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速递  > 

父母已删专心玩网是什么意思,爸妈早知道:孩子太早接触手机、电视,伤害的可不只是眼睛

  • 浏览4816次
  • lengsiwei.com
  • 评论0条
  • 导读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非常迅速,生活在现代的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可以接触手机、电视等产品,特别是现在很多八零后、九零后当父母之后,由于这些人接触手机、电视的时间非常长,在带孩子的时候也不免会在玩手机或者是看电视,所以很多孩子可...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非常迅速,生活在现代的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可以接触手机、电视等产品,特别是现在很多八零后、九零后当父母之后,由于这些人接触手机、电视的时间非常长,在带孩子的时候也不免会在玩手机或者是看电视,所以很多孩子可以说是一出生就开始接触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了,但是真的好吗?

    爸妈早知道:孩子太早接触手机、电视,伤害的可不只是眼睛

    很多人小时候都被家长教育,不能玩太多手机、看太多电视,否则很容易变成近视眼,而现在,很多小孩子还在爸妈的怀抱里就开始接触手机、电视,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哭闹的时候直接把手机给孩子玩游戏、看动画片等,但是,孩子过早就接触手机、电视,伤害可是非常多的,具体都有哪些呢?

    一、孩子过早接触手机、电视的危害

    第一个危害就是视力容易受到影响,这是广为人知的一点。一般来说,小孩子的视力到了六岁之后才会开始稳定,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手机、电视的话,很容易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出现近视、斜视、散光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形成都是比较长时间的,一旦形成了就比较难纠正过来。而孩子接触手机、电视时近距离接触手机和电视的屏幕,对视力造成的危害会更大。

    第二个危害就是会影响到孩子的颈椎发育。小孩子的身体在快速地成长发育,这时候过早接触手机、电视,对于颈椎的发育是很不好的,特别是长时间接触手机、电视,孩子会变得不爱运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尤其是玩手机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小小年纪就变成“低头族”,这是非常影响孩子长大之后的外在形象的。

    第三个危害是影响孩子的睡眠,从而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由于过早接触手机、电视等产品,孩子很容易沉迷电子产品带来的愉悦和快乐,会花很多的时间接触手机、电视,而手机和电视等产品的声光刺激又会影响孩子的睡眠,特别是很多孩子接触手机、电视之后上了瘾,很晚都不愿意睡觉,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爸妈早知道:孩子太早接触手机、电视,伤害的可不只是眼睛

    除了以上几个危害之外,孩子过早接触手机、电视也容易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交能力,沉迷于电子产品不愿意去跟别的孩子或者家人一起交流、玩耍,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性格等方面,使孩子变得沉默内向。

    那么孩子一般要多少岁才能接触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呢?

    二、孩子几岁可以接触手机、电视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18个月以下的孩子,都不适合接触手机、电视,也就是一岁半之前的孩子,一定不要让他们接触手机、电视。

    家里有小孩子的父母一定要长记性了,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要让他们过早地主动或者被动接触手机、电视,一定要以身作则,该陪伴的时候就专心陪伴,不要边玩手机边带孩子,更不要直接扔个手机哄孩子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有心的家长看一下,这五件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你做过几件?

    专注力是一个孩子能够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孩子的专注力也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然而很多父母却在小时候不知不觉的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专家提醒下面这五件小事,容易被父母忽略,却严重的破坏了孩子的志注力。

    有心的家长看一下,这五件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你做过几件?

    第一件事:经常打扰或打断孩子玩游戏

    这一点很多父母都做过,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玩游戏,家长就会跑过来,一会儿问喝水吗,一会问吃水果吗,家长这种不经意间的介入深深的破坏了孩子培养专注力,所以孩子上小学之后就会出现做作业不专心的情况。

    有心的家长看一下,这五件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你做过几件?

    第二件事:盲目纠正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个探索的过程,有时候拿到一个新玩具孩子喜欢自己摸索它的玩法,很多家长看着就着急,非要从孩子手里抢过来,指导孩子正确的玩法,或者,有时候孩子喜欢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出现,家长就会立刻打断孩子予以纠正,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无意间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完全可以等孩子完成之后给孩子纠正。

    有心的家长看一下,这五件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你做过几件?

    第三件事情:过度代劳

    很多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差,这不怪孩子,这都是源于家长的过度代劳。有的孩子都四、五岁了,家长还在孩子喝酸奶的时候,直接把管插好递到孩子手里,或者玩了一地的玩具,没等孩子反应就帮忙收拾好了。这不是爱孩子,而是扼杀了孩子锻炼成长各种技能的机会,导致孩子自立能力很差,一般自立能力差的孩子也影响了专注力的培养。

    有心的家长看一下,这五件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你做过几件?

    第四件事情:给孩子买的玩具太多

    家长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状况,如果你一次性给孩子买了好几样玩具,或者好几本书,孩子不会专心的玩一样玩具,总是玩两分钟这个玩具就想动一动另一个玩具,心思总是安定不下来。所以建议如果家长一次性买了多样玩具的话,要一样一样拿给孩子,不要一次性都把玩具给了孩子,太多的选择只会干扰孩子的专注力。

    有心的家长看一下,这五件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你做过几件?

    第五件事情:孩子的活动场所太过杂乱

    专家建议,孩子的活动场所一定要摆放的有秩序,如果太过杂乱会让孩子无法安心玩游戏或者阅读,孩子的心思总会被带跑。正确的摆放应该是玩具留出三四件即可、绘本同样留出四本左右供选择,而且要教会孩子看完或玩完主动归位,秩序感强的孩子一般专注力也高。

    有心的家长看一下,这五件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你做过几件?

    相信以上提到的五件事情,很多家长在无意间都曾做过,孩子的专注力直接影响了将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各位家长带来一点启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孩子贪玩是“虚度光阴”吗?给父母陪孩子“虚度光阴”的5个建议

    “孩子总是不听话,总是爱玩,有时,一个玩具能玩半天,一张纸能剪上几个小时,一团彩泥能反反复复地捏几十遍……要是你让他做点正事,他一脸的不高兴,不是发脾气,就是扔东西,即便安静下来,但坐不到三分钟,又会开始玩别的。”一位妈妈如是说。

    当孩子长到3岁以后,很多家长会失望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勤奋、专心,他们往往不喜欢听从大人的安排,不愿意接受正规的教育,一天只想着怎么玩。

    于是,家长给这类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贪玩好耍,不求上进。面对孩子的无所事事,家长总是看不顺眼,要么大声地呵斥,要么给孩子安排更多的“正事”。

    孩子贪玩是“虚度光阴”吗?给父母陪孩子“虚度光阴”的5个建议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贪玩的孩子也比较灵活,很多家长就会将贪玩和聪明联想在一起了。

    贪玩的孩子真的是比较聪明吗?

    贪玩的孩子,无论到了什么样的环境,总是能发现好玩的事物,发挥丰富地想象力,把游戏变得丰富又好玩。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创造力十足,比安静内向的孩子多了几分聪明伶俐。贪玩的孩子真的是比较聪明吗?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为了找出答案,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用老鼠做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然后把这三组老鼠放在不同环境下喂养。

    第一组三只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用来作为对比的标准;第二组老鼠被单个隔离起来,养在光线昏暗、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这叫做“贫乏环境”;第三组十几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只大而宽敞的笼子里,这里面光线充足、设备齐全,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等各种“玩具”,我们把它称为“丰富环境”。

    孩子贪玩是“虚度光阴”吗?给父母陪孩子“虚度光阴”的5个建议

    几个月后,不难发现:“丰富环境”中的老鼠最“贪玩”,“贫乏环境”中的老鼠最“老实”。接下来,科学家又解剖了将老鼠的大脑,发现“丰富环境”中的老鼠的大脑皮层在厚度、蛋白质含量、细胞大小等方面都比其他两组的老鼠有优势。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丰富环境”下的老鼠,因为有很多丰富“玩具”,有了充分的玩耍游戏,大脑比其他环境下的老鼠发育得更好,所以会更“聪明”。

    为何大人不能接受孩子的贪玩呢?我想大概有这样的原因:

    一则,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太大,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宁愿多投入一些精力和钱财,宁愿委屈孩子,也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家长一厢情愿地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孩子越早接受教育,将来就会越优秀,就会越有竞争力,所以不管孩子乐不乐意,都会将他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二则,父母对孩子的贪玩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贪玩就是虚度光阴,就是不思进取,这样的孩子就是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家长有这样的认识并不奇怪,因为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提倡昼耕夜诵、枕典席文、悬梁刺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而事实上,玩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它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孩子贪玩是“虚度光阴”吗?给父母陪孩子“虚度光阴”的5个建议

    一位英国儿童教育专家说:“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应从娱乐和游戏开始,儿童在入学前几年间所学的东西,比一生中任何时候都要多,学得也快,且绝大部分知识是在玩耍中学到的。”

    "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这句话我们常说,但始终不愿百分之百地去执行,才造成各种父母的心态。事实上,"孩子与玩"的辩证关系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只有把"孩子与玩"看作是一种纯粹的与生俱来的"自然"关系时,才能解释孩子这份"玩"的初始情结。因为,当孩子还处于胚胎期时,大脑基因就已经被植入了"玩"的程序,所以,孩子真正的学习是先在"玩"中实现的。

    一些心理学专家也特别指出,孩子“虚度光阴”,其实是能量的储备,而父母过多地干预,反而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创造力。玩并不是虚度光阴,而是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探索,他们可以从玩耍中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可以说,会“玩”的孩子反而更聪明、更优秀。

    即使从很多父母关心的开发孩子智力这方面来讲,小孩也是需要有些无所事事的时间一个人独处。玩玩手指头,望着墙发呆,胡乱涂涂画画……

    在他自由支配的时间里,他没有任何压力,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自由自在地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在想象的空间中翱翔,开发自己的创造性,这个时候他的心无拘无束,心智个性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智慧才能得到开启。

    孩子贪玩是“虚度光阴”吗?给父母陪孩子“虚度光阴”的5个建议

    其实,四五岁的孩子能学到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体验。音乐、绘画等不同领域的体验,都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这才是锻炼他们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这个时间不是被浪费了的,那是孩子的生命在自由呼吸的时刻,是孩子的个性在自由发展的时刻,是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形成的时刻!

    知识性的东西很容易弥补,而成长却不容替代,曾经“浪费”的时间,往往会在以后的岁月里加倍偿还。

    所以适当的“虚度光阴”更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不要每时每刻照看自己的孩子,而要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给孩子自娱自乐的自由。

    陪孩子一起“虚度光阴”,给父母的5条建议

    孩子贪玩是“虚度光阴”吗?给父母陪孩子“虚度光阴”的5个建议

    1、多带孩子去公园,特别是乡村公园,让孩子接触树木、溪流和大自然。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时节,百花盛开,和孩子在周末走出来, 欣赏自然界的潺潺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

    2、尝试带孩子去一些“冒险乐园”游玩。

    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活动,陪孩子进行挑战,让他们尽兴而归。

    3陪孩子一起做运动

    春暖花开的季节,最适宜到户外多运动。趁着放假期间,也可以约上几个熟悉的家庭,组织一场家庭运动会。

    4,带孩子去近郊旅行

    周末可以带孩子去近郊烧烤、野炊、摘草莓、爬山等等,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去远一些的地方旅行。但是周末时间不长,可以带着孩子去郊区来个短途旅行,感受一下远离都市的环境和大自然的纯净。

    5,陪孩子学习烹饪美食

    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待在一起,不妨让孩子走进厨房,教孩子去烹饪美食,辨别各种调料和食物,让孩子也学一学怎么做出一道美食来,并且参与到洗菜、摘菜、打蛋等这些简单的劳动中来。

    孩子贪玩是“虚度光阴”吗?给父母陪孩子“虚度光阴”的5个建议

    香港学者梁文道曾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他所表达的是:不仅孩子需要自由玩耍的时间,大人也需要,这不是浪费光阴和生命,而是至关重要的开启生命智慧的机会,让自己完全彻底地放松下来,这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所需要的。

    所以,如果在假期孩子并没有按照计划表去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做父母的也不要觉得孩子把时间都浪费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