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对什么飞对什么鸟对什么,2022国省考行测类比推理之古诗词
导读古诗词出现时可以考查前后诗句意思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顺承关系、条件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诗词储备,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不过各位考生也不必过分忧虑,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诗句一般为我们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学过的古诗词,理解和储...
近几年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古诗词在类比推理题型中都有出现,所以需要我们掌握古诗词在类比中可能考查的规律,以备不时之需。

古诗词出现时可以考查前后诗句意思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顺承关系、条件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诗词储备,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不过各位考生也不必过分忧虑,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诗句一般为我们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学过的古诗词,理解和储备难度不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道题目。
1.物必先腐:而后生虫
A.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B.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C.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中公解析】答案:C
题干中“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出自苏轼的《范增论》,意思是因为东西自身先腐烂,所以虫子才可以寄生,二者是因果关系。
A选项,“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出自王维的《过香积寺》,意思是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二者不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选项,“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出自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意思是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蒙幽深。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选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因为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强,所以老年时只会留下悲伤、后悔。二者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D选项,“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出自王维的《终南山》。意思是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二者不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这是我们常见的规律,如果说题干诗句在含义上没有逻辑关系,那就需要我们换个思路,来看看诗句的结构上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个角度是我们同学可能会忽略的,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道题目。
2.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A.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B.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中公解析】答案:B
题干中“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出自元代白朴的《天净沙•春》,意思是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题干前后两项从意思上来看并无内在,分别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春山暖日和风”中“春山”“暖日”“和风”为并列关系,“阑干楼阁帘栊”中“阑干”“楼阁”“帘栊”为并列关系,故题干规律为词项内为三个事物的并列关系。
A选项,“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意思是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前句只有“酒”一个事物,没有并列关系,后句只有“火炉” 这一个事物,没有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选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意思是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其中“鸡声”“茅店”“月”属于三个事物的并列关系,“人迹”“板桥”“霜”属于三个事物的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C选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意思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其中“江碧”与“鸟逾白”不属于并列关系,“山青”与“花欲燃”不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选项,“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为: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其中“柴门”与“闻犬吠”不属于并列关系,“风雪”与“夜归人”不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考试时如果在类比推理部分遇到了诗句,我们要记住,遇到诗词的时候不要心生惧怕,先看句子的含义,前后含义无,那就来看其结构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对类比推理含诗句类题目的一点小小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推荐」经典诗词品读——杜甫《绝句二首》
传承中华诗词,弘扬传统文化!
〔心语〕两首绝句,一幅唯美春天的画面!岁月易逝,莫负春光。
绝句二首
唐·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赏读〕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转发、收藏、指正!
喜欢就我吧!我们共同成长进步!
梅兰竹菊题画诗,精美绝伦!

梅花、兰花、竹子、菊花,
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分别以其傲、幽、坚、淡的品格,
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
同时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的常见题材。

郑板桥《梅兰竹菊》
梅,
探波傲雪,剪雪裁冰,
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元 王冕《墨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元 王冕《南枝春早》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明 陈录《万玉》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明 陈录《梅花》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明 王谦《卓冠群芳》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清 金农《红绿梅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清 萧晨《踏雪寻梅》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清 沈铨《雪中游兔》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题梅花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清 汪士慎《梅花》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清 陈枚《月下赏梅》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兰,
空谷幽放,孤芳自赏,
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五代 黄居寀《花卉写生册》
幽兰操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兰
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元 赵雍《著色兰竹》
兰渚泊
施肩吾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秋思
马戴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芳兰
李世民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明 文徵明《兰竹石》
孤兰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幽兰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徐渭《兰花》
兰溪
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与于中丞
刘商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和三乡诗
刘谷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明 马守真《素竹幽兰》
奉上徐中书
褚朝阳
中禁仙池越凤凰,池边词客紫薇郎。
既能作颂雄风起,何不时吹兰蕙香。
兰
丁谓
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清 金农《红兰花》
盂兰盆
晏殊
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兰
梅尧臣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石兰
梅尧臣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

清 郑燮《兰花》
咏蕙
朱熹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兰涧
朱熹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咏兰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清 李方膺《兰石》
题郑所南画兰
倪瓒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题画兰
陈献章
阴崖百草枯,兰蕙多生意。
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兰
董其昌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清 居巢《万带兰》
水墨兰花
徐渭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咏同心兰绝句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竹,
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五代 李坡《风竹》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宋 文同《墨竹》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宋 吴炳《竹雀》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元 高克恭《墨竹坡石》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庭竹
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
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咏金竹
蒋堂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
贪夫或有凭栏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元 赵孟頫《窠木竹石》
竹
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
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
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元 倪瓒《竹枝》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
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
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明 孙克弘《殊竹》
书舍竹
蔡确
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
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员当谷
苏辙
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和师厚栽竹
黄庭坚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行辰日斫,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
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

明 徐渭《墨竹》
新竹
惠洪
琅干数本倚墙阴,新笋均条忽作林。
昨日小轩添得境,却烦佳月碎筛金。
种竹子题爱心亭
范成大
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
他年上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
新竹
朱熹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清 郑板桥《七贤》
新竹
杨万里
青士何年入大荒,羽仪禁者立如墙。
锦绷半脱娟娟玉,粉节新涂拂拂霜。
带雨小酣三日后,出墙忽喜一梢长。
今年秋闰防多署,剩借先生格外凉。
义师院丛竹
郭长倩
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
得法未应输老柏,植根兼得近幽兰。
虽无农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
百草千花零落尽,请君来向此中看。

清 赵之琛《双钩竹石》
移竹
辛弃疾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高竹临水上
虞集
高竹临水上,幽花在崖阴。
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
春阳不自媚,久露忽已深。
湘妃昔鼓瑟,怅望苍悟岑。
菊,
凌霜飘逸,特立独行,
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宋 朱绍宗《菊丛飞蝶》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明 唐寅《菊花》
菊
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答休上人菊诗
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覆牙半,何为心独愁。

明 徐渭《秋花》
秋菊
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斗竟谁同?
复愁
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明 吕纪《桂菊山禽》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清 八大山人《菊石》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菊
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清 恽寿平《五色菊花》
菊
刘克庄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秋风。
不须牵引渊明比,随分篱边要几丛。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池上
赵师秀
朝来行药到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清 钱维城《盛菊》
墨菊
胡布
彭泽归来日,缁尘点素衣。乌沙漉酒后,挂在菊花枝。
菊
李梦阳
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
二色菊
程先贞
黄衣彼美人,余有紫衣副。不比炫春葩,姚魏敌门户。
赏菊
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清 张同曾《菊花》
秋菊诗
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
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