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速递  >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天眼查企业法人代表)

  • 浏览2157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  查询企业信息的软件很多,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等等还有很多,都可以查询到企业的各项公开信息。  然而今天我仅从一个细节就看出,它们的专业严谨性,还是有差别的。  我想查下“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的企业信息,众所周知,银行开展业务,金...

      查询企业信息的软件很多,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等等还有很多,都可以查询到企业的各项公开信息。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然而今天我仅从一个细节就看出,它们的专业严谨性,还是有差别的。

      我想查下“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的企业信息,众所周知,银行开展业务,金融牌照(即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必不可少的。而金融牌照可不是随便就能拿到的,具有稀缺性。银行支行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不可能每一家分行一张独立的牌照,也就更不可能每家支行一张了。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所以,银行都是以总公司分公司的形式来组织的,分行支行作为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也就没有没有法定代表人一说了,只有分支行的负责人。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然而这一企业信息最基本的信息,在各个不同查询企业信息的软件里显示的都不同。

      在爱企查里查询“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查询页显示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的“法定代表人”是曲亮。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点击进入爱企查详情页,同样显示的曲亮为“法定代表人”。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再换成天眼查查询,查询页同样显示曲亮为“法定代表人”。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点击进入天眼查详情页,还好,显示为“负责人”曲亮了。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启信宝天眼查的问题几乎一样,列表页错误显示为“法定代表人”,详情页正确显示为“负责人”。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而企查查在这点上没有犯以上几家同样的低级错误,无论列表页还是详情页,都能正确地将曲亮显示为“负责人”。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当然,使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出品的公示系统来查询,也是对总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分公司“负责人”区分得很明确的。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只是这个公示系统查询很慢、查询不智能(同样查询“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无结果)、详情页没有关联整合的信息。但权威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是有保证的,可以直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而其他软件的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以下是仅针对此问题的一个实测结果小结。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最后说个相关的小插曲。年初,我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银行卡纠纷立案,将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列为被告,初审时非说我只能将北京分行列为被告,因为北京分行是独立法人,我与总行并没有直接的纠纷,告不着总行,所以让我把总行去掉。还真差点把我说懵了。不过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并成功立案了。

    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爱企查…仅从这么一个细节就看出差别了

    天眼查、企查查有何权利,竟能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

    最近天眼查和企查查俩家竞争互撕确实是一场好戏,那么他们为何随便查找呢?“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就是天眼查提出的宣传广告语,通过这条广告语,我们不难发现天眼查、企查查的本领确实不容小觑!这些软件正是利用通过网上爬取相关的公开的官方信息数据也就是所谓的爬虫,以及与相关机构合作获取和采取海量的数据,并且人家还被允许发布相关信息,这就令那些黑老板、黑公司很是头疼了。

    天眼查、企查查有何权利,竟能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

    很多人以为这些商查企业是官方平台,是国家的,然而并非如此,只能说是太天真了,查询的次数不是无限制的,企业的生存根本都是为了钱,除非你交了钱,开个年费啥的,你才更多的查询次数。最近两家商查企业互撕。通过天眼查和企查查互相伤害互揭老底,大家如梦初醒“一直以为这两家是官方平台,今天才知道原来这两个是类似搜索引擎的商业APP。”

    天眼查、企查查有何权利,竟能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

    天眼查、企查查有何权利,竟能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

    他们的存在使黑心厂家闻风丧胆,但是他们也喜欢蹭娱乐的热点,比如最近很火的老干妈事件,企查查就毫不忌讳的把老干妈的家底抖出来了,上图。

    天眼查、企查查有何权利,竟能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

    以及天眼查对瑞幸咖啡相关企业的揭露,让不少网友又一次吃了不少的瓜,看了不少的戏。天眼查、企查查有何权利,竟能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

    在这样看来天眼查和企查查等公司“误导消费者”“像个娱乐小报,积极配合爆料”,就像周鸿祎卸任360董事长一职,天眼查就凭空想象,无中生有,发布了一系列的不是文章,导致被360起诉。只能说如今的商查方面的法规依然需要加强制定,不能让他们也钻了法律的空子,不要以为随便查别人就可以肆无忌惮,但仍要记住合情合法合理合据,莫在查询的道路上越走越黑,最后留下个挨骂的罪名 。

    黄晓明退出奶茶店“沏沏堂”工商行列 名下有58家公司

    黄晓明退出奶茶店“沏沏堂”工商行列 名下有58家公司

    明星店铺也没那么好做了。6月11日,新京报记者自天眼查获悉,知名艺人黄晓明已经退出有明堂(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人行列,同时卸任监事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奶茶店“沏沏堂”的主体公司。黄晓明曾任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职位,于2018年2月退任。

    明星门店为何常常陷“短命”风波?专家认为,有很多明星门店在顶层设计、运营、食材、管理方面都出现问题,所以造成了部分明星门店昙花一现的现象。

    黄晓明退出“沏沏堂”奶茶工商行列 名下有58家公司

    天眼查显示,5月28日,黄晓明退出有明堂(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人行列,同时卸任监事职务。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奶茶店“沏沏堂”的主体公司。据了解,黄晓明曾任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职位,于2018年2月退任。

    沏沏堂加盟网显示,该品牌将传统的街头小吃场景“搬”进店内,以港台地道小吃为基础,区别于茶饮市场上大量充斥的“面包甜点小吃模式”,将港台小吃以小车模式引入店内。

    目前,沏沏堂以加盟模式为主。新京报记者在某点评APP上搜索,虽然有明星光环加持,但沏沏堂目前在北京仅有一家门店,全国范围内有10家门店。

    “演而优则商”,黄晓明一直都是圈内商业价值最高的男明星之一,也是一个生财有道的投资者。从2005年到2014年,黄晓明连续十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根据2014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显示,黄晓明当年以6650万元的年收入位居内地男艺人之首。

    黄晓明退出奶茶店“沏沏堂”工商行列 名下有58家公司

    天眼查显示,虽然退出沏沏堂,但黄晓明名下有58家公司,其中10家已注销,涉及影视文化、技术开发、投资咨询、服装等多个领域,包括韩都衣舍等公司。

    天眼查显示,黄晓明担任法人代表的公司共有8家,其中北京泰耀文化工作室已注销,除山南明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外,黄晓明在其他存续公司中均100%持股。此外,黄晓明在44家公司中担任股东,包括乐视影业、韩都电商等。

    除了有明堂以外,黄晓明还投资了其他餐饮公司。其中,黄晓明于2015年10月投资北京热辣投资有限公司,但于2017年6月与任泉、李冰冰等明星退出该公司;2011年,黄晓明出资50万,投资北京良友名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仍是该公司股东。

    一炮而红后面临厮杀,明星餐饮是否都如“黄粱一孟”?

    近年来,由于产品品质、运营管理、服务水平等原因,明星门店频频陷入短命怪圈。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报告,餐饮因投资少、风险小,成为明星开店的首选。

    黄晓明、任泉、李冰冰联合投资创立的火锅品牌热辣壹号是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明星火锅店。2015年,井柏然、黄渤、何炅相继入股,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不过,“热辣壹号”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辣”。

    黄晓明退出奶茶店“沏沏堂”工商行列 名下有58家公司

    2017年,“热辣壹号”进军深圳,不过一年多后便关门大吉。合肥、武汉店也相继关店。新京报记者在该餐厅官网上查询到,目前该餐厅仅显示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官网上的最新活动和新闻皆空白。目前,上述明星均已退出热辣壹号股东行列。

    此外,人送外号“黄小厨”的黄磊与主持人孟非于2017年合开了“黄粱一孟”的火锅店,这家开业之际以一盘毛肚198元引爆话题。据媒体报道,该店于2018年12月3日正式闭店,仅维持了一年多。

    此前,据新京报报道,就闭店原因,“黄粱一孟”解释为租赁合同到期,将重新升级选址。不过此前由于价格太贵的说法在网络上的发酵,“黄粱一孟”的生意并不好。2018年年初开始,“黄粱一孟”接连推出各种优惠套餐,例如188元3人套餐、298元6人套餐,并针对学生群体,打出学生证的优惠折扣活动。

    黄晓明退出奶茶店“沏沏堂”工商行列 名下有58家公司

    此外,从大众点评的评价来看,多数消费者认为该店味道一般,形式大过内容,而评价中提到的门店不用排队、人不多等情况也反映其降价自救效果一般。

    根据美团联合餐饮老板内参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倒闭餐厅平均寿命508天,2017年关店数是开店数的91.6%。在高淘汰率的餐饮行业,明星餐厅自带的流量可能无足轻重。真正的厮杀,是在供应链、管理、服务、菜品上。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很多明星的餐饮店在顶层设计、运营、食材、管理方面都出现问题,因此出现了很多明星餐厅昙花一现的问题。

    朱丹蓬表示,餐厅的运营分为前端和后端。明星开餐厅,通常是在消费端,也就是后端有支撑。但是关键是前端、运营端出问题。部分明星本身没有经验和精力管理店铺,只能做甩手掌柜,交给专业团队,而专业团队资金的利益关系无法分清,也就是在顶层设计上出现问题。

    依托明星的光环,明星餐厅确实能在开业之初有流量。光环褪去后,应该如何保持品牌持续发展?朱丹蓬认为,这个要看前端与后端如何匹配新生代需求。品质是前端,品牌是后端,服务体系是综合的,品质、品牌到服务体系都缺一不可。

    新京报记者 张泽炎 编辑 刘晓阳 校对 李世辉

    记者邮箱:zhangzeyan@xjbnews.com

    黄晓明退出奶茶店“沏沏堂”工商行列 名下有58家公司

    明星店铺也没那么好做了。6月11日,新京报记者自天眼查获悉,知名艺人黄晓明已经退出有明堂(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人行列,同时卸任监事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奶茶店“沏沏堂”的主体公司。黄晓明曾任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职位,于2018年2月退任。

    明星门店为何常常陷“短命”风波?专家认为,有很多明星门店在顶层设计、运营、食材、管理方面都出现问题,所以造成了部分明星门店昙花一现的现象。

    黄晓明退出“沏沏堂”奶茶工商行列 名下有58家公司

    天眼查显示,5月28日,黄晓明退出有明堂(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人行列,同时卸任监事职务。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奶茶店“沏沏堂”的主体公司。据了解,黄晓明曾任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职位,于2018年2月退任。

    沏沏堂加盟网显示,该品牌将传统的街头小吃场景“搬”进店内,以港台地道小吃为基础,区别于茶饮市场上大量充斥的“面包甜点小吃模式”,将港台小吃以小车模式引入店内。

    目前,沏沏堂以加盟模式为主。新京报记者在某点评APP上搜索,虽然有明星光环加持,但沏沏堂目前在北京仅有一家门店,全国范围内有10家门店。

    “演而优则商”,黄晓明一直都是圈内商业价值最高的男明星之一,也是一个生财有道的投资者。从2005年到2014年,黄晓明连续十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根据2014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显示,黄晓明当年以6650万元的年收入位居内地男艺人之首。

    天眼查显示,虽然退出沏沏堂,但黄晓明名下有58家公司,其中10家已注销,涉及影视文化、技术开发、投资咨询、服装等多个领域,包括韩都衣舍等公司。

    天眼查显示,黄晓明担任法人代表的公司共有8家,其中北京泰耀文化工作室已注销,除山南明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外,黄晓明在其他存续公司中均100%持股。此外,黄晓明在44家公司中担任股东,包括乐视影业、韩都电商等。

    除了有明堂以外,黄晓明还投资了其他餐饮公司。其中,黄晓明于2015年10月投资北京热辣投资有限公司,但于2017年6月与任泉、李冰冰等明星退出该公司;2011年,黄晓明出资50万,投资北京良友名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仍是该公司股东。

    一炮而红后面临厮杀,明星餐饮是否都如“黄粱一孟”?

    近年来,由于产品品质、运营管理、服务水平等原因,明星门店频频陷入短命怪圈。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报告,餐饮因投资少、风险小,成为明星开店的首选。

    黄晓明、任泉、李冰冰联合投资创立的火锅品牌热辣壹号是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明星火锅店。2015年,井柏然、黄渤、何炅相继入股,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中国合伙人”。不过,“热辣壹号”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辣”。

    2017年,“热辣壹号”进军深圳,不过一年多后便关门大吉。合肥、武汉店也相继关店。新京报记者在该餐厅官网上查询到,目前该餐厅仅显示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官网上的最新活动和新闻皆空白。目前,上述明星均已退出热辣壹号股东行列。

    此外,人送外号“黄小厨”的黄磊与主持人孟非于2017年合开了“黄粱一孟”的火锅店,这家开业之际以一盘毛肚198元引爆话题。据媒体报道,该店于2018年12月3日正式闭店,仅维持了一年多。

    此前,据新京报报道,就闭店原因,“黄粱一孟”解释为租赁合同到期,将重新升级选址。不过此前由于价格太贵的说法在网络上的发酵,“黄粱一孟”的生意并不好。2018年年初开始,“黄粱一孟”接连推出各种优惠套餐,例如188元3人套餐、298元6人套餐,并针对学生群体,打出学生证的优惠折扣活动。

    此外,从大众点评的评价来看,多数消费者认为该店味道一般,形式大过内容,而评价中提到的门店不用排队、人不多等情况也反映其降价自救效果一般。

    根据美团联合餐饮老板内参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倒闭餐厅平均寿命508天,2017年关店数是开店数的91.6%。在高淘汰率的餐饮行业,明星餐厅自带的流量可能无足轻重。真正的厮杀,是在供应链、管理、服务、菜品上。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很多明星的餐饮店在顶层设计、运营、食材、管理方面都出现问题,因此出现了很多明星餐厅昙花一现的问题。

    朱丹蓬表示,餐厅的运营分为前端和后端。明星开餐厅,通常是在消费端,也就是后端有支撑。但是关键是前端、运营端出问题。部分明星本身没有经验和精力管理店铺,只能做甩手掌柜,交给专业团队,而专业团队资金的利益关系无法分清,也就是在顶层设计上出现问题。

    依托明星的光环,明星餐厅确实能在开业之初有流量。光环褪去后,应该如何保持品牌持续发展?朱丹蓬认为,这个要看前端与后端如何匹配新生代需求。品质是前端,品牌是后端,服务体系是综合的,品质、品牌到服务体系都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张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