好吃,并且它的卵含有剧毒,误食之后很容易中毒。2018年黑龙江的赵先生就在吃了鳄雀鳝后中毒住院。赵先生在家附近的市场上卖到了一条长相奇怪的大鱼,这条鱼的体长接近两米,赵先生从来也没见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赵先生买了一大块鱼肉,还特地要了一点鱼子。回家之后他叫来了两个好友一起吃鱼,结果3个人一起住进了医院。在半路上赵先生狂吐不止, 肚子痛得难以忍受,经过了一整天的治疗,生命体征才逐渐恢复。
像鳄雀鳝一样的外来入侵物种还有很多,例如巴西彩龟、非洲大蜗牛、清道夫鱼等等,这些入侵物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人为放生导致的泛滥,乱放生现象屡禁不止,很多人将可怕的外来入侵物种放入野外,变相伤害了大量的本土珍稀生物,这种放生是盲目的,甚至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威胁70亿美元经济,令湖鳟减产98%的嗜血寄生鱼,有多恐怖?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么多年来,《林中小屋》里的芭蕾仙子一直是我觉得最屌的电影原创恐怖角色,虽然就出现了几秒。
海七鳃鳗
海七鳃鳗是现存40多种七鳃鳗中的杠把子,体长可达1米,它们算是最原始的鱼形目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超过 3.5 亿年,是在不少于四次重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它们的构造也足够原始,足够奇怪。
海七鳃鳗和鲨鱼很像,虽然长得威慑力十足,但都是软骨头;左右两边的鳃孔实在离奇;它们会像鲑鱼一样到淡水上游中产卵,长大后返回海水;又像青蛙一样会经历变态发育。
然后是它们掉san值得嘴巴,圆盘状的嘴巴上充满了角蛋白构成的同心圆牙齿,可以将自己牢牢固定在猎物身上,然后伸出喙状的舌头刺入肉体,大口喝血。
虽然听着贼狠,但海七鳃鳗的存在,其实在原生地来说是一个福音,它们的幼体可以作为多种水生动物的食物;幼体生活在河床上,会充当分解者,分解其他动物无法食用的死亡或腐烂物质,帮助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循环。
海七鳃鳗长大要回到海洋时,许多动物会在河口等待这批七鳃鳗的涌入来敲响食堂开饭的铃声。
从小被吃到大后,真正进入海洋生活的海七鳃鳗数量多不到哪里去,而且海七鳃鳗很有劫富不济贫的侠气,它们跟大部分鱼都和平共处,只找大鱼寄生,这些大鱼能抗下它们的硬核亲亲而不会轻易go die。
但当它们被迫成为入侵物种,那就很恐怖了。
海七鳃鳗如何成为五大湖的恶棍
1880年代,海七鳃鳗因为运河的修建,稀里糊涂地从原产地进入了五大湖后。这里天敌很少,七鳃鳗以一次100000颗卵的速度,在五大湖中繁衍生息。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渔业崩溃了,湖里的鱼跟海七鳃鳗都不熟,而且它们个头自然没有海里的大,18公斤以下的鱼经不住海七鳃鳗的硬核亲亲,被嘬几口直接嗝屁。被海七鳃鳗攻击的鱼类死亡率为 40% 至 60%,即使存活下来,受伤的鱼在愈合上花费的能量比产卵和交配上的能量更多,导致鱼类数量下降。
194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在五大湖上游捕捞约6803吨湖鳟。但到了 1960 年代,这一数字下降到136吨,仅次于过去的 2%。
七鳃鳗防治与管理
那不行啊!涉及到钱了!1954年,美国和加拿大联手成立了一个名为五大湖渔业委员会(GLFC)的组织。这个组织名字很宏大,目的却只有一个:杀死海七鳃鳗。
科学家筛选了7000多种物质后研制出了两种只针对海七鳃鳗的毒药,这些毒药主要由3-三氟甲基-4-硝基苯酚 (TFM)构成,对大多数鱼是无害的,会被自然降解。每年,野生动物官员将大约79吨这种毒液倾倒在流入五大湖的溪流中,这会杀死98%的海七鳃鳗幼体,官员们还依靠小型水坝或屏障来防止海七鳃鳗向上游迁移产卵。
在每年大约2500万美元的花费下,海七鳃鳗曾经每年在五大湖中摧毁超过45359吨的鱼,但现在因它们而死的鱼还不到4535吨。
科学家们现在正在探索更有创意的方法来抑制海七鳃鳗,包括应用气味和信息素勾引海七鳃鳗到陷阱中,还有进行绝育。
现状和原住民遭殃
对海七鳃鳗的控制是很有成效的,目前五大湖中的海七鳃鳗总数跟50-60年前差不多,并没有再增加下去,这得力于不断地控制。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疫情,这两大人类培养的双煞袭来,稳定的控制似乎受到了波动,科学家们开始对湖泊中的七鳃鳗种群进行建模,以了解温度、天气、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变化如何影响七鳃鳗种群水平。
那干嘛不干脆全部杀光就完事了?
因为五大湖是有原生的其他七鳃鳗的,这些手段并没有高明到能区分开不同七鳃鳗。因此开发一种对海七鳃鳗有害但对本地物种不致命的化学控制剂是五大湖渔业委员会的首要目标之一,目前是只能一视同仁,毕竟影响的渔业产量真的有点夸张。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